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雄韜
(山西省國有林場和種苗工作總站,山西 太原 030012)
沙棘作為唯一一種以其研究價值設立國際性組織——國際沙棘協會[1],以及國家管理機構——水利部沙棘開發管理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開發管理中心)的植物[2,3],其藥用價值、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2020年在山西召開的國際沙棘協會(中國)企業委員會年會暨全國沙棘學術交流會提出了“加快沙棘資源建設和開發利用,支撐服務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在加快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過程中,山西部分地區提出了發展沙棘藥茶產業,沙棘的開發利用已逐漸成為這些地區破解深度貧困和助力農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
山西省作為沙棘資源大省之一,沙棘資源非常豐富,沙棘產業化開發和精深加工在未來將成為必然趨勢。而中國沙棘果實小、產量低,刺多、難采摘,是大規模人工種植沙棘的主要障礙[4,5]。因此,想要實現沙棘的精深加工和產業化開發,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改變沙棘遺傳缺陷,培育沙棘良種,將是一個重要突破口。本研究于2018年春季在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引種種植了5個優良大果沙棘品種,以本地中國沙棘為對照,通過種植試驗,觀察大果沙棘果實性狀及結實情況,分析大果沙棘在引種地區的生長表現,為中國沙棘的遺傳改良提供基礎依據[6]。
試驗地設在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37°25′N,112°4′E) ,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9.8 ℃,年最低溫-25.3 ℃,最高溫38.2 ℃,年均降水量462.9 mm,全年無霜期約為170 d。試驗區土壤為褐土,pH值8.0。
試驗以2018年4月引進的無刺豐、西伯利亞紅暈、壯圓黃、雜交3號和雜交4號5個大果沙棘品種為供試品種。以中國沙棘為對照。苗高50~ 90 cm , 地徑 0.5~1.0 cm , 根長15 cm , 側根數 4~5 個。
試驗地采用完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試驗區四周設有保護行。株行距1.0 m×1.5 m。栽植穴規格: 40 cm×40 cm ×30 cm。栽植后立即灌溉, 隨后進行常規的田間灌溉和鋤草管理。
3.2.1 果實性狀測定
百果重:隨機選取各供試品種成熟果實100 個,3 次重復,并以電子天平稱重,計算平均百果重。
果柄長度、果實縱徑和果實橫徑:用游標卡尺分別測量30個供試品種果柄長度、縱徑和