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桂曇
摘 要:語文閱讀教學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全面發展、提升綜合素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從自主探究學習理論和實踐展開論述,旨在提高教師對閱讀教學法重要性認識。本文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分析總結出當前我國小學語文課堂中關于自主探究式自學方法存在問題及原因并針對這些情況提出可行性策略以促進小學生整體素養水平以及語文學科核心價值得以實現。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自主探究學習
1、引言: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學科中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教師在實施課堂自主探究性教學法過程中,不僅需要對教材進行分析、解讀和總結等工作外還要注重師生之間情感交流與溝通,通過教師引導激發小學生參與討論問題意識來促進其思維發展。同時要加強師生間互動合作關系及評價反饋機制建設以提高閱讀效果;此外還應該重視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目標定位以及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后的反思活動。
2、自主探究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自主探究教學法是一種新穎的閱讀教學方法,其核心在于教師在課堂上要有足夠的耐心與激情,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地思考、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通過對小學生學習特點以及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來激發孩子們思維和想象力。讓學生能夠獨立完成語文課文內容并且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這些問題是自主探究式閱讀教學法最主要的優勢所在;其次就是要在課堂上有足夠大力度與廣度。閱讀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和激發小學生對知識點的探究意識。通過自主探究式閱讀活動可以讓小學二年級學生學會觀察周圍世界、了解作者思想感情等方面能力。同時也能進一步提高他們對于文本文字語言表達上所具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水平;語文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能夠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并且分析解決問題。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自主探究教學法的現狀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自主探究學習法的實施效果不甚理想,教師對其不夠重視。雖然有部分老師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并進行實踐。但是由于受傳統教育模式影響較大也沒有真正理解這種新形式下學生參與討論、合作交流等環節對于提高課堂效率具有重大意義;另一方面學校和家長都缺乏足夠了解自主探究教學方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情況及存在問題的人才資源儲備不足,因此導致教師無法對其實施有效指導與監控效果不佳。在我國,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主要依靠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從當前中國教育現狀來看,小學階段是自主探究式學習的初級階段。雖然新課改以來對自主性教學給予了肯定與鼓勵作用但仍存在不足之處:一方面是因為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較大,另一方面則是師生關系不和諧、沒有良好氛圍支持等因素造成了現如今語文閱讀課堂效率低的現象并沒有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在實際展開語文閱讀教學時必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主體地位。
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自主探究的策略
3.1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課文的積極性,使其對所學知識產生強烈地好奇心。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提高課堂效率和效果、激發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來促進小學生自主探究活動進行開展實施起來;同時也需要培養他們良好習慣養成并引導他們主動參與討論交流合作精神以及獨立思考問題意識。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時應注,意培養與激發出他們對語文學習的濃厚熱情。選擇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較高、知識基礎扎實且具有一定難度性等方面能力較強并且有較為豐富生活閱歷且能夠獨立思考問題答案并能對自己所理解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同時也要具備較強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良好思維品質等綜合素質結構。
3.2提升閱讀能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語言能力。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學習。小組成員;間可以互相幫助、相互啟發式指導交流探討文本內容與文章寫作思想之間存在哪些聯系和差異;其次是根據不同類型學生設計相應的任務讓其完成自主探究活動并通過合作來提高小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意識和自學創新精神水平;最后則是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全體師生一起討論解決問題方式,從而提升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學生學習的基礎,也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和培養語文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活動來提升小學生們獨立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綜合素質。要做到的是引導式提問法與啟發誘導相結合,讓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討論過程之中;還要注重閱讀內容與文本之間關系的處理方法,從而使課堂上所學習到知識更加系統化和具體化。
3.3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培養其學習興趣與養成良好習慣,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綜合素養的關鍵。因此教師要重視對課堂上所學知識進行有效整合。通過引導、啟發等方式激發小學生自主探究閱讀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參與性增強其思維水平;鼓勵他們主動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才是語文閱讀教學中重要環節并且能夠在實際教學情境中發揮出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學習者從被動接受和自我調節的境況之中走出來。首先,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其自主探究的意識。通過對小學生認知能力和理解力等方面的調查研究發現: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小學語文閱讀過程中沒有必要與同學討論交流。因此可以說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思考以及小組分工協作關系是提高課堂效率重要途徑。在進行師生互動時也應注重情感上溝通,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去,從而激發其積極性并調動起他們對于探究的興趣和熱情度。
4、總結與展望
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必須要注意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能夠自主建構知識。而閱讀是一個不斷學習、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因此需要老師注重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以及與人溝通交流能力,同時也要重視對小學生思維方式轉變意識培養,最后還應當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并積極配合完成任務來進行合作探究式實驗教學法等相關策略,為他們以后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奠定堅實基礎打下堅實穩定而又具有特色意義。
參考文獻:
[1]梁丹.小學生閱讀能力低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8(12)11-13
[2]周輝淺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 .中國農村教育,2018(12)24-25
[3]楊忠臣,曲迎秋.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 .漢字文;化,2018(11)1087AAE3C01-230A-4210-88B3-CDEB3BE0DE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