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鈺瑩
【摘? 要】中小學之間的有效銜接不僅僅是保證教學基礎的重要途徑,也是完善教學指導內容的重要方法。小古文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素材,但是目前中小學小古文教學銜接中存在學生學習興趣不足、認知水平不一,教師教學模式不同和中小學教學內容差異等情況。本文將結合這些問題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銜接策略,希望可以借小古文之力,點燃學生學習的興趣,帶領學生遨游于中小學古文的世界。
【關鍵詞】中小學;小古文教學;銜接問題;銜接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5-0073-02
Probe into the Cohesion of? Short Texts in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High Schools
(Xingcheng School,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ZHAO Yuying
【Abstract】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primary and high school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way to ensure the teaching foundation, 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guidance. Short texts in classical Chinese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r students to learn. However, there are currently insufficient learning interests, different cognitive levels, different teacher teaching modes, and differences in teaching content between primary and high schools in the connection of primary and high school short texts in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se issues and propose cohesive strategies in a targeted manner, hoping to use the power of short texts in classical Chinese to igni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lead students to travel in the world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primary and high schools.
【Keywords】Primary and high schools;Short texts in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Cohesion problems; Cohesion strategies
一、中小學小古文教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興趣不足
在開展小古文教學中,部分學生錯誤地認為小古文就是一個“老學究”,尤其是在學生無法理解小古文的時候。因此,學生經常會出現比較嚴重的抵觸情緒,學習興趣很難得到提升。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教師無法及時找到合適的方法指導學生,勢必會影響中小學小古文銜接的效果。
(二)學生認知水平不一
在中小學教學實踐中發現,由于學生的年齡段不同,即使是同一年齡段的學生,認知水平也不盡相同。因此在小古文教學指導中,教師講解的內容并不是學生熟知的,加上學生在學習和探索中出現的問題比較多,因此達到的效果也非常不理想。因此,教師需要整合多種模式分析探討,并在進一步實踐中,結合學生個體情況因材施教引導,才更利于完善教學的內容,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三)教師教學模式不同
目前,小學教學階段學生學習的內容相對簡單,且知識點少,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古文引導的時候會講得比較慢,課堂容量也會非常少。但是當學生走進初中之后,學生學習的小古文內容得到加深,學生除了要記憶基礎的知識之外,還需要理解分析。在初中課業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學生很難像小學階段一樣反復練習分析,加上小古文不同于現代化的漢語表達,因此在中小學教學差異中,學生在學習小古文時會因為教學模式的差異出現不同的表現。
(四)中小學教學內容差異
小學階段比較注重知識的積累,因此教師在教學小古文的時候,會比較側重字、詞、句的內容。而在中學階段,教學的難度比較大,教師需要結合不同的形式和內容做進一步指導,從而幫助學生充分理解知識的要素,展開細致的分析和全面的講解,幫助學生在學習和探究中提升自身的素質。但是,受到中小學教學內容差異的影響,學生在學習小古文的時候,難免會存在一些銜接不當的問題需要及時改變。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小學小古文教學銜接的效果也會受到嚴重的阻礙。
二、中小學小古文教學銜接的策略
(一)拓展激趣,帶領學生走進小古文
良好的教學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小古文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指導中,教師可以適當拓展教學素材,點燃小學生對小古文的興趣,從而為學生今后走進中學學習小古文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學習《古人談讀書》這篇小古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適當拓展教學的內容,以“古人如何讀書”作為教學的主題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閱讀、思考、總結探究。在小組中,小組成員的相互理解會讓學生在學習中大聲閱讀文章的句子,并感受古人讀書帶來的啟示。學生在教師營造的小組合作氛圍中共同探討小古文中的字音、字形、字義等,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在合作分析探究中得到顯著的提升。最后,教師再要求學生進一步分析小古文,了解小古文的大意,并在小組中相互糾正不正確的發音,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良好環境中產生探索欲望。
(二)微課探究,因材施教講解小古文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行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也讓中小學小古文教學的方法得到充實。因此,在中小學小古文教學引導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個體情況,推動適合學生個體學習微課因材施教講解小古文。例如,在學習《自相矛盾》的時候,由于本節課屬于小學語文部編版五年級的內容,在前期的學習中,學生對小古文的學習和理解情況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指導中如果一味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指導學生,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問題。為改變教學的不良現狀,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從網絡大環境中收集與本課有關的歷史素材、影視資料等,并整合這些內容分析,將生字詞注釋穿插到微課當中。
(三)多元模式,助力學生理解小古文
中小學銜接教學中,小學更加注重于小古文的誦讀和會意,這種方式不利于一些求知欲強的學生學習和探究。因此,教師可以穿插多種模式,傳授給學生一些理解小古文的方法,例如利用在開始階段就組織學生完成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或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自助查閱與小古文有關的素材,從而在多元模式的指導下,助力學生充分理解小古文。
(四)拓展教材,促進學生內化小古文
語文教材中的內容是有限的,在時代發展中,難免會存在一些內容需要加以優化和補充。因此,在中小學銜接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在小學階段穿插一些初中的素材引導,或者選擇一些歷史上比較著名的小古文素材要求學生閱讀并展示閱讀成果。例如,考慮到我國四大名著中涉及比較多的小古文素材,且是我國不可多得的文化資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三國演義》中比較有趣的故事片段作為學生小古文閱讀的啟迪,要求學生閱讀《火燒赤壁》《桃園三結義》等片段,并為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后,更利于點燃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并為學生充分理解小古文的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想要確保中小學小古文教學銜接的有效性,教師需要認識到小古文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并主動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教師再結合中小學銜接的實際情況分析找出應對的措施,將更利于提高中小學小古文銜接教學的有效性,繼而激發學生對小古文的熱愛,為學生學習和理解文言文知識提供良好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張輝.小學語文課堂中小古文教學的策略[J].語文天地,2018(08).
[2]顧嘉謙.“三重優勢”塑造小古文教學之基[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8(07).
[3]莫曉麗.小學高段語文小古文教學的設計與實施研究[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上),2017(31).
[4]張亞玲.小學高段語文小古文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措施探討[J].好家長,2019(23).
[5]莫曉麗.小學高段語文小古文教學的設計與實施研究[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上),2017(31).
3803501908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