姜裕瀚
摘 要:創業能夠滿足創業者個人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可以有效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調整國家的產業結構。大學生創業在給其他人提供工作崗位的同時,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當今社會嚴峻的就業壓力。本研究首先對創業意愿的概念和影響因素進行闡述;其次,以延邊大學在校本科生為調查對象,對其進行問卷調查后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創業意愿水平處于中下水平,大學生經歷對創業意愿沒有影響。大學經歷的各項因素中,創業意愿并無顯著差異。最后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提出研究啟示。
關鍵詞:創業意愿;現狀;影響因素;大學生
1.引言
國家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新創業成為了推動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與此同時,大學生就業形勢愈加嚴峻,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大學生創業成為熱議的焦點。為促進大學生創業,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各大高校也積極開設了一系列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但是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情況并不樂觀。鼓勵大學生創業不僅能夠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同時可以給其他人提供工作崗位。
本次研究目的旨在,通過調查了解大學生的創業意愿現狀,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探究大學生創業意愿是否受大學經歷的影響,并且基于研究結果探討能夠提升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可操作性舉措。
2.相關研究回顧
1.創業意愿
創業意愿能夠有效預測創業行為,對創業行為起到引導作用。國外學者對創業意愿概念的定義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種。第一種,只對創業意愿中的創業部分(行為)或者意愿部分進行定義。Crant(2003)認為創業意愿就是想要擁有一家公司, Thompson(2009)認為創業意愿就是個體建立一家新企業的決心。第二種,綜合考慮創業意愿的創業與意愿兩部分,不僅充分解釋了創業意愿形成的內在態度,同時還解釋了內在態度所帶來的行為表現。Bird(1988)認為創業意愿是并不希望被雇傭于現有的組織,追求自主創業的心理狀態,它能夠促進個體通過實際行為實現創業目標。
國內學者沿用了國外學者的觀點。賀丹(2006)認為創業意愿是指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可能性。范巍&王重鳴(2005)認為創業意愿是人們對創業的主觀態度。
綜上所述,不同學者對創業意愿持有不同的意見,主要體現在對創業意愿概念的側重點不同。由于本文在學生情境下研究創業意愿,綜合國內外學者的概念,將創業意愿定義為大學生對從事創業活動的態度并投入精力的心理狀態。
2.創業意愿影響因素
對于大學生來說,大學經歷可能會對其創業意愿產生影響。大學經歷在這里主要指的是參與創業相關競賽、社會實踐、社會實習以及在校期間創業的經歷。學者賀丹(2006)提出大學經歷方面,創業經歷、競賽經歷、社會實踐經歷都會對大學生的創業態度、創業意愿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3.研究方法
1.研究問題
綜合已有的研究和現有研究中沒有涉及到的因素,本研究確定從大學經歷這個方面對創業意愿的影響進行研究。根據平均值差異檢驗,對大學生的大學經歷是否會影響其創業意愿進行驗證。
2. 研究對象
本文以延邊大學的在校本科生為調查對象,進行了隨機調查。共發出300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為282份,有效回收率為94%。此次調查中男生整體所占比率為64.2%,略高于女生;調查對象中吉林省的朝鮮族學生為74.8%;非黨員學生和非學生干部占87.6%;來自農村的學生比例高于城鎮;調查對象的生活水平中等偏下。
3.測量工具
本研究的問卷主要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大學經歷,創業意愿三個部分進行調查。第一個個人基本信息部分,包括性別、民族、專業年級、政治面貌、子女排行、生活水平、生源、現戶籍所在地、學生干部在內的9個人口學變量。第二個大學經歷部分,參考賀丹(2006)的量表,調查大學生的創業經歷,參賽經歷和實踐經歷。第三個創業意愿部分,將創業意愿視為單位變量。綜合國外使用頻率較高的Thompson(2009)開發的個體創業意愿量表和國內使用頻率較高的李海壘、張文新(2011)發表的《大學生創業意愿量表》。
4.研究結果
1.創業意愿現狀分析
結果顯示,創業意愿的五個問項中,“何時選擇創業”的均值最高,大部分大學生表明會在1-5年內進行創業;“未來職業生涯領域選擇”的均值最低,只有少數一部分人表明未來職業生涯領域中選擇進行創業。創業意愿的均值為2.63,低于平均水平3。綜合而言,大學生的創業意愿水平不高,處于中下水平。
2. 創業意愿的經歷差異分析
在大學經歷這一部分,本研究首先對大學生有無大學經歷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只有6.4%的大學生具有創業經歷,12.4%的大學生具有參賽經歷,43.3%的大學生具有實踐經歷。數據表明大部分學生還是缺乏大學經歷。
1. 創業經歷差異
有創業經歷的學生的均值為2.86,無創業經歷的學生的均值為2.61,有創業經歷的學生的創業意愿高于無創業經歷的學生的創業意愿。但是F值為2.756,顯著性水平為0.098,,創業意愿在創業經歷這一因素上無顯著差異。
2. 參賽經歷差異
有參賽經歷的學生的均值為2.78.,無參賽經歷的學生的均值為2.60,有參賽經歷的學生的創業意愿高于無參賽經歷的學生的創業意愿。但是F值為0.05,顯著性水平為0.823,創業意愿在參賽經歷這一因素上無顯著差異。
3. 實踐經歷差異
有實踐經歷的學生的均值為2.64,無實踐經歷的學生的均值為2.63,有實踐經歷的學生的創業意愿略高于無實踐經歷的學生的創業意愿。但F值為0.016,顯著性水平為0.898,創業意愿在實踐經歷這一因素上無顯著差異。
5.研究結論與啟示
1.研究結論
通過對延邊大學在校大學生進行創業意愿調查,可以發現,延邊大學在校大學生的創業意愿并不高,總體處于中下水平,平均值為2.63。大學生經歷對創業意愿沒有影響。大學經歷的各項因素中,創業意愿并無顯著差異。可以發現,延邊大學在校大學生的大學經歷并不豐富,只有極少數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具有與創業有關的創業經歷、創新創業類參賽經歷或者社會實踐經歷。因為匱乏的大學經歷,大學生難以獲取創業相關信息、接觸創業相關事宜,對于創業的實際幫助較小。
2.研究啟示
(1)完善創業教育
學校在營造良好創業環境的同時,應時刻關注學生對學校創業支持的感知,從對學生創業意愿起到影響作用的因素入手。因此在完善創業教育上,高校要注重各種創業學科的課程開設,利用各種途徑去給予大學生必要的創業知識。
(2)強化創業實踐活動
研究結果表明有創業經歷、參賽經歷、實踐經歷的同學其創業意愿比沒有這些經歷的同學高。因此學校應強化創業實踐活動,學校教育需與創業實踐活動相結合,培養創業意識,可以通過開展創業實訓、模擬創業以及組織學生考察企業等活動增強學生的創業意愿,提高有創業傾向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施生旭,姚翠嵐.閩臺大學生創業意愿影響因素比較研究[J].高教探索,2018(04):65-70.
[2] 李海壘,張文新,宮燕明.大學生的性別、性別角色與創業意向的關系[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29(04):64-69.
[3] 范巍,王重鳴.個體創業傾向與個性特征及背景因素的關系研究[J].人類工效學,2005(01):33-35.
[4] 賀丹. 大學生創業傾向的影響因素分析[D].浙江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