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團隊學習近年來被廣泛運用到高職英語課程教學中,并取得了實際效果,但目前高職英語課堂中團隊學習策略及其效果的實證研究還不夠豐富。為此,筆者結合高職英語教學實踐,以180名高職學生組成的18個學習團隊為樣本, 通過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實證研究團隊學習策略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效果。研究發現,相對于傳統的個人學習方式而言,團隊學習更具有優勢。最后,根據所得結論,提出教師應如何有效運用團隊學習策略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學生;英語教學;團隊學習;模糊綜合評價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7656(2021)06-0079-05
引言
近20年來,我國的職業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隨著高職教育的迅速發展,以團隊學習為特征的高職課堂教學模式也備受青睞,對我國高職課堂教學產生了重要影響,尤其是在高職專業課程中,學生喜歡采用團隊學習模式進行討論、案例分析與課程報告等。然而,目前高職英語課堂中團隊學習策略及其效果的實證研究還不夠豐富。作為一種課堂教學策略,團隊學習相對于傳統學習模式而言具有優勢,其最大的優勢是能擺脫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對學生的束縛,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變成主動的學習者。這種協作式的教學模式更加符合高職英語課程教學的要求,有利于學生的自主探索與英語交際能力的提高。為此,本文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法,探討高職英語教學中團隊學習策略的效果,旨在為有效運用該方法提高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提供借鑒。
一、團隊學習策略在國內外應用現狀
團隊學習模式TBL(team-based learning) 于20世紀70年代起源于美國,由Michaesen教授提出?!皥F隊學習”又名合作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或“分享學習”,是通過學生的分工合作以共同達成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該模式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師生、生生、師師合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1]。20世紀90年代以來,團隊認知的概念逐漸被研究者所關注[2][3]。國外一些學者對團隊學習這種有發展前景的策略在大學課堂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研究。研究顯示:學生互相教學對教學者的作用大于對學習者的作用。團隊教學的方法可以提高“教”的學生和“學”的學生雙方的學習成績,改善其學習態度。在促進成績提高的因素中,小組得分激勵(group incentives)使小組成員督促同伴一起努力,這是關鍵的因素[4]。
我國關于團隊學習的研究與實驗,大多數集中于團隊學習影響因素研究及團隊學習力研究,有不少學者把團隊學習理論應用于教學。華中科技大學電信系教授劉玉創建的Dian團隊開創了團隊學習模式的新形式,以Dian團隊為依托的“基于項目信息類專業教育實驗班”(簡稱種子班)成為全國首批300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之一。王新法提出了基于項目的網絡團隊學習過程模式。趙國安把團隊學習具體應用于嵌入式課程,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5-7]。《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專門提及團隊學習,指出鼓勵團隊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課堂教學中使用過團隊學習策略的教師發現,該方法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也能使因材施教落到實處,還能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二、高職英語教學要求與團隊學習的作用
高職與本科英語教學相比,教學目標更明確,教學內容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因此,高職英語教學有其特殊的要求:一是滿足高職學生從事相應專業等業務的實際需要;二是課程主題與高職相應專業所涉及的日常工作與商務活動有關,所學句法、詞匯、篇章結構及語義結構知識必須為學生從事日常實際應用活動服務;三是高職英語教學以提高英語運用能力為主,以就業為導向,著重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以實用為主,應用為目的[8]。由于團隊學習具備了滿足高職英語教學所需的五大要素:正互賴性(Positive Interdependence) 、個體職責(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小組自我管理(Group Processing)、社交技能(Social Skills)與面對面交互(Face to Face Interaction) [9],因而能更好地滿足上述高職英語教學的特殊要求,是實現高職英語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
