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華
【摘? 要】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工作中,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部分教師開始嘗試創新寓言教學的方法,將寓言教學與游戲、角色扮演活動等相結合,為學生展開相應的教學工作,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推動學生的語文水平成長與發展。本文將立足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現狀,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寓言教學的有效策略展開分析和探究,以期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共同助力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寓言教學;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5-0167-02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Fabl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Zife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Chendai Town, Jinjiang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CHEN Yuehua
【Abstract】In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ourse teaching work,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some teachers have begun to try to innovate the method of fable teaching, combining fable teaching with games, role-playing activities, etc., to carry out corresponding teaching work for students, which can effectively mobiliz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promotes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fabl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majority of educators, and jointly help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Fable teaching;Effective strategies
寓言,是兒童文化體裁的一種。這種文學體裁通過運用豐富的語言文字,能夠給學生描繪出一個富有哲理的故事世界,以此促進兒童精神世界的發展。因此,原因具有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離奇曲折、內容引人入勝的特點。寓言常常采用擬人的手法,賦予鳥獸蟲魚、花草樹木等生命,使其擁有人的思想感情。寓言包含許多修辭手段,如象征、比喻等。小學生富有想象力,對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沒有明確的主客體概念,認為萬物有靈,認為周圍的一切都像自己一樣,既會高興,也會傷心,也會肚子餓和口渴,因此大多數小學生都喜愛寓言故事。
一、巧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在小學語文課程教育中,教師在給學生落實相關教學活動工作的時候,需要巧用多媒體給學生落實好寓言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積極性。那么,如何才能夠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切實有效地做好多媒體教學應用工作呢?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微課視頻教學的形式來開展。
以《猴子撈月》這一節課程教學為例,這是一篇收錄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課文,也是一篇具有一定教育意義的課文。這篇課文主要給同學們展示了一個“猴子齊齊撈出掉入水中月亮”的故事。故事表達了這群猴子憑幻想辦事,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中心思想。在進行這一篇課文的教學時,教師在給學生介紹寓言故事內容時,需要從實際的教學要求出發展開具體的多媒體教學。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視頻給學生展示出這一寓言故事的相關內容,讓學生能夠通過觀看,對其形成初步的理解和感受。此外,在學生對整篇課文有具體的知識學習體會后,教師更需要結合視頻內容給學生落實相關教學工作,如在視頻中用文字展示出這篇文章的中心主旨,圍繞中心主旨設置課內練習等,加強學生對于課文知識的體會和感受。
二、利用角色扮演落實教學
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在給學生開展寓言教學時,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所謂的角色扮演實際上就是指在進行課程教學活動的時候,讓學生結合具體的知識內容來進行自我表演。通過表演的方式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相對于其他方式來說,角色扮演這種教學方式比較容易引起學生對于課程知識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提升整體課程教學工作的效率。但是教師在應用這種教學方式的時候,也要綜合考慮該寓言故事是否便于利用角色扮演這種方式開展教學。
以《小蝌蚪找媽媽》這一節課程教學為例,這篇課文具有豐富的寓言性特征和想象力。這篇文章中主要是給學生講述了“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并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蘊含了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而在這篇課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在給學生落實相關教學活動工作的時候,可以運用好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展開教學。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小蝌蚪、媽媽、烏龜、鯉魚、旁白”等不同的角色。待學生各自的角色確定后,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獨自練習角色對話,從而明確自己的表演方式。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對學生加強指導,及時彌補學生的不足,最后再進行表演。因為角色扮演中角色的數量有限,難以實現全體同學共同參與,對于那些未能參與表演的同學,教師可以讓他們進行點評。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掌握課程知識,以此獲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結合游戲方式開展教學
小學語文教師開展寓言教學活動時,為了實現對學生的有效教學,還可以應用游戲。在寓言游戲教學中,教師需要圍繞具體寓言知識內容來開展活動。需要注意的時教師在選擇游戲時要基于學生實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設置簡單、易理解的游戲環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一來,才能夠保證寓言游戲教學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并實現學生整體知識學習能力上的提升與發展。
以《烏鴉喝水》這一節課程教學為例,對于這篇課文教學活動來說,教師要明確主要內容:“一只烏鴉喝水的故事。告訴人們遇到困難不要放棄,要運用身邊可以利用到的任何東西幫助自己,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要有突破精神、不達到目的不放棄的精神,在一次次的堅持過后,總會看到勝利的曙光。”在針對這篇課文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創設配音游戲,。首先給學生下載好配音軟件,比如“喜馬拉雅”,其次給學生一個段落,讓學生結合自己對課文知識的理解,從而展開相應的配音工作。通過相關的配音活動,能夠讓學生對其形成更好的理解和感受,以此來達到一個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實現學生的發展。
四、結語
綜合上述所分析和整合的知識內容來看,在小學語文課程寓言教學活動中,教師在給學生落實相關教學工作的時候,一方面要為學生做好具體的教學工作計劃安排,創設良好教學環境氛圍,做好相應的教學整合和分析工作。另一方面要注重對教學方式具體應用過程的調整,盡可能地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展開具體的知識探究和整合工作。這樣一來,才能夠在實際的寓言教學活動工作中,切實有效地推動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的提升,提升整體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靜.小學語文教學中童話教學的有效策略[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1(02).
[2]戴茹菲.言意共生策略在小學語文寓言教學中的運用[J].試題與研究,2020(22).
[3]逯力.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的有效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 ,2019(12).
[4]馬文禮.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拼音教學的重要價值與有效策略[J].課外語文,2019(34).
[5]李鑫.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探究性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上),2018(12).
[6]田正權.寓言本體性教學的實施策略——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中寓言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