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璐
摘要: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后期編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通過有效編輯可更好地貼近受眾,獲得更強的競爭力。現針對后期編輯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的應用問題,展開具體的論述,提出后期編輯應用辦法。首先,概述了后期編輯的價值。其次,結合電視新聞節目制作分析后期編輯的應用形式。最后,提出優化后期編輯的方法。
關鍵詞:后期編輯? 電視新聞? 節目制作? 新媒體時代
中圖分類號:TN948.4
Abstract: In the production of TV news programs, post edit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media era, effective editing can be better close to the audience and obtain stronger competitiveness. In 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f post-editing in the production of TV news programs, a specific discussion is launched and the post-editing applic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First, it outlines the value of post-editing.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form of post-editing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oduction of TV news programs. Finally, a method for optimizing post-editing is proposed.
Key Words: Post-editing; TV news; Program production; New media era
新時期,電視新聞行業競爭愈加激烈,如何創新成為節目制作者思考的重點問題。節目制作中后期編輯是重要的流程,也是讓節目脫穎而出的“工具”,對編輯工作有很高要求,需掌握節目的理念,結合受眾的喜好與習慣,充分挖掘新聞素材的價值,制作高質量的電視節目,獲得更強的競爭力。
1? 后期編輯的價值
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恰到好處地運用后期編輯手段,可獲得以下價值:(1)促進節目質量的提升。新聞節目本就對質量要求高,既需要保證真實性,又要防范新聞內容的風險,例如政治風險與法律風險等。通過后期編輯對內容進行二次“質檢”,做到查缺補漏,突出新聞主體,起到“點睛”作用。(2)增加觀賞性。編輯工作的開展,堅持保持新聞生命力的原則,將新聞素材以蒙太奇或者其他敘述方法,利用視頻畫面和聲音等方式呈現出來,通過各類元素的統一,達到和主體吻合的效果,增強內容的可觀賞性。(3)增加吸引力。根據《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報告》,在視頻化渠道方面,“廣電視聽”“網絡視聽”逐漸呈現雙峰對峙的狀態。從視頻化形態方面分析,長視頻與短視頻各擅勝場。基于多樣化直播平臺,參與新聞傳播的主體多樣化。融媒體發展背景下,中央級媒體依舊是融合傳播的中流砥柱,各級媒體都緊緊抓住機會,構建完善的融媒體平臺,尋找發展新機會,把握時代機會。受眾是保持節目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節目品質是支撐電視新聞節目保持生命力的核心力量。采用后期編輯手段,合理運用編輯手段,增加節目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受眾,可提升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
2? 后期編輯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的主要應用形式
2.1? 傳統元素
