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茹
摘 要:隨著我國現代化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和普及,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形勢和教學策略也在與時俱進地發生著變化,在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將原本單一枯燥的古詩詞內容變得更加形象和生動,對提高學生學習參與積極性和學習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文章立足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實踐,首先對信息化時代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基本步驟進行了闡述,并在此基礎上結合日常教學經驗,進一步分析了信息化時代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模式的創新策略,旨在分享教學經驗,以期能夠促進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信息化;教學策略;分析
一、 引言
教育部早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就對信息化時代的教學做出了明確的指示和規定: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老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庇纱丝梢?,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育理念和教學策略的創新和完善勢在必行。因此,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在傳統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創新和實踐,在日常應用與反思中不斷優化教學模式,全面提升初中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質量。
二、 信息化時代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模式的基本步驟
現代化信息技術在現代化教學工作中的應用和實施對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優化傳統教學模式起到了很好的促進與幫助作用。信息技術具有圖文并茂、教學內容直觀生動的特點,已經在各個學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和推廣。古詩詞內容不僅是我國歷史文化遺留的瑰寶,同時又是初中語文課程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雖然詩詞中語言內容較少,但是其蘊含的思想情感和內涵卻是極其豐富的。在初中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是單一地借助講解和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學習,不僅不利于學生熟練掌握古詩詞中的知識,同時還會影響學生對詩詞中情感的準確理解。因此,教師要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出信息化技術在教學中的價值,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實踐應用中,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步驟出發,有序地開展課堂教學過程。
第一,閱讀正字音。在剛接觸學習一篇新的詩詞內容時,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網絡課件的指導和自己的工具書,一邊默讀一邊梳理文中的生字詞,初步地感知全篇詩詞內容。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經驗,預測學生在預習時可能存在的難點,并給予相關的提升與指導,幫助學生做好預習準備工作。
第二,閱讀明節奏。在以上有效預習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小組討論詩詞的節奏或者韻腳,然后借助線上課件教師對詩詞作品朗讀節奏以及韻腳的解說與示范,進行大聲地朗讀學習。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靈活地處理關于節奏內容的教學引導,首先指導學生理解朗讀停頓分為語意停頓和音節停頓兩種情況,然后在進一步的指導教學中使學生逐步掌握詩詞內容的朗讀節奏規律。
第三,閱讀悟情感。由學生自主地通過線上資源搜集整理與所學詩詞相關的材料、寫作背景以及作者生平介紹等,并在充分地理解詩詞內容的基礎上品讀作品,認真感悟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例如,關于杜甫的《春望》這一古詩內容,在線上信息資源中就有許多關于古詩本身以及杜甫的介紹,學生在學習了解之后,就可以更加真實地理解作品的內容以及杜甫借助這首詩由景入題,表達憂時憂國的內在感情。
三、 信息化時代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模式的創新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先入為主,走進詩詞
在初中階段所學習的古詩詞內容中大多都是以寫景、抒情、狀物以及議論內容為主的詩詞,作者都是通過詩詞的內容將自己的人生價值觀以及情感進行抒發,可以說每一篇詩詞內容中都蘊含了作者豐富的情感和思想,極具文化價值。由于古詩詞的內容與學生生活環境相距甚遠,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僅憑教師的講解和文本閱讀,學生很難準確地把握和體會作者蘊藏在詩詞中的情感。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古詩詞課堂教學質量,拉近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距離,教師就需要借助現代化的教學策略使學生走進作者心靈、走進文本和詩詞的意境中去,與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更好地感受到詩詞美的熏陶。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搜集相關學習資源,在自主參與和體驗過程中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桃花源記》一文之前,就可以先帶領學生借助互聯網資源搜集陶淵明的生平經歷、詩詞的寫作背景以及評價等,然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適時地引入和滲透這些內容,引發學生參與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在教師的教學引導下由淺入深地準確把握詩詞內涵,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
(二)利用多媒體巧播音樂,烘托意境
古詩詞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包含情感,一位詩人曾經說過詩歌中所蘊藏的感情就像火山爆發出的巖漿。烘托意境是教師在進行詩歌教學過程中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或是運用語言的描述或者相關教學內容的烘托,將學生帶入到古詩詞所描述的意境中去,抑或通過生活中的實際情境激發學生的聯想,引發學生對作者表達的思想的共鳴。無論教師通過哪一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最終的目的都是借助教學情境的構建來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使學生置身作者所表達的那種意境中去,拉近學生與作者的情感距離。在信息化的教學背景下,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優勢,借助線上教學資源的應用,打開學生的學習視野,通過情境的構建提高課堂學習質量。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古詩詞的節奏、韻律都非常和諧,極具音樂之美;而音樂又是最美麗的聽覺語言,二者相融相通。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就可以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方式適時演奏詩詞的旋律,渲染良好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古詩詞的意境中去,使古詩詞內容的學習過程真正地成為圖文并茂的教學整體。例如,在學習《關雎》這篇詩歌時,就可以在教學前為學生播放宋祖英演唱的《關雎》歌曲,學生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欣賞著音樂,在樂曲音符的跳動中學習興趣也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在這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中學生不自覺地就能夠走進詩歌中去,在強烈的音樂氛圍的渲染下,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又如,在講授《蒹葭》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先播放《在水一方》,學生們都會凝神靜聽,在這種音樂的情境中既可以將學生帶入到學習的狀態,同時也為學生準確把握詩歌內涵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