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傳浩 禹久泓
摘 要:創新是一個國家進步的靈魂,創新創業教育是新時代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新模式。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效融合,不僅會對學生職業生涯產生重要影響,而且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也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在分析了我國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現狀的基礎上,提出要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效融合,需要健全課程體系和培養體系設置,構建“學校-企業-政府”三方合作平臺,并在師資隊伍建設上下功夫,通過“內部培訓+外部引進”的方式提高師資隊伍的綜合素質能力,從而實現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專業教育;融合
項目來源:蘇州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理論研究成果,資金獲中國彩票公益基金資助—中國福利彩票和中國體育彩票。
1.引言
創新是一個國家進步的靈魂,創新創業教育是新時代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新模式。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當今世界,創新在國與國之間的經濟、科技乃至綜合國力較量中起著越來越為關鍵的作用,培養創新型人才對邁入新時代的中國而言也顯得越來越為重要,而也只有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在專業教育中搭建起創新創業教育新平臺,才能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大批高素質人才,實現教育從“小眾”到“大眾”的真正轉變。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先分析了我國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的現狀,然后對二者有效融合的機制與路徑進行了探索,以期為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供對策建議。
2.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的現狀分析
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是實現服務與創新型國
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經,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舉措。然而,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創新創業發展時間較短,存在以下問題:
(1)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滯后。與以往相比,高校雖然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有所提高,但大多數教師由于工作性質的局限,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還只停留在對理論知識的講授,忽略對學生創新創業綜合素質的培養,實踐環節開展較少且形式主義盛行,難以實現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融合。
(2)課程體系設置不健全。當前,多數高校在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設置上還不完善,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規范度不夠嚴格,創新創業課程數量較少,在整個教學結構中占有極小的比例;多數高校雙創課程的開設以理論課為主,實踐課程開設較少且質量難以保證。
(3)師資力量薄弱且實踐經驗匱乏。整體上看,我國創新創業師資力量薄弱,多從學校范圍內的任課教師或從事學生工作的老師中遴選,缺乏在創新創業方面的實踐經驗;再加上教學方式和內容的單一性,難以保證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3.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的機制與路徑
3.1優化課程體系設置
3.1.1推進課程教學方式改革
改革課程教學方式是推進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的基本前提。在課程過程中,應擴大小班教學比例,將啟發式教學、項目式教學和實踐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和方法并重。與此同時,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思辨能力及發散性思維,改變“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授課模式,使得當今課程教學更具有創新性、時代性與實踐性。
3.1.2豐富雙創教育課程建設
豐富雙創教育課程建設是推進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的重要路徑。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推進“線上教學”這一新型教育模式衍生的同時,也豐富了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因此,應抓住“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契機,進一步推出與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的MOOC課程和在線公開課等課程,讓所有學生都能夠享受到更加優質、豐富、多元的教學資等[1],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以實現雙創教育的有效融合。
3.1.3推進考核機制改革
改革考核機制是推進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人的重要措施。評價導向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與行為具有直接影響,應當引導教師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業意識,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考核目的,嘗試“非標準答案式”考核;與此同時,應推出更多與學生創新和創業相關的激勵政策,鼓勵并支持以學生創新創業成果實現學分認定或學分轉換[2]。
3.2完善培養體系設置
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需要有完善且系統的培養體系作保障。在二者融合的道路中,必須堅持以人才的專業化培養和創新創業素質全面培養為基本原則,以專業課程與雙創課程的協同為主要原則,結合不同專業的特點,針對學生的創業需求,建立體系化和綜合化的培養體系。首先,創新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結構要相協同。高校在把專業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的同時,也要將創新創業課程作為課程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程安排上,既要有專業理論課、校內實訓課、專業實踐課,也要設置創業知識理論課、創新能力培育課、創新思維培訓課等[3]。其次,創新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內部要相融合。高校應結合專業教育的專業性與雙創教育的創新性,針對不同專業特征,尋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的關聯,讓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逐步培養創新思維、創業能力及創業邏輯,并在雙創課程學習中將所學創新創業理論聯系專業知識,從而在“雙主體”的課程設置下,實現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融合。
3.3整合內外部資源,構建政校企合作平臺
在促進高校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過程中,學校應整合內外部資源,打造由學校、企業和政府三方參與的實踐平臺,為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營造融合環境。高校工作者應充分認識當今人才需求的變化趨勢,了解學生的基本特點,探索政校企聯動機制,從行業企業實際、人才特點及教育管理等多方面入手,與企業或政府建立產、學、研基地,真正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3.4“內部培訓+外部引進”式建設師資隊伍
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既要考慮專業教育的專業性,同時又要兼顧到創新創業教育具有靈活性和復雜性,因此這對高校師資隊伍的建設提出了較高要求。一方面,高校可以分期分批選派專業教師深入創新創業基地掛職或定期到企業調研學習,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及教學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可通過聘請有實際創新創業經歷或是管理經驗的客座教授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指導,邀請成功的企業家、成功創業的校友到校園中為學生開展講座,擔任學生的創業導師或創業課程榮譽講師,以“外部引進”的方式來豐富創新創業教育團隊,增強綜合師資隊伍的能力[4]。
4.結語
創新創業教育是新時代背景下教育領域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效融合,不僅會對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產生重要影響,而且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也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從我國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現狀出發,提出要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效融合,需要健全課程體系和培養體系設置,構建“學校-企業-政府”三方合作平臺,并在師資隊伍建設上下功夫,通過“內部培訓+外部引進”的方式提高師資隊伍的綜合素質能力,從而實現我國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效融合。
參考文獻:
[1]李素華.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融合路徑[J].科技創業,2020(09):108—110.
[2]張海燕,張俊.高校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機制探究[J].科技創業,2020(09):111—113.
*本論文是蘇州大學研究生精品課程“投資學”項目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