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對學生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整本書閱讀的教學要針對學生的特點,給予閱讀方法指導,制訂教學策略,細化教學設計,具體規劃實施。
關鍵詞: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一、 整本書閱讀的現實意義
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喜歡閱讀,學會閱讀,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整本書閱讀是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形成的重要手段。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與方式,整本書閱讀其實是一種傳統閱讀方式,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需要,也是高校選拔人才和推動社會發展的需要。
高中生往往忙于刷題應試,閱讀有網絡碎片化、娛樂化傾向,缺乏整書的閱讀,很難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在閱讀上指導多選單篇短章,側重答題技巧,缺少整體認知,難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不利于閱讀能力建構和思維品質的提升。與網絡閱讀的碎片化、隨意性相比,整本書閱讀能夠給學生更為全面深刻的閱讀體會,對學生思維的發展、文化品位的提升都有更大的幫助。為此,許多高中名校還成立了書院,開設閱讀課,開展閱讀指導。
“整本書閱讀”屬于課外閱讀的范疇,但又不同課外閱讀,整本書閱讀不能放任學生隨意讀,而要就作品進行全面的閱讀、深入的品味、廣泛的討論與交流。這就需要教師承擔起指導者、組織者的責任,基于高中生閱讀現狀與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學生未來發展出發。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整本書閱讀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得到廣大一線教師的充分認可。在此背景下,整本書閱讀教學已經逐漸成為高中語文教學的新常態。從近年來的全國高考語文試卷的命題情況看,論述類、實用類、文學類文本要同時考查,閱讀量有大幅度的增加。面對升學的壓力,整本書閱讀也具有了更為現實的意義。
二、 整本書閱讀的基本方法
整本書閱讀的教學關系課堂內外,不僅要加強課堂的品讀,還要注意課前的導讀和課后的交流評估。還要注意閱讀方法的指導,掌握精讀、泛讀、跳讀等閱讀方法,在閱讀過程靈活運用。經典著作,初讀給人以“云深不知處”之感,細讀又給人以“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感,深讀卻令人“恍驚起而長嗟”。教師課前導讀到位,則能起到“解識無聲弦指妙”的效果,給學生提供一支打開知識寶庫大門的鑰匙。
整本書閱讀指導,以學生真實閱讀為起點,加強方法上的指導。如推介閱讀指導用書、介紹閱讀方法、分享閱讀成果、開展小組研討等,引導學生從地理、政治、歷史等視角解讀文學作品。為了幫助學生實現整本書閱讀的效果,教師可以推介閱讀指導方面的書,例如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范多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尼爾·布朗的《學會提問》等,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和學習方法。
高中生雖然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和閱讀能力,但和著作本身還有很大的距離。“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有的著作如美人,讓人驚艷,一見傾心;而更多的著作則如濃茶,讓人苦澀,卻余味悠長。教師要撩起經典著作的神秘面紗,產生閱讀的磁場,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和抗拒心理,讓學生一見真容,發現作品朦朧的美感和神秘的力量。
整本書的閱讀方法因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需要而定,例如“字斟句酌”與“不求甚解”。教師要用合宜的閱讀內容和適當的方法,如批注法、思維導圖等幫助學生開辟閱讀路徑,建構閱讀策略,有時抓住精彩的片段,反復閱讀,深入體會,往往會有獨特的體會。
三、 整本書閱讀的基本策略
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整本書閱讀的學習目標與內容,從學生實際閱讀可能遇到的困難出發,提供閱讀方法和閱讀策略的指導。不僅關注本書特殊的閱讀方法,同時兼顧一類書的閱讀解決方案,以期收到學以致用,舉一反三之效。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在閱讀過程中綜合運用精讀、略讀與瀏覽的方法閱讀整本書,讀懂文本,把握文本豐富的內涵和精髓。
教師可以在指定范圍內選擇閱讀一部著作,引導學生通讀全書,整體把握其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從故事、人物、場景、語言等方面入手,反復閱讀品味,深入探究,欣賞語言表達的精彩之處,梳理著作的藝術架構,分析人物形象特征,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體會小說的主旨,研究著作的藝術價值。還可以利用網絡檢索相關資料,深入研讀作家作品,概括著作提要、撰寫讀書筆記與作品評介,與他人分享閱讀體會。
整本書閱讀教學可以通過任務群驅動,開展專題教學,指導完成整本書閱讀的目標。如《平凡的世界》整本書閱讀,教師可以設計任務激發深入閱讀全書的興趣。學生可以通過孫家姐妹在愛情與婚戀上的表現,分析她們不同的性格特點,并探究其原因,從中探尋理解小說意旨的途徑;也可以通過分析對比孫少安和孫少平兩位人物形象分析兩位主人公的形象特征,探究人物人生命運的原因。學生圍繞相應的專題再讀作品,進行深入探究和研討。
