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細花
摘 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閱讀是語文教育的基礎,通過閱讀教學學生們可以學習漢字、生詞和寫作手法。然而在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許多教師忽視了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而只是片面地傳輸解題技巧和分析套路。只有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才能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本文試總結小學語文閱讀的趣味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趣味教學
小學生天生就具有觀察性強、好奇心強的特點,許多學生在拿到語文課本時就會將課文的內容進行反復通讀,在課后學生們也喜歡閱讀小說、觀看漫畫,這就表明了學生們對閱讀這一實踐活動其實是具備一定的基礎興趣的。然而部分教師采用的枯燥單一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不僅沒有進一步放大學生的閱讀興趣,反而影響了學生們的閱讀學習積極性。在語文閱讀課堂中,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是順利開展閱讀教學的基礎保障。
一、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現狀和趣味教學的意義
在目前小學語文的閱讀課堂中,大多以教師為教學主體,教師在講臺上獨自進行講解。許多教師擔心學生們對文章的分析能力不夠,因此經常直接將關于課文問題的答案拋給學生,閱讀理解課堂變成了背誦記憶課堂。而對學生們的閱讀能力水平衡量也多以閱讀理解習題的正確率為主,仿佛解題正確率越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就更高一樣。因此,許多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的過程中都將重點放在了如何正確地做對題目,研究所謂的答題技巧,而沒有沉下心去品味感悟文章的深意,不能與作者進行深入交流,自然也就感受不到語文閱讀的興趣所在。而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過多強調了對教材內容的閱讀理解,而沒有引導學生們在課后進行拓展性質的閱讀學習。趣味閱讀教學指的是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開展教學,教師通過利用信息技術、結合創作背景和情感教育等策略來提高學生們對語文閱讀課堂的參與積極性。以興趣為教學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析文章的能力,同學們在課后也會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資源拓展學習,有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1]。
二、小學語文閱讀的趣味教學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結合生活實際
學生們在一學期的語文課堂中要學習數十篇文章,單純的文字教學容易讓學生產生審美疲勞,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創設學生們熟悉的生活情境,通過圖片、視頻等形象生動地方式讓學生們進入課文中作者創造的奇妙世界,進一步與作者展開深度交流。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時,教師可以一邊給同學們播放視頻展示課文內的情景,一邊讓同學們通讀全文。例如課文中的“閏土在瓜田中捕猹護瓜”、“冬天閏土在雪地里捕鳥”、“海邊撿貝殼”等畫面,讓同學們結合畫面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魯濱孫漂流記》時,教師可以給同學們播放一段根據小說原著改編的影視片段,讓同學們通過觀看視頻的形式直觀了解“魯濱孫”、“星期五”的人物形象和主人公所在的惡劣環境。在課后,教師還可以讓同學們通過互聯網搜索電子圖書資源,進行拓展學習。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狼牙山五壯士》后,教師可以讓同學們進一步閱讀抗日戰爭的相關書籍,如《蘆花蕩》、《地雷戰》等作品,讓同學們拓展視野,將課文內容和課后拓展閱讀進行對比學習。信息技術在課堂的引入可以提高同學們對語文閱讀活動的參與積極性。
(二)改變課堂形式
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為教師帶領學生們一起通讀課文再逐字逐句地進行分析,例如作者在某處使用了何種寫作手法,這樣的被動學習模式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也不能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情境扮演類、辯論賽等活動來吸引同學們積極參與閱讀學習。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兩小兒辯日》后,教師可以讓同學們來模擬扮演課文中爭論不休的兩位主人公,讓兩位同學互相辯論太陽是早上出來的時候離人近還是中午的時候離人近,看看同學們能否做到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友善辯論。讓其他同學對兩位辯手進行評價,對他們的創意、論據等方面進行評價。通過改變語文閱讀課堂的形式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激發學生們的語文閱讀學習興趣。
(三)制作思維導圖和繪制插圖
許多作家書寫的文章都極具表現力和畫面力,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制作思維導圖、繪制插圖來開展趣味閱讀學習。思維導圖是一種色彩鮮明、界限清楚的發散性思維工具,同學們可以將單篇文章制作成思維導圖,也可以以某一名作家的作品集或是數篇文章為集合制作思維導圖。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少年閏土》后,教師可以讓同學們這兩篇描寫人物形象的文章進行對比總結,對文章的思路結構和刻畫的人物形象進行深入分析。兩篇文章都是通過回憶性的第一人稱視角來進行人物形象刻畫,讀者們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親和力和真實性。作者在刻畫“閏土”這一形象時分別應用了外貌、語言和動作描寫,如“紫色的圓臉”、“一頂小氈帽”描述了“閏土”的外貌,作者還通過細節描寫來描述“我”與閏土的情誼深厚,兩人即將分開時依依惜別“我急得大哭”、“哭著不肯出門”。小學生正處于創造力和想象力豐富的年紀,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通過讓同學們繪制插圖的方式來總結概括文章內容。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下冊《匆匆》時,教師讓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繪制插圖,有同學畫出了一個飛速運轉的時鐘、一個孩子長成大人的過程,向同學們傳達了時間寶貴、珍惜時間的理念。制作思維導圖和繪制插圖需要讓學生們充分結合課文內容,再進行自我的創作性表達,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2]。
結束語: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語文教師進一步改進教學策略。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將課堂轉變為討論課、情感教育平臺,讓學生們制作思維導圖等教學策略來激發學生對閱讀學習的內在動力,讓學生們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收獲快樂。
參考文獻:
[1]陶姍.新課標下培養小學語文閱讀興趣的有效途徑[J].科技風,2020(12):34.
[2]李英.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J].中國校外教育,2018(25):119-120.F809E996-CD54-4320-9725-3B1B8B45F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