文字編輯。每個電視新聞節目中文字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多以臺詞為主,用于把握節目的準確性與嚴謹性,尤其是時事熱點新聞。節目后期制作時對于文字的運用,既需要做好真實性的保證,也需要確認價值,按照時事新聞發生和傳播的順序排列播放,保證節目播出時畫面與文字的同步性與嚴謹性。融媒體背景下,受眾獲得的信息更加“碎片化”,思維方式也產生變化,節目后期制作需適應多樣化趨勢,用受眾能夠有效接收的方式來,通過簡潔易懂的文字,經過與畫面和其他元素的融合編輯,制作符合融媒體時代下的新聞節目。始終堅持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原則,例如翻譯原聲,為受眾呈現具有價值的新聞內容。
畫面編輯。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的畫面優勢如何保持?在短視頻制作的內容來看,很多品質完全不輸廣播電視臺,甚至有些更優秀,雖然廣播電視制作與短視頻制作存在本質差別,但都是以畫面來吸引受眾,電視節目的制作既需要保證畫面的唯美,也要保證內容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還原最為真實的新聞現場。采用后期編輯的方式,對畫面進行編輯,通過色彩的選擇、遠中近景的選擇、結構構成等的科學設計,呈現出最符合受眾觀看的畫面。融媒體平臺的建設,帶動著新聞畫面編輯工作的多樣化發展,制作者不再局限于用簡單圖像展示,例如添加科技元素,更為嚴格的選擇畫面與鏡頭,通過“推拉升降”的手法,呈現新聞人物的情感與節目效果。
聲音編輯。后期編輯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的應用,聲音為重要元素,占據著重要地位,與文字和畫面并列。聲音可影響受眾的觀看體驗,同時能夠傳遞思想情感,激發受眾的情緒,引起受眾的共鳴,且能夠烘托新聞的氛圍。后期編輯中常用的聲音為同期聲,為聲音編輯的關鍵。編輯人員多借助二聲道來增強節目畫面的真實性,通過現場采集原聲的方式保證聲音的真實性。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如何平衡新聞節目的嚴肅性與趣味性,成為了編輯人員的思考重點。通過運用專場音樂與音效,增強新聞內容的可看性,增強新聞的效果[1]。
2.2? 新時代元素
“主播”元素。融媒體背景下,各級廣播電視臺都在進行內容的創新,利用新渠道和新方式,講述時代的新故事。以陜西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為例,策劃推出了《潮玩“非遺”,點亮幸福生活》系列融媒體節目。運用“主播”元素,以主播探訪當做節目線索,走進鳳翔泥塑、木版畫與皮影等非遺項目,認真講述非遺故事,“帶領”觀眾一同探尋非遺文化內涵。節目制作中挖掘節日與非遺的內在聯系,選擇多個節目亮點,例如非遺傳承人的創意與創造等。從節目的內容來說,用視頻的方式記錄藝術刻畫的過程,呈現藝術成果,讓受眾可以更好的感受文化之大。為適應融媒體的發展和傳播特點,除了線上節目外,還利用節目素材制作了很多短視頻,發布了系列文圖雅文,利用微信和微博以及視頻號等平臺進行分布,備受受眾的喜愛,獲得了大量的點擊瀏覽量,實現對非遺文化的宣傳,為非遺保護與傳承奉獻了新聞力量。值得一提的是,主播探訪的形式在很多受眾中都有一定的“地位”,例如美食探訪主播和游玩主播等,跟著主播“吃”“玩”成為了新媒體受眾所接受的形式,跟著主播學習文化能夠引起共鳴,除了文化自身能夠引起受眾的喜歡外,還與傳播形式的新穎化有密切聯系。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運用后期編輯手段,要積極轉變編輯理念,將記者打造為“新主播”,更好地貼近群眾,制作高質量且被受眾所接受的節目[2]。
“伸縮運鏡”。每個廣播電視臺都有自己的“新聞聯播”,其中主題報道為重要部分,此類報道的特點鮮明,與民生新聞和突發事件相比不耐看,若和新媒體傳播相比速度又不如。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若想更好地吸引受眾、打動受眾、留住受眾,需轉變以往的制作理念與方式。目前,地方電視臺聯播新聞主題報道普遍存在著以下問題:(1)文字表達如同政府工作報告。例如,某主題報道中對農村建設的成績,使用15809萬元、50個、1381戶等表達,節目播出后未使用圖表的形式表現,受眾很難記住一串串數字。(2)報道載體形式單一,缺少鮮活力。很多編輯人員套用固定模式寫稿與編輯,再添加同期聲和總結性材料,略顯敷衍的完成節目制作,讓內容缺少鮮活生命力。(3)新聞點重復使用。例如,多次使用油茶等作為切入點進行年終成果報道。運用后期編輯手段,通過“伸縮運鏡”的方式來呈現報道內容,例如描述鄉村經濟發展成果,用單戶村民的收益,以小見大的呈現總體數據,既能夠讓受眾記住總成績,也能夠感受到如何獲得發展效益與效益所在。同時要合理視角,用細節來表現。例如,《龍頭山重生》系列報道,選擇了基礎設施“重生”“產業重生”以及“百姓心態重建”,用鏡頭中的細節呈現重生之處,用村民、村莊、田野直觀的傳達政府對魯甸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所做出的努力。畫面由大到小、由小到大,聲音漸“強”漸“弱”,收放有度的節目畫面,更好的呈現“付出”。