團隊學習方法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為每一位高職學生提供合作機會,促進他們的交流,有利于團隊精神和責任感的培養;還有助于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優勢,使得教師能夠兼顧水平各異學生的需要。
三、高職英語教學中團隊學習策略模糊評價模型
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是多因素的評價過程,是較為復雜的評價系統,用模糊評價模型進行處理是比較合理、可行的,而模糊評價模型最基本、關鍵的一步是建立評價指標體系。
(一)指標體系的建立
高職英語教學中團隊學習策略評價指標體系,具備以下特點。一是有效性。有效性是指建立的指標體系能充分體現高職英語教學中團隊學習的特點,所選指標能充分體現團隊學習策略的評價效果。二是科學性??茖W性是指設立的指標體系要符合高職英語教學規律,揭示高職課堂教學的本質,反映出團隊學習方法對高職英語教學質量的影響效果,指標要素之間具有獨立性與整體完備性,即各指標不相互重疊和包容。三是導向性。指導性主要是指所選指標能正確體現高職英語教學指導思想、教學改革與發展方向,具有反映教學規律的正確導向作用。四是可測性??蓽y性是要求指標可通過實際觀察,對事物某一方面的情況,能加以度量而獲得量化的結果。五是可操作性。設計的評價指標體系具有代表性、定量性和可測性,便于判斷、考核,容易操作[10]。按照上述原則,根據高職英語教學現狀和團隊學習特點,首先建立一套適合高職英語教學的團隊學習評價指標體系,然后對筆者所教的高職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利用層次分析法建立由以下因素組成的評價指標體系:英語思維能力的訓練(U1)包括學習環境(U11)、英語思維(U12);積極主動性的培養(U2)包括學習興趣(U21)、英語交際(U22)、活動參與(U23);綜合能力的提高(U3)包括詞匯量(U31)、對教學內容的理解(U32)、任務的完成(U33)、運用能力(U34);師生互動性的加強(U4)包括師生和生生交流(U41)、師生關系(U42)。
(二)團隊學習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1.評價方法及原理
本文主要采用層次分析法,根據問題的性質和要求, 將所包含的因素進行分類,按目標層、準則層和子準則層排列, 構成一個層次結構,對同層次內諸因素采用兩兩比較的方法確定出相對于上一層目標的權重, 這樣層層分析下去, 直到最后一層,給出所有因素相對于總目標而言,按重要性程度的一個排序。它合理地將定性與定量決策結合起來,按照思維、心理的規律把決策過程層次化、數量化。
2. 數據來源
本文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于2019年9月18日從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中選定180名學生18個學習團隊(其中60名學生采用團隊學習策略已有兩年,另外60名學生采用團隊學習策略一年,還有60名學生采用團隊學習策略半年)分別在3個教室進行問卷調查。發放調查問卷180份,回收有效問卷180份,有效率為100%。
3. 問卷設計
本次調查問卷的設計建立在團隊學習理論與教學實踐的基礎之上,包括兩個部分:A部分包括5個問題,要求被調查者提供他們的人口統計特征,包括部門、職位、性別、年齡等,B部分是調查問卷的主要部分,這部分內容是根據高職英語教學側重點以及團隊學習策略對學習者的語言技能、興趣、語言氛圍等方面的促進作用,即相對于傳統的個人學習策略的特殊優勢而設計的。該問卷內容由11個項目組成,每個項目均采用Likert五點量表法,其中5表示非常同意;4表示很同意;3表示同意;2表示不同意;1表示完全不同意。同時為避免被調查者對數字的不必要猜測,分別用A、B、C、D、E代表1、2、3、4、5,測試量表如表1所示。
(三)團隊學習模糊綜合評價
建立評價因素集U
建立評價等級語集
V={非常不同意(1),不同意(2),不好說(3),同意(4),非常同意(5)}
利用等級比重法可得各單因素評價結果,最后得到模糊關系矩陣(這里矩陣元素表示百分數,如3.409表示3.409%)并利用變異系數法計算權重[10],先計算各指標的變異系數:
再經過歸一化處理即可得到權重為:
=(0.10686821,0.09045589,
0.09145165,0.09373143,0.08540534,0.10554376, 0.08349308,0.08993967,0.09549547,0.07469521, 0.08288412)。
建立模糊評價模型,采用算子進行合成,由Bi=Ai·Ri得到模糊綜合評價結果向量為B1=A1·R1=(0%,1.97575938%,12.7729456%, 56.5615569%,28.6863949%)
將模糊向量單值化:
采用Likert五點量表法,給各等級賦以分值,其中5表示非常同意;4表示同意;3不好說;2表示不同意;1表示完全不同意。然后用B中對應的隸屬度將分值加權平均,可得學生對團隊學習的評價值為:
即學生對團隊學習的整體評價等級為“同意”,也就是說,他們認為相對于傳統的個人學習方式而言,團隊學習更具有優勢。
四、團隊學習策略探究
(一)組建合理的團隊
