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仙保
[摘要] 高中生戀愛現象越來越普遍,本文以學生為主體,嘗試從戀愛現象的源頭、過程、對象和預防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從而疏導高中生的戀愛“問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 高中生戀愛;指導;青春期成長
信息化時代,高中生的戀愛現象越來越普遍。在很多家長和教師的觀念里,高中生戀愛屬于早戀范疇,應該被禁止或者至少不被肯定。在這些觀念的影響下,大多數高中生將戀愛關系轉入“地下”,很少得到父母和老師的支持和正確指導。當戀愛關系遇到問題時容易陷入誤區,有時甚至會出現嚴重的后果,如校園欺凌、意外懷孕、自傷自殘行為等。隨著學生心智的早熟,“00后”高中生在戀愛問題上與師長的矛盾沖突進一步趨多。
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要秉持“宜疏不宜堵”的態度,正視學生的戀愛現象。如何引導學生處理戀愛關系,成為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筆者以實踐為例,闡述如何以學生為主體,從高中生戀愛現象的源頭、過程、對象和預防等方面疏導高中生的戀愛問題,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青春期成長。
一、正視源頭:承認高中生戀愛現象的正常和必然
教師把高中生戀愛現象看成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是認識上的偏差。對于高中生戀愛現象要有正確的認識,這是處理此類問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從生理層面看,處于青春后期的高中生,第二性征已經發育成熟,自然而然有性沖動、性欲望和性需求,這些都是高中生出現戀愛現象的生理基礎;從心理層面看,隨著性心理的成熟,對性關系的好奇驅使學生去探索更多類型的同伴關系,高中生變得關注自身形象,在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渴望得到愛情,也較為容易陷入浪漫愛情幻想中;從社會層面來看,人們對于多元關系、多元價值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對高中生戀愛現象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
可以看出,高中生戀愛是正常的現象,也是必然會出現的現象。教師應該坦然接受,并虛心了解高中生的戀愛觀念、戀愛行為和背后的原因,只有對高中生戀愛有開明包容的態度和深入的了解,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才能積極介入高中生戀愛過程中,為學生排憂解難,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疏通過程:與學生、家長開誠布公地探討愛情
教師擁有開明包容的態度后,開展與學生的平等對話,通過多角度、多形式去探討愛情的方方面面,讓學生看清楚愛情的全局,對愛情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充分的認識,避免盲目陷入狂熱的浪漫的愛情陷阱中去。
1.系列主題班會探討愛情
利用班會課、心理課探討高中生的戀愛現象是非常合適的。在實踐過程中,我通過設計三節主題班會課與學生探討愛情,取得了非常不錯的評價。具體如下:
主題班會課一:如何處理一份感情。面對突如其來的感情,該如何處理呢?通過系列問題的設計,與學生探討遇到一份感情時,是表白還是暗戀,可能有什么后果,討論并分析利弊,有利于學生分辨感情的真實性,對感情的發展期待也會更為合理。
主題班會課二:如何選擇伴侶。根據人物的不同特征讓學生選擇理想的伴侶并說明理由。隨著人物性格特質的多樣化,學生的選擇也會呈現多元化,非常適合與學生探討如何選擇伴侶、處理戀愛中遇到的問題等,避免學生在戀愛過程中出現盲目和沖動。
主題班會課三:看到家庭和婚姻的多樣性。呈現家庭形式和婚姻形式的多樣性,讓學生暢想自己喜歡的家庭和婚姻類型并做分享、討論,促進學生形成平等友善的家庭婚姻觀念。
2.學科課堂滲透愛情教育
高中生的學習壓力大,學科課堂時間占比高,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發現并利用與愛情相關的內容,在課堂上滲透愛情教育,同時也能顯示教師對愛情開放包容的態度,有利于學生遇到問題時向其緊急求助。比如,理科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科學史教材上就有很多深刻的愛情故事,教師可以拓展補充更多資料與學生一起探討并分享感受。文科教學里,有很多涉及愛情的文章、故事、史料等,這些都是開展愛情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師要善于利用,深入挖掘,幫助學生從這些資料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
3.家長課堂影響父母觀念
家長對待學生的態度會影響愛情教育的效果;同時,對于學生來說,戀愛問題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有百利而無一害。所以,教師在家長會、家長課堂等活動中要注意引導家長表達對學生戀愛的態度,并組織家長討論、分享,同時教師進行總結和提升。在實踐調查過程中,發現家長對學生戀愛的態度各有不同,有反對的,也有贊成的,但是反對的居多,通過家長的討論分享和教師的總結提升,家長對于學生戀愛的接受程度有明顯的提高。
三、指導對象:個別輔導戀愛中的學生
作為班主任,要留意班上處于戀愛中的學生,當他們遇到問題需要幫助時或者因為戀愛關系而嚴重影響學習時,要及時介入了解具體情況,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支持。教師在個別輔導戀愛中的學生時要注重一些基本的原則和技巧。
一是注意與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適時地站在學生角度去想問題。面對學生的困惑或求助,不僅要站在教師的角度分析,還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讓學生多表達,教師多傾聽,適時做出一些回應,鼓勵學生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只有讓學生充分表達,問題才能暴露,接下來才有可能解決問題。
二是與學生一起分析可能的利弊關系,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權和選擇權。在和學生分析感情里的問題時,讓學生思考可能的利弊并列出來,教師可以提醒還有哪些可能遺漏了,然后和學生一起探討種種利弊的可能應對辦法有哪些,最后還是要讓學生自己做出決定。
三是在輔導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自我經歷的暴露,增強學生的信任感。如果學生總在猶豫、沉默,教師可以分享自己學生時代的一些情感經歷,增強學生對自己的信任,引導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狀況,便于進一步探討。
四、重在預防:重視全面教育,普及健康知識
愛情教育是全面性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講部分而忽視整體,不賦予學生足夠的知識、態度和技能,當學生面對戀愛關系中出現的問題、摩擦時,可能會出現難以應對的情況,最終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所以,在愛情教育之余,要重視全面性教育、普及性健康知識、更新性健康相關的態度和技能。
在開展全面性教育過程中,生殖系統、性別平等、避孕、懷孕與流產、艾滋病、愛情與婚姻、性騷擾與性暴力等七個主題的性教育內容不可缺少,教師要盡可能全面和學生交流探討。
總之,教師要認識到高中生戀愛現象是自然合理的,要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不斷學習的姿態去處理戀愛問題,才能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多樣表達,獲得學生的充分信任,讓學生少走彎路,不誤入歧途,為學生的終生幸福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