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輝 黃馨儀 張荊艷

[摘 要]文章以價值共創理論為基礎,以探究“校企生”三方價值訴求為突破口,探索構建了“三對接、雙融通、雙轉換、四階段”旅游管理專業群產教深度融合育人體系,依托訂單班、現代學徒制試點、學分制試點、1+X試點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開展了育人實踐,推動了旅游管理類專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促進高職教育改革,更好地服務地方旅游產業發展。
[關鍵詞]價值共創;旅游管理專業群;產教深度融合育人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7656(2021)06-0070-04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服務是旅游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素質技術技能型服務人才是旅游產業做大做強的關鍵因素之一。現代旅游服務業的發展,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群的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通過“校企生”三方參與共建,推行“雙元”育人等方式,讓學歷教育、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相匹配,在促進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結構要素融合的同時,提高產教融合深度育人也是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群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一、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產教融合育人發展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來,高職院校均開展了校企協同產教融合育人探索與實踐,以“訂單班”“現代學徒制”等不同形式的探索途徑,這較傳統的辦學模式已有很大進步。但旅游管理專業群在不同形式的校企協同產教融合育人探索與實踐,還存在不足亟待解決。
(一)學生參與實習實訓的積極性需要提升
旅游管理專業群對接酒店、旅行社、餐飲等旅游服務企業,部分專業學生對旅游服務職業認同度不高,對專業實訓實習認知不足,認為服務行業專業技能要求不高,專業實訓實習所獲較少,意義不大。同時,部分學生的自我認知和對工作價值預期較高,參與實訓實習的積極性不足。部分學生對實習認同度不高,實訓實習效果受影響,學生主動參與實習實訓的積極性亟待提升。
(二)企業對學生成長關注不夠
酒店、旅行社、餐飲等旅游服務企業在參與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育人時,社會責任感需要提升,部分企業以降低人力資源成本為目的參與,在實訓實習管理過程中,不夠重視學生職業素養與職業技能的培養,對實習生的人文關懷也不夠。由此,部分學生在實訓實習時,不能較好地融入團隊,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提升較慢。
(三)專任教師參與產教融合動能不足
部分高職院校專任教師參與產教融合辦學動能的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不夠完善,教師參與校企合作動能不足。由于服務行業對接的教科研成果轉化難,專任教師依托服務企業開展橫向服務難度較大。
因此,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群在探索產教融合育人的過程中,都面臨如何構建“校企生”三方積極參與、產教深度融合,以培養匹配行業用人需求人才的問題。
二、價值共創視域下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群產教深度融合育人體系探索
價值共創的概念最初由Prahalad和Ramaswamy提出,是指多個利益相關者共同創造價值[1]。價值共創強調發揮利益相關者的價值創造能力,各利益相關體用互動方式共同創造價值。價值共創理論包含了兩個部分,“基于服務主導邏輯”和“基于消費者體驗”,其中基于服務主導邏輯的價值共創理論核心思想是:“服務是經濟交換的根本基礎”。在服務主導邏輯下,教學、科研、服務社會相輔相成,共同創造“使用價值”[2],同時服務的內涵包括經濟活動[3],教育也是服務之一。
基于價值共創理論探討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群產教深度融合育人體系,“校企生”三方均為培育主體,共同開展人才培養工作、共創高職教育價值。
基于“校企生三方共同創造高職教育價值”理念,旅游管理專業群探索構建“三對接、雙融通、雙轉換、四階段”產教深度融合育人體系(見圖1所示):(1)創建校企深度對接的專業群建設指導委員會;(2)校企共建“雙崗雙掛”師資隊伍;(3)“校企生”共制“三對接”人才培養方案;(4)共建線上線下“雙融通”翻轉課堂;(5)共搭校企“雙轉換”實訓平臺;(6)共創“四階段”實習成長體系。
(一)依托專業群建設指導委員會推進校企共育共享人才
職業院校、旅游企業、行業協會等多方共建專業群建設指導委員會,共同探討各方辦學投入、利益訴求,共同制定審議專業群建設指導委員會職責,形成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工作章程。
專業群建設指導委員會成員單位通過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研討、共建課程、共建實訓基地等多種形式共育人才;通過共同搭建實習平臺、就業平臺,畢業生交流平臺共享人才培育成果;通過共同開展行業發展調研,開展行業咨詢培訓等工作推進行業發展。
(二)共建“雙崗雙掛”師資隊伍