團隊學習能順利開展的前提是組建團隊,部分學者認為,組建團隊應當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優勢互補”的原則。團隊的組建應當根據學校以及班級的實際情況,基于學生自愿的原則,并考慮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結合學生的個性、能力及特長等多方面因素組建并確定人數。
(二)建立并明確合作規則
合作學習要求教師要建立一定的合作規則,合理分工并明確職責。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習內容的需要設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團隊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支持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為了使每一個學生在多方面得到鍛煉和發展,教師可以適當將學生進行角色互換。
(三)設置合理的學習任務
根據教學內容設置與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相當的學習任務。任務型教學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重要途徑。在合理設計教學任務時,應該注意合理搭配學習資源,比如通過微課小視頻、慕課等設計合理的學習任務,并通過學習通等學習平臺發布學習任務。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可以設計一些活動任務來達到這個目的。例如,在教學“高職國際進階英語2”Unit5 Chinese cuisine時,可以設計小組活動:按照學生來自的地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成員分別介紹自己所在地的菜系,評選“最受歡迎的菜系”。學生可以在課堂學習之后,通過網絡查尋、圖書館查閱等形式來獲取信息。這樣,學生在完成英語任務的同時,由被動接受知識走向了主動探求知識,達到了教學目標,提高了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四)點撥與點評
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點撥的啟發作用和點評的激勵作用。啟發學生自主探索,在探索過程中不斷地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并進行綜合評價。
五、結語
上述模糊綜合評價所得的結果反映了團隊學習策略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性,為教師采用該方法提供了借鑒。因此,教師可以在相關條件下組織高職學生進行團隊學習,并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引導,使學習活動向著有利于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方向發展。為此,教師應根據課堂組織的需要及時轉換自己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設計者、幫助者和學習伙伴。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加強分類指導及分層次教學,要依據學生共同的興趣、個性差異組建話題型合作小組。只要這樣,才能使團隊學習法落到實處,進行更深層、更高效的英語學習。
[參考文獻]
[1]曹佳麗.團隊學習模式與英語單詞學習之我見[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09(2):104-109.
[2]武欣,吳志明.國外團隊有效性研究的進展與趨勢[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5(1): 47-50.
[3] Cohen S G, Bailey D R. What Makes Teams Work: Group Effectiveness Research from the Shop Floor to the Executive Suite [J]. Journal o f Management, 1997, 23: 239-290.
[4]姜艷艷,田珅.團隊學習的研究與實踐[J].科技信息,2011(16):412.
[5]趙國安,郁斌.以學生團隊學習和課題開發模式改革嵌入式課堂[J].現代教育技術,? 2009(6):136-138.
[6]白勝.會計專業學生團隊合作能力不足問題探討[J].財務通訊,2010(14):48-50.
[7]王雁飛,楊怡.團隊學習的理論與相關研究進展述評[J].心理科學發展,2012(7):1052-1061.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基本要求”項目組.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9]約翰遜(Johnson,D.W).合作性學習的原理與技巧——在教學中組建有效的團隊[M].劉春紅,孫海法,編譯.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10]胡永宏,賀思輝.綜合評價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翟海群,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公共教學部講師,碩士,研究方向: 第二語言習得、中西文化對比研究。
[責任編輯 韋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