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晴 梁詩琪 江華瑞 劉月
摘 要:近年來,國家為響應聯合國倡導的“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生態理念,頒布了許多有關垃圾分類的政策條例,環保教育愈受重視。幼兒期是教育的黃金期,繪本作為幼兒的主要閱讀讀物,具有天生的教育性質。而目前,國內缺乏原創的垃圾分類繪本且繪本與課堂結合度不高,本研究通過分析垃圾分類繪本化的意義和可行性,參考國內外相關繪本,制作出原創的垃圾分類繪本,且進行試點,探索垃圾分類繪本化對促進幼兒環保教育的意義并提出相關的教育建議。
關鍵詞:垃圾分類 ;幼兒;繪本;環保教育
一、垃圾分類重要性
《2019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提出,2018年中,200個大、中城市僅生活垃圾產生量就有21147.3萬噸[1]。且近年來,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每年以的10%的速度迅猛增長, 而城市生活垃圾能力滯后,垃圾處理的速度趕不上其生產的速度[2],導致垃圾不斷累計,使垃圾圍城成為被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
我們要想解決垃圾問題,關鍵是加強公眾的環保意識,推進垃圾分類教育。2019年,廣東省出臺《廣東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其中在夯實教育基礎中提出要依托教學平臺,讓垃圾分類走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從娃娃抓起[3]。而幼兒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建設的未來,幼兒期是教育的關鍵期,要把幼兒的垃圾分類教育提上日程,從小培養幼兒的環境保護意識和垃圾分類能力,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培養一代新人”的效果,實現“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也是從根本上推進我國垃圾分類工作。
二、繪本化的意義
繪本,是幼兒的主要閱讀讀物,具有天生的教育性質。對于心智發展尚未成熟的幼兒來說,繪本是閱讀和了解世界的最佳媒介。兒童繪本種類繁多,但以環保為主題的繪本較為稀缺,有關垃圾分類的原創繪本少之又少。像《扔或不扔》、《垃圾放哪里》、《垃圾到哪里去了》等優質繪本都是由國外繪本翻譯而來,相比之下,我們本土環保類的繪本稀缺,未能與國內現實情況相結合,更少和教學相結合,未能最大程度地發揮繪本的應有的指導及教育作用。
因此,本研究通過制作原創垃圾分類繪本,盡所能地豐富兒童的繪本選擇,把垃圾分類繪本化和教學相結合,借此樹立兒童愛護環境和垃圾分類的意識,養成垃圾分類習慣,為推進垃圾分類預備新鮮動力,促進幼兒的環保教育。
三、研究過程和結果
(一)繪本設計
研究人員根據文獻研究和市場調研,總結了目前國內外幼兒環保繪本的特點和情況,并結合幼兒的閱讀心理和身心發展特點,以豐富的圖畫為主,輔以少量的文字進行說明,合理把握圖文的排版及其比例,強化繪本角色的差異性特征,設計了《垃圾保衛戰》這一繪本。
(二)實踐教學
研究對象為佛山市哈津搖籃幼兒園大一班的幼兒,該班一共有 32 名幼兒,男 17 名,女 15 名參與繪本教學。教學依據圍繞繪本內容設計的教案。教師負責引導幼兒閱讀繪本,研究人員負責一旁觀察幼兒并記錄。
在進行繪本教學過程中,由于大班幼兒可持續注意10~15分鐘,因此整個教學過程幼兒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少數會出現吃手指、掏耳朵等小動作。但隨著故事轉折推進,幼兒能很快將注意力集中在繪本上。觀察發現,研究對象對于圖畫完整性和細節性的觀察有較高的水平,對畫面內容反映十分強烈,對垃圾桶的顏色分類表現得較為敏感,尤其喜歡夸張的畫面,他們的興趣點多集中在繪本中垃圾桶的神態和動作變化。當教師拋出“垃圾桶們在干嘛?”或者“這里有哪些垃圾呢?”一類問題時,幼兒表現得十分有興趣,甚至會指著畫面內容,高舉小手,大聲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進行繪本教學過程中,幼兒情緒表達較為豐富,不僅會模仿垃圾桶大笑或者假哭,還會表演撿垃圾和分類垃圾。在延伸的模擬垃圾分類游戲環節中,幼兒能憑借生活經驗和繪本理解,主動指出垃圾屬性,并正確地進行垃圾分類。
在結束繪本教學后,幼兒不僅能針對垃圾分類提出問題,還能踴躍向老師提出看待環境的觀點,其中一位孩子大聲地說:“不分類垃圾,整個城市都有垃圾”。由此可見,繪本教學的確起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垃圾分類繪本化能促進幼兒的環保教育,且可以提高幼兒垃圾分類的意識和增加垃圾分類的知識。
四、教學反思
(一)教學方面
①提高知識儲備
大班幼兒已經能從簡單的畫面中解讀出垃圾桶的情緒情感,能區分不同垃圾的屬性,對畫面的內容也能較好地理解。因此,教學者在組織幼兒進行環保主題繪本閱讀前,要有相應的知識儲備,有目的地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抓住故事線索讓幼兒在感知圖畫的基礎上,對繪本呈現的環境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
② 教學方式多樣化
除了運用幼兒喜聞樂見的繪本進行教學外,還可以運用游戲等方式,讓幼兒沉浸于教學中。實踐表明,運用游戲進行教學,能更好地增加幼兒的參與感,提高幼兒對垃圾分類的興趣。
(二)繪本方面
大班幼兒已具備相應的文字識別能力,因此制作繪本時,應適當地增加文字,文字太少還可能導致教學者理解有誤,不利于更好地解讀繪本。
由于繪本內的物品并沒有增加備注,導致教學者和幼兒不能很好地進行辨認,因此繪本的畫風及畫面內容應生活化、簡單化,適當加備注,利于教學者教學。
(三)總體不足
由于研究的時間、精力、實際條件的限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研究的樣本較少,可搜集的資料不是很豐富,其代表性相對較低;第二,研究實踐樣本不夠,量性研究較少,數據不夠說服力?;谝陨涎芯坎蛔?,今后的研究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和教師來關注環保主題繪本,繼續探索運用環保主題繪本的教學模式,制作更多原創繪本,擴大研究的樣本,提高研究的說服力和代表性。
五、總結
綜上所述,把垃圾分類繪本與教學相結合具有一定的教學效果,并能促進幼兒環保教育。實踐表明,原創的垃圾分類繪本更能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激發幼兒的垃圾分類興趣。因此,本研究通過運用原創的垃圾分類繪本與幼兒園教學實踐相結合,不斷總結反思,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希望能為日后的相關學術研究和教學實踐提供借鑒,讓幼兒環保教育更錦上添花,讓原創的垃圾分類繪本更遍地開花。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2019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R].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2019.
[2]張英民,尚曉博,李開明,張朝升,張可方,榮宏偉.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現狀與管理對策[J].生態環境學報,2011,20(02):389-396.
[3]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廣東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M].廣東: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19.
作者簡介:
陳凱晴(1999.10-),女,漢,廣東惠州人,廣東省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人文與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在讀學生。
梁詩琪(1999.08-),女,漢,廣東佛山人,廣東省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人文與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在讀學生。
劉月(2000.02-),女,漢,江西九江人,廣東省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人文與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在讀學生。
江華瑞(2000.07-),女,漢,廣東湛江人,廣東省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人文與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在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