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雍容
【摘? 要】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與小學語文相比大有不同,學生閱讀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培養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據了更大的比重,教師在教學課堂上也對學生也提高了要求。語文教學與名著閱讀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名著閱讀和賞析,讓學生了解一本書的文采和信息,了解名著的內涵和文字的魅力,提高學生學習初中語文課程的能力,幫助學生改善學習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3-0161-02
【Abstract】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ag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primary school.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and humanistic literacy occupies a larger proportion in the teach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lso raise the requirements of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class. Chinese teaching and reading of classics are inseparable, so teachers should lead students to read and appreciate classics, le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literary charm and information of a book,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classics and the charm of text, and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courses Ability 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learning methods.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Masterpiece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y
一、初中語文名著閱讀現狀分析
名著是在世界文學史上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和知名度的文學作品,作者使用一系列手法塑造出豐富且生動的人物形象,傳遞經久不衰的主題內涵。多進行名著閱讀,能激發學生的文學靈感,培養學生的生活情趣,多角度地了解語文知識,提高文學素養和閱讀能力。而在現行的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一般教師只會注重最終的考試成績,于是對學生進行死板的教學,即教師總結歸納出名著中的高頻考點、難點和考試重點,并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一套統一的模式答題,對學生進行名著閱讀的要求標準是得分就好。這種教學方法會讓學生喪失在名著閱讀上的樂趣,覺得名著賞析的過程極其枯燥乏味,且成效也很慢。于是,學生也不會深度賞讀名著中的人物、背景、故事和韻味并賦予自己的解讀,這就大大減弱了學生在名著閱讀方面的能力,與增強學生文學素養的目的背道而馳。
二、開展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
(一)課前探索,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與積極性
新穎的教學模式尤其重要,教師在開展名著閱讀教學之前,可以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意識,激發他們閱讀的積極性;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就查詢名著信息,了解名著創作背景與作者生平。這樣能讓學生感同身受,產生共鳴;也會加強學生對名著的理解,讓學生在學習時發揮主觀能動性,做閱讀的主人,自發地想更多地了解名著。形成生動有趣的課堂,激起學生對名著閱讀極大的興趣,教師才能更好地開展名著閱讀教學。例如,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名著閱讀中,由于創作這本書時所處的年代與當今社會環境截然不同,如果直接讓學生閱讀,即使是由教師帶領進行精讀,也會造成學生對主人公的做法和經歷的解讀產生偏差。現階段的初中生因為生長在一個和諧、包容、開放的社會,理解不了這本名著里主人公的所作所為,自然也就領悟不到主人公身上的優秀品質,更別提能通過閱讀學習將這些優秀品質應用在自己身上。但是一旦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在課堂閱讀開始前自發地通過歷史書本、網絡以及媒體等媒介了解當時蘇聯的社會環境,了解當時的人民生活,就能想象到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是如何經歷了生活的無數苦難,在炮火中練就了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也能從中了解體會到書中表達的強烈的愛國主義和保爾·柯察金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英勇的反抗精神,這就是學生開展課前名著探索帶來的積極影響。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會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借助影視,營造故事氛圍
目前的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一般采取老舊的統一課堂形式,進行填鴨式的灌輸教學,這不僅不能使學生在課堂期間集中注意力,達不成教學目標和目的,還會讓學生對名著導讀失去興趣,覺得名著閱讀也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情,是在加重自己的學習負擔。因此,教師要改變自己的課堂組織結構,不僅要根據課本內容對學生進行教學,還要不斷增加新型、有趣的講課方式,借助影視資源,吸引學生的眼球,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并且根據影視給學生營造更加真實的故事氛圍,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例如,在《西游記》這本名著導讀版塊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經典國產劇《西游記》的片段。通過影視化的形象,學生會感受到比書本上的文字描寫更生動的人物形象,通過一個片段的觀看,書中所有的人物形象都變得更加具體、更加完善,這對學生理解這本名著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還能加深學生對這本名著的理解,起到了引導學生主動閱讀的作用。
(三)組織交流,開辦學生交流平臺
開展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期間明確自己的作用與地位,定好自己的角色,要做學生與知識連接的橋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并且把學生串連起來,給學生提供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總結經驗。在教師的指導下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讓學生主導閱讀,做閱讀的主人。例如,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的平臺就是教室與課堂,教師可以利用課前幾分鐘的時間開辦一個“名著交流會”,組織學生輪流在臺上講述自己最近閱讀的一本名著中的情節;也可以組織投票和比賽,選出每周故事敘述最生動的學生,并且給予獎勵和“故事達人”的稱號。還可以開展班級“讀書角”和“讀書經驗會”這樣方便學生在課下和大家交流名著故事情節,既可以為學生上臺講述提供演練的機會,也可以增進學生的閱讀交流,為學生提供不同的讀后感,給學生的閱讀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和趣味性。
(四)明確目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在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部編版教材要求,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在教學期間合理分配教學任務、安排教學內容。部編版教材明確指出,增加“名著導讀”這一版塊的目的是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讓學生在名著閱讀過程中接受名著優美的語言、強烈的思想和精神的熏陶,從而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名著教學期間,要將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放在提高學生考試成績的目標前,這樣才能帶領學生領悟名著的魅力。例如,在《朝花夕拾》這本名著的閱讀過程中,學生學到的是其中與現代社會迥然不同的社會風貌;在《海底兩萬里》里,學到的是人類面對汪洋的敬畏以及想要征服和駕馭大海的決心,它展現的是人類不屈的精神,也是大海的神秘;在《紅星照耀中國》里,向我們清晰地描述了中國共產黨的努力,讓全世界都能了解到中國紅軍領袖的風貌;而《傅雷家書》則展現了一顆鮮活的愛子之心,是教育的經典范本。這些名著涉及的類型和體裁都十分廣泛,如果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會根據答案生搬硬套,失去了名著本身的韻味和人物的生動,這就會造成學生在名著閱讀的學習過程中既沒有興趣,也得不到高分。
三、結語
名著是文學史上眾多大家智慧的結晶,讓學生進行名著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重要方法。這就要求教師探索開展名著閱讀教學的策略,通過更加合適的方法將名著的內涵、精神以及美好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更舒適地閱讀,總結高效的閱讀手段;在學生的閱讀量以及閱讀水平得到提高后,指出學生進行名著閱讀的積極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更好地開展名著閱讀教學。
參考文獻:
[1]張洲.淺談初中語文教學如何開展引導式名著閱讀[J].讀與寫(上,下旬),2018(05).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