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 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重構教材,要依據(jù)學情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拓展、調整、補充,能使教學的資源變得多元、教學內容變得有趣,能吸引學生的參與,促進學生語言素養(yǎng)的提升。本文主要從完善目標設計、加強過程調控、改進評價內容等渠道闡述重構教學內容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材重構;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5-0036-02
Text Reconstruction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Language Literacy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of Binhai Country, Jiangsu Province,China) LI Lin
【Abstract】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reatively reconstruct teaching materials and reorganize, expand, adjust, and supplement teaching content based on their academic conditions, which can make teaching resources diversified, teaching content interesting, and attract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language literacy. This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s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restructuring teaching content from the channels of perfecting target design, strengthening process control, and improving evaluation content.
【Keywords】Primary school English ; Reconstruct the teaching materials ; Strategies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促進學生詞匯的積累、語感的形成,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要在精心研讀教材、深刻把握內容的基礎上,樹立整體意識,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補充。審視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教師教學內容設計單一,重文輕圖,忽略了借助圖片對文字的解釋,沒有挖掘圖片中更多的內容。教學目標缺乏設計,重知識的傳遞忽略了價值觀的滲透,學生未能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教師只有重構教學內容,才能促進智情的融合,才能促進學生語用能力的提升。
一、完善目標設計,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師要依托文本施教,促進知識、能力與情感等教學目標的達成。在講解新的單元內容時,教師要把握住重點與難點內容,要將語篇中的重難點內容加以整合,能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教師不僅要重視知識目標的達成,還需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促進他們的情感投入,獲得他們的持久關注。教師要將以語篇中的故事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及促進學生的投入視作情感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自然的生長。比如,在教學譯林版六年級上冊Unit1 The king ‘s new clothes 的Story time時,教師呈現(xiàn)出知識目標:在理解語篇的基礎上能夠聽懂、會說、會寫故事中出現(xiàn)的詞匯;初步了解動詞過去式的用法,并正確朗讀文中出現(xiàn)的過去式;能力目標:學生能夠閱讀并理解故事,能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故事;情感目標:讓學生體會到閱讀故事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要向小男孩學習,要說真話,不要人云亦云。
二、加強過程調控,促進學生深入理解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依據(jù)課標要求,對教材內容進行適度拓展,要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激發(fā)他們求知的動力,讓他們能積極融入學習中。教師要在依托教材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交際素材,促進學生的實踐交流,提升單位時間內的效率。
教師要改變教學形式枯燥乏味的情況,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樣的教學情境,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shù)耐卣埂=處熆梢葬槍υ~匯、語音、閱讀、對話、寫作等不同的課型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也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將語音與詞匯結合起來,或將詞匯融入句子當中,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教師不能重詞匯能力而輕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要讓兩者有機結合、相輔相成,促進學生語用能力的發(fā)展。如在教學譯林版四年級下冊Unit 5 Seasons 的Story time時,教師讓學生依托文本內容,讓他們自己談談喜歡哪個季節(jié),并且說明理由,有學生說:“I like autumn . It is cool. I can go climbing. I can have picnics.”有學生說:“I like spring. It is warm. We can go hiking. We can fly kites.”在英語教學的導入、新授、拓展等環(huán)節(jié)教學中,教師要借助多媒體的輔助,運用游戲、音樂、角色扮演等多種手段,引領學生參與語言實踐活動。
教材中的圖片在學生理解文本知識、豐富情感體驗等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借助圖片的色彩、構圖等元素將其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獲得形象的感知。教師要引領學生去欣賞圖片中蘊含的情感內容,能從圖片中尋找情感的線索,通過對圖片內容的細致解讀,讓學生感受其中的語言美、情感美,能向學生傳達文本的思想內涵。
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運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去閱讀文本,可以讓學生通過“自由讀”的方式閱讀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不對學生進行過多的限制,這樣能減輕學生的閱讀壓力,也可以通過“分享讀”的方式,循序而讀、步步深入,讓學生邊讀邊思,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師要教會學生閱讀的技巧,讓他們通過精讀內容、細讀萃取等方式分割文本、一一解讀,從而實現(xiàn)對文本的深度理解。
三、改進評價內容,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立足知識發(fā)展的目標評價學生的能力發(fā)展與情感體驗,調動他們的參與熱情。教學內容可以開闊學生的人文視野,拓展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學生認識世界打開了一扇窗戶。教師要基于語言、能力、情感、興趣等維度對學生進行多元的評價。從語言知識的維度設計,評價的內容有強化所學的重點詞匯,鞏固高頻基礎詞匯;強化所學重點句型,并學會運用;強化文本中的語言知識并能靈活運用。從多元能力的維度設計,評價的內容有強化審美能力培養(yǎng),讓學生去感受美、體驗美;強化觀察、想象、分析、創(chuàng)造等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從情感體驗的維度設計,評價的內容有重視學生對文本的體驗,在閱讀中形成正確的觀念,升華他們的情感。從興趣發(fā)展的維度設計,評價的內容有激發(fā)學生的活動熱情,讓他們能與同學分享文本內容。從人文素養(yǎng)的維度設計,評價的內容有對中西方文化全面的了解。
四、拓寬推進渠道,促進家校融合
教師要充分運用網(wǎng)絡的優(yōu)勢,收集學習資源,豐富學習內容。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課件、視頻、動畫、英文歌曲等內容,作為教材內容的有益補充,能調動學生學英語、用英語的興趣。個人的能力與經驗是有限的,教師可以通過備課組研究搜集教學資源、改進教學方法、重組教學內容,能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在教學譯林版五年級上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 的Story time時,教師用多媒體補充其他動物的圖片,讓學生看著圖片介紹這些動物,比如雞(hen)、鴨(duck)、馬(horse)、豬(pig)、猴子(monkey)、奶牛(cow)等,介紹它們的外貌和生活習性。
教師還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通過家校聯(lián)合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家長要融入英語學習中,營造一種良好的學英語的家庭氛圍,開展親子閱讀活動,促進學生讀寫技能的提升。親子閱讀能調動學生的閱讀情緒,增進他們的閱讀理解,讓他們獲得愉悅的閱讀體驗。家長與孩子共同選擇英文繪本,共同分享閱讀內容,通過互動交流,讓他們成為共讀的合作者。家長要使用結構完整、形式活潑、語言優(yōu)美的句式表達,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表達方式,并通過互問互答催生出新的句子,能使孩子的語言表達內容變得豐富,能調動他們參與閱讀的積極性。
五、結語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能囿于教材,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喜好結合起來,為他們選擇豐富有趣的閱讀內容,能營造良好的語言交際環(huán)境,調動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語言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敬雯,梁大芹.中學英語教材的活化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4(12).
[2]魯子問.我國義務教育外語課程目標質疑與重構[J].課程·教材·教法,2007(07).
326650190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