整本書閱讀教學要尊重文本個性,可以用作品的母題定位,從母題到議題、問題,逐步細化教學設計,例如《三國演義》整書閱讀以“忠義”為母題,圍繞不同的人物類型,如君主、謀士、將領等設定一系列議題,例如說曹操是“奸雄”,你認可這個說法嗎?說諸葛亮“多智近乎妖”,你是怎么認識的?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開展思辨性閱讀,引導學生基于事實進行分析與論證,從而做出判斷,把握文本的內涵,辨析作品的意旨。
四、 整本書閱讀的教學設計
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要遵循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要求,以任務群為引領,以教材為例,可以把“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責任擔當”等人文主題作為單元整合的重要依據,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發揮語文課程獨特的育人價值,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形成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從問題切入,環環相扣,讓學生看到“無限風光在險峰”。將學生的內心導向探索的路徑,這是導讀的起點和良策。
教師要抓住學生初讀時產生的問題,以此為突破口,激發出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從而推進學生對整本書的深度閱讀。例如,學生閱讀《紅樓夢》時對“黛玉愛哭”有深刻的印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中相關的描寫,品味自己最有體會的細節,進而思考“黛玉愛寶玉是為了還淚嗎?”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黛玉的性格特征,見證她愛情的成長,更深入分析了寶黛愛情悲劇的深層原因。
教師可以把教材所選的作品作為閱讀整本書的契機,例如借助《芣苢》引導學生閱讀《詩經》,借助《鴻門宴》引導學生閱讀《史記》,借助《百年孤獨(節選)》閱讀整本書,從而加強了審美修養,提高概括能力、鑒賞評價能力。
教師可以選擇閱讀一部學術著作,讓學生勾畫圈點,梳理全書綱要,通過反復閱讀和思考,探究著作的學術思想及學術價值。如《鄉土中國》是社會學的入門之作,讀這本書可以了解中國基層的鄉土社會的概況,感受作者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從而引發對現實生活的思考,探索中國社會發展的途徑。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幾個問題:怎么讀這本書?要讀什么內容?讀這本書的意義在哪里?學生在問題導引下對《鄉土中國》做批注式閱讀,理解“土氣”“差序格局”“禮治秩序”等概念,進而探究中國鄉土社會的形態與性質。
教師可以組織合作探究,進入深度閱讀,引導學生交流與分享閱讀成果,發掘情感,拓寬眼界,豐富涵養。例如推薦書單,通過網站和微信平臺進行讀書分享,組織“讀書沙龍”“名師講堂”等定期做整本書的閱讀交流,營造書香校園,推進整本書閱。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精彩片段朗讀、美篇美文設計、讀書交流會等形式推動整本書閱讀。
五、 整本書閱讀的規劃實施
整本書閱讀體量很大,閱讀時間長,必須要有具體的規劃。以《紅樓夢》為例,教師要依據課程內容和結構的要求,對小說的篇章結構、故事內容、藝術特點等方面開展閱讀與研討,就掌握閱讀方法、分析小說構思、探討人物形象、探究小說主旨、欣賞詩詞曲賦、感受文化意蘊等方面設計教學。合理安排閱讀時間,布置閱讀范圍,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可靈活處理,爭取在指定的時間、范圍內完成整本書的閱讀。
首先,《紅樓夢》的導讀教學要提綱挈領,對全書進行了全景式的介紹。教師和家長可以同步重讀《紅樓夢》,增進閱讀與交流,交流閱讀經驗,探索閱讀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小說的主線梳理情節,通過人物日常生活的細節分析主要的人物形象,體會其中所蘊含的人性、人情和社會內涵。教師在通讀全書階段要注意提綱挈領,化繁為簡,降低閱讀難度;在深讀細節階段注意提出問題,探疑揭秘,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其次,加強閱讀指導。略讀回目,理清脈絡。通過回目了解小說的主要內容,梳理小說的主線。如其通過賈府的興衰成敗和紅樓女兒的人生命運,引導學生關注關鍵人物,以大觀園的興衰和寶黛愛情悲劇為中心,探究眾多女性的不幸命運。細讀文本,鑒賞體會??梢砸龑W生品味語言文字,從環境描寫、人物塑造、情節發展、手法運用、主題探究等方面對文本進行圈點批注,在閱讀過程中自己去發現、獲取信息,從而掌握整本書閱讀的方法,感受整本書閱讀的樂趣。追蹤閱讀,探究讀法。自主探究提倡通讀全書、略讀章回、精讀細節,小組探究提倡共讀專題、研讀主題、參讀資料。
再次,注意前后勾連,欣賞小說藝術?!都t樓夢》藝術內涵豐富多彩,其中的讖語隱喻(例如甄士隱和賈雨村)、詩詞曲賦(例如《葬花詞》《好了歌》)、謀篇布局(例如“背面敷粉”“草蛇灰線、伏脈千里”);主題研討(例如“人情說”“色空說”“挽歌說”“反封建說”)等;小說還涉及神話故事、建筑藝術、飲食醫藥、宗教信仰等文化內涵。
最后,推進交流研討。提倡自主探究和小組探究相結合、課外閱讀與課堂研討相結合、過程和展示成果相結合。開展交流研討活動,提升學科核心素養。如知識競賽(例如“《紅樓夢》知識競賽”);辯論賽(例如“釵黛孰優孰劣”“高鶚續書功大于過嗎”);研討爭鳴(例如“造釁開端實在寧”“《紅樓夢》中的夢”);導游詞(例如“我來帶你游覽大觀園”)等。在研討交流的基礎上,對閱讀心得、研究論文進行修改完善、分類整理、系統編排、匯集成書,通過教師微博微信和學校網絡平臺展示學生們的學習過程和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榮維東.20世紀上半葉我國作文課程內容考察[J].語文教學通訊,2017(12).
[2]范壽康.我們怎樣讀書[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
劉俊,福建省福清市,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