學校和企業依托雙方優質人力資源,聯合打造一支教師經理化、經理教師化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校企雙方聯合加強對企業兼職教師和學校專任教師的培養和培訓,提升雙方的人力資源質量。
聘請旅游服務業的資深從業人員作為專業群兼職教師,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企業兼職教師實踐經驗較為豐富,但理論水平、管理培訓技能有待提升,這也是旅游服務行業高端人才成長需要突破的瓶頸。校企雙方定期組織兼職教師隊伍進行授課技能、管理技能培訓、行業前沿動態和理論培訓。
學校教師多為高學歷人才,理論水平較高,但技術技能積累相對不足。校方定期委派教師前往合作企業進行掛職鍛煉, 雙崗雙薪,一方面提高教師專業技術技能水平,另一方面也為企業發展賦能。
(三)共制“三對接”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開展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應由校方主導、企業和畢業生共同參與制定。
校方每學年定期組織行業人才需求調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討。根據調研和研討結果擬定人才培養方案初稿,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對接行業人才需求,專業核心課程設置對接企業典型工作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職教專家、校內專任教師、企業兼職教師、企業畢業生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論證,形成校企生“三對接”人才培養方案,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四)共建“雙融通”翻轉課堂
“雙融通”翻轉課堂教學包括課前線上拓展、課中“教學做”一體化、課后任務糾偏。
在依托真實工作情境開展的教學活動中,通過真實工作任務驅動,學生在課前通過云班課、慕課等線上學習資源自主學習各子任務對應的相關知識;課中教學環節為“做任務——討論探究——觀摩——做任務/糾偏——展示”;課后通過任務糾偏完成知識內化[4]。線上線下融通翻轉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教師指導輔助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課堂教學效果變優,學生對基礎理論的理解更為透徹,對職業技能的掌握更為熟練,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都能在課堂上得到提升。
(五)共搭“雙轉換”實訓平臺
在探索校企協同育人的過程中,專業與企業合作探索將企業轉換成課堂、課堂轉換成企業, 打造“課堂企業”和“企業課堂”雙轉換實訓平臺。
旅游管理專業與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合作建設“企業課堂”[5]。 學生成立企業小組,分組在合作企業進行行業認知實習、專業核心課程實訓和頂崗實習,在企業各崗位的具體工作中體會、分解、吸收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
依托現有校內實訓場所,建立“課堂企業”[5],開展旅游專業核心課程學習。學生分組成立企業,以旅游企業的產品設計、產品銷售、服務接待等生產性任務為實訓任務開展教學,學生運營真實的課堂企業。
(六)共創“四階段”實習成長體系
“校企生”三方共同研討、共創頂崗實習培養體系。根據學生職業能力養成規律, 將頂崗實習分為初學期、成長期、成熟期和熟練期等四個培養階段, 考核完成后進入下一學階。制定“管培生計劃”,和合作企業共同出臺業務部門的“管培生計劃”的相關方案和考核標準,通過“四階段”實習成長體系激發學生參與實習實訓的積極性,培養基層管理人才。
三、價值共創視域下的旅游管理專業群產教深融育人實踐
汕頭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群開展了價值共創視域下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群產教深度融合育人實踐,分別探索了訂單班辦學、現代學徒制試點、學分制試點、1+X試點等項目實施。
(一)訂單班辦學實踐
汕頭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在辦學過程中與汕頭帝豪酒店深度合作,開展了“汕頭職業技術學院帝豪酒店班”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實施了“2+1”人才培養模式。
“汕頭職業技術學院帝豪酒店班”學生第一學年和第二學年在校內完成職業素養、基礎理論和部分專業技能課程的學習,在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完成認知實習;第五學期在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完成酒店核心崗位的跟崗實習和專業核心技能學習;第六學期在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及其他五星級酒店完成頂崗實習和初階管理技能學習。第一學年和第二學年的認知學習由學校組織、企業實施教學;第五學期和第六學期均由企業行業優秀員工對學生進行在崗培養。校企雙方共建師資隊伍;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共同研討、制定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規格;對接行業所需崗位的知識和技能要求、分析學情,共同制定開發主干核心課程標準;共同實施教學,共同評價考核學生,做到了工學結合和校企雙主體育人。
(二)現代學徒制試點改革
經廣東省教育廳批準,汕頭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酒店管理專業于2019年和汕頭帝豪酒店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
