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祥龍
摘 要:企業風險是指在企業的預期估計好未來的實際結果中發生的差異性而帶來各種負面影響的可能性。而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建立和完善,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對國有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巨大利益的背后需要國企管理者提高自身的風險防范意識。市場經濟是蒸發經濟,所有在市場中活動的企業都隨時面臨著法律風險。所以,建立健全企業法律風險的防范意識,使國有企業能夠在當前社會主義商場經濟體制不斷健全完善的時代背景下站穩腳步,得到更加長遠的發展。本文對此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且針對國有企業法律風險的方法分析情況提出了相關策略,希望能夠為國有企業管理者和社會相關部門提供更多的有效幫助。
關鍵詞:國有企業;法律風險;風險防范;機制策略
科學技術的發展令我國很多的國有企業都邁向了一個更高的臺階,但是隨著近年來,企業法律訴訟案的數量越來越多,企業法律風險不斷上升。因此,重視和加強法律風險防范機制的建設工作已經成為了企業適應當前市場競爭環境的一大基本內容,使國有企業自身落實改革和長遠發展的一大重要保障。對此,企業管理者就必須對法律風險防范機制的構建投入更多的重視目光,從而在企業內部解決各種法律風險漏洞,使企業能夠順利的發展,提高自身綜合實力,令企業能夠在當前發展迅猛的時代下站穩腳步,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一、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管理者缺乏風險意識
在當前我國國企的管理工作中,能夠看出大部分的企業都忽視了法律風險防范意識的培養,不僅僅基層的工作人員沒有形成法律風險防范意識,管理者也不具備更多的風險防范意識,然而國有企業能夠保持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具備法律風險防范意識。在當前法律風險認識度不夠的主要表現為:管理者沒有形成一種法律風險防范意識,尤其在一些中小企業或者民營企業等管理人員中沒有形成良好的法律風險意識,企業為了節約資金,也沒有聘請法律顧問,甚至部分企業直接進行一些非法經營活動,沒有將法律放在眼里,這就極為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二)法律事務管理存在著問題
我國的很多國有企業都沒有建立一個法律事務機構,不具備較為專業的法律人員,從而導致了法律工作人員根本無法正常的處理企業中的各種經營活動,從而導致了企業經營活動的開展沒有受到法律保障。且法律制度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沒有按照規章制度來進行經濟糾紛或者法律條例等事件的處理,即便進行了處理,效率也不是很高,這就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埋下了安全隱患,增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另外,部分企業因為沒有一個專門的法律工作人員,所聘請的都是一些兼職人員,這就導致了法律員工在進行工作的時候存在著一些不足,使服務質量、服務效率的提高等都受到了不良影響。
(三)風險管理機制存在著問題
首先,企業內部的管理機制有待完善,這就使企業的工作效率無法良好的提高,減少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其次,無法將企業經濟中存在著的各種風險進行解決,使企業資金在分配和進行交易時存在著各種潛在風險。我國國有企業面臨著各種風險,這不僅僅因為企業不具備相關的法律機構,也是因為在風險防范機制的構建上存在著各種問題。這就導致了企業無法在根源上進行風險的有效管控,令企業在發展中受到各種問題的影響,無法實現長遠發展。
二、解決的對策和相關建議
(一)完善內部監督機制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一個完善的國有企業規章制度,才能夠有效的進行企業風險工作的防范。企業需要根據自身所參與市場競爭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進行實際分析,并且通過企業規章制度對其中所涉及到的關于法律風險中的內容進行提前預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補救。與此同時,需要企業管理者在進行規章制度的制定上,據自身發展和市場競爭環境的各種變化而進行適當的修改和完善,從而保障企業規章制度能夠更加符合當前形勢下市場競爭的現狀。
其次,需要強化內部的審計監督工作。國有企業必須抓好企業內部的監督和考核工作。只有不斷的強化企業內部的監督工作,才能夠更加有效的防范企業法律方向。將企業審計制度落實到位,結合自覺進行內部審計和接受外部審計,及時對企業的年審計等各種審計制度進行落實依法獨立開展內部的審計和監督工作。
最后,需要落實民主管理政策。國有企業在管理工作中,主要是對國家的財產、人民的財產等進行管理,企業員工是國企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法享有管理、監督國家財產不受損害的權力。所以,國有企業的相關管理者就需要充分的發揮民主,充分保證員工的知情權,將企業經營管理和進一步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進行公開,引導員工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決策、管理和監督工作中去,從而有效推動企業的改革和進一步的發展。
(二)加強思想建設和保證
首先,應該注意樹立一個法律風險意識,提高管理者的依法決策能力。不斷思考政策和法律環境所產生的變化對企業今后的發展所帶來的影響,然后對其中所存在著的隱患進行分析,從而避免了法律風險對國有企業所帶來的各種影響。
其次,樹立一個依法經營的意識,提高自身依法維權的能力。企業管理者需要為員工樹立一個尊法守法的榜樣,做到不做法律所禁止的行為、不獲取非法利益、遵守合同約定等。在出現了法律風險的時候,可以通過使用法律手段來進行問題的調整,確保經營活動不會受到不良影響。
企業需要從多方面、多層次和多渠道整加強對員工法律知識的實際培訓,令員工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提高自身的法律風險防范意識,能夠在日常的工作中時刻保持法律風險的警覺性,構建一個防范法律風險的氛圍,降低法律風險對國企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三)完善風險防范組織結構
國有企業在建立總法律顧問制度的時候,需要注意明確企業總法律顧問所占領的地位和基本的職責。企業總法律顧問必須是企業的高層,必須能夠直接管理到企業法律事務,這樣,就能夠將企業法律顧問制度進行良好的落實,將其所具備的職能和作用進行充分的發揮。其次需要建立一個專門的法務機構。通過相關的法律法規來進行企業和政府、企業和企業之間關系的調整,規范其行為、所以,企業必須建立一個專門的法律服務機構,從而使企業能夠在發生了風險之后進行及時的處理。
縱觀全文,我國國有企業的發展在經濟生活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國有企業的良好發展能夠為國家政治的穩定提供更多的重要保障,因此國有企業的各方各面都受到了政府部門和人民群眾的廣泛重視,所以,在當前經濟發展的時代下,國有企業就需要做好依法科學治理、深化改革。而且企業的發展必然會受到各種風險,通過構建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就能夠令員工的法律意識得到良好提高,從各方面開展法律風險防范和管控,使企業法律風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在實際的發展中能夠提供更多的有效幫助。
參考文獻:
[1]張振宇,苗雷.有關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構建的分析[J].法制與社會:旬刊,2018:93-94.
[2]馬彥強.國有企業法律風險防范及控制分析[J].《當代經濟》,2018:126-128,共3頁.
[3]蔣媛.關于完善國有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的幾點建議[J].企業研究,2018:46.
[4]邵明濤.淺析國有企業如何建立法律風險防范機制[J].企業界,2018:30-31.
[5]徐偉,馬志忠.企業并購中的法律風險與防范機制分析[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