3? 后期編輯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的價值實現策略
3.1? 革新編輯工作理念
時代背景不斷發生改變,電視新聞制作要適應時代發展,積極變革新聞制作理念。開展新聞編輯工作,將采用的技術手段和新媒體融合。融媒體時代下的節目編輯,繼續固守傳統工作理念,難以提升電視新聞編輯的質量,甚至喪失創新力。作為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者,要正視新媒體發展的挑戰和機遇,掌握新媒體形式下的新聞編輯規律與特點,準確把握新媒體與傳統電視媒體發展的關系。與此同時,要關注政策變化和行業發展,充分發揮新媒體與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優勢,尋找雙方創作與發展的契合點,不斷提高資源整合能力,實現新媒體和電視媒體的融合,促進融媒體時代發展。積極更新工作理念,順應時代發展,更好地把握電視新聞節目制作的理念與方法,制作高品質的節目[3]。
3.2? 深度挖掘新聞內涵
融媒體時代已經到來,帶給電視新聞很大的沖擊,不可否認也為其帶來了新機遇。積極構建融媒體中心,轉變節目制作與播出的形式,保持節目的吸引力。新聞信息傳播的形式已經越來越多元化,信息傳播效率也不斷提高,不過也出現了系列問題,例如傳播主體混亂和內容制作角度偏差大等,給受眾帶來“好的”或者“壞的”的思維影響。電視新聞是傳統媒體,集成了聲音、圖像與視頻等元素,保持獨特的優勢。從新聞電視的競爭力來說,時效性優勢逐漸弱化,但真實性始終保持。節目后期編輯中工作人員必須要堅守新聞編輯工作的底線,保持新聞事件的客觀性,要能夠將新聞編輯和個人利益分開,保持公正客觀的態度,深度挖掘事件背后的真相。始終堅持正確價值觀的指導,遵守法律法規編輯[4]。
3.3? 適應融媒體多渠道發布
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節目制作的開展,要適應多渠道發布的要求,對采集的新聞素材進行統一的整理,結合不同發布渠道的特點,選擇不同的切入點,整合相應地素材,制作小視頻、大節目,滿足各類受眾的需求。融媒體時代下對節目后期編輯工作人員業務要求很高,編輯者要改變認知,同時要掌握電視新聞編輯和新媒體編輯的融合。根據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知識與技能要求,積極主動學習更多的理論知識與方法,適應工作的開展與落實。節目后期編輯的內容是需要通過不同渠道發布的,因此要考慮到小視頻和長視頻的制作差異,用小視頻的高度提取來“宣傳”節目,吸引更多的受眾,用節目形式進行更深層次的報道。注重編排模式的創新,也就是實現電視新聞編輯和新媒體融合,同時達到模式創新的要求。通過全方位編排,達到增強電視新聞編輯深度的目的,促使節目創新[5]。積極發揮電視節目制作軟硬件的優勢,例如制作硬件與直播清晰度等優勢,增強新聞編排和現場的聯系,適應現場直播的要求,并且同步進行直播與創編。既需要保證新聞編輯質量,還要增強電視新聞的實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合理運用對比編排與穿插式編排等手段,創新編排的方法,全面提高新聞編輯的效率與質量[6]。
4? 結語
綜上所述,后期編輯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的應用價值很大,能夠提升節目的質量、增加節目的吸引力。新時代下電視新聞節目制作,必須要注重元素運用方式的創新,善于抓住“亮點”,做好節目質量的把控,為受眾提供更多優質的節目。
參考文獻
[1]李霞.后期編輯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的應用[J].中國報業,2021(14):90-91.
[2]肖閔.后期編輯在電視和新聞節目制作中的作用[J].電視技術,2021,45(5):50-52.
[3]包爾赤金青.后期編輯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的重要性分析[J].新聞文化建設,2021(1):103-104.
[4]俞玲.媒體融合背景下后期編輯在當代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的應用[J].西部廣播電視,2020,41(24):178-180.
[5]王哲. 融媒體人才需求困境與對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20.
[6]田宇. 媒介融合視域下電視產品的生產策略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0.
381050033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