根據有關文件精神及專業實際情況,酒店管理專業成立了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小組,考察走訪了相關企業,選擇了汕頭帝豪酒店有限公司為合作企業,并簽訂了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合作協議。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酒店管理專業和企業共同制訂了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方案,并組織專業教師與企業技術骨干共同完成了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運行與管理制度。在學校教務處與招生辦的組織領導下,酒店管理專業制訂了考試方案,和企業一起共同完成了學員的筆試、面試、簽訂三方協議、簽訂勞動合同等一系列工作。
校企雙方組建了校企雙導師隊伍,實施開展了“專業與企業”“教學與經營”“教室與經營場所”“課堂與崗位”“教師與師傅” 的零距離對接,實現校企雙主體育人,為產業、行業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型酒店服務管理人員。
(三)學分制試點改革
汕頭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于2019年探索實施了學分制試點改革。在專業辦學過程中,組建了由相關人員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指導辦學方案的制定、實施;在專業學術委員會基礎上由“校企生”三方共同組建學分委員會、學分管理辦、學分咨詢辦、學分監督辦,為開展學分制的相關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校方和汕頭方特歡樂世界藍水星旅游發展公司、中海宏洋南濱置業有限公司、廣東品智教育公司等單位進行校企深度合作,探索實施“旺進淡出、能力遞進”人才培養模式[5]。“校企生”三方共同研討,探索建設了涵蓋有學分構成、學分核算等內容的學分體系,將技能證書、技能競賽、社會實踐活動等納入學分計算體系。
校企雙方還積極開展了職業考證、職業技能競賽、創新創業比賽、課程平臺建設、專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等工作,為專業試點學分制改革提供了保障。
(四)1+X證書制度試點改革
汕頭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專業于2020年9月份獲批成為研學旅行策劃與管理(EEPM)、郵輪運營服務初級 1+X 證書制度試點建設專業,開展了1+X 證書制度試點改革。
校企共同組建了項目建設團隊,組織開展了師資培訓、考證動員、課證融通、培訓、考核等工作。研學旅行與策劃、郵輪運營與服務 1+X證書 制度試點建設專業均列入2020級旅游管理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中,可選擇考取證書,納入學分銀行計算體系,并在專業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中融入研學旅行與策劃、郵輪運營與服務教學內容,通過試點工作將新的職業標準融入課程教學。
四、結語
將價值共創理論應用于高職旅游管理類專業產教深度融合育人體系的構建和實踐,可以滿足產教融合育人實踐中各方需求,在推進產教深度融合育人的過程中,實現三方聯動,價值共創。
“三對接、雙融通、雙轉換、四階段”旅游管理專業群育人體系在汕頭職業技術學院實施以來,建設現代學徒制試點1個、省級校外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1個、廣東省產教融合型企業1家、1+X證書制度試點建設專業2個。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參加競賽獲省級以上獎勵30余項,多名畢業生成功創業或者擔任旅游企業高管,服務了職業教育和區域旅游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
[1]Prahalad CK, Ramaswamy V. Co-opting customer competence[J].Harvard Business Reviw,2000,78(1):79-87.
[2]趙榮生. 基于價值共創視角的高校雙創教育生態系統優化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23):61-63.
[3]武文珍,陳啟杰.價值共創理論形成路徑探析與未來研究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2(6):66-74.
[4]潘麗輝.現代學徒制背景下的“酒店服務禮儀”教學改革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線上線下融通”視角[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報,2021(4):44-48.
[5]潘麗輝.高職旅行社經營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成才之路,2019(24):1-2.
[作者簡介]潘麗輝,汕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中級旅游經濟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高職教育;黃馨儀,汕頭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碩士,通信作者,研究方向:酒店管理、高職教育;張荊艷,汕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高級茶藝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高職教育。
[責任編輯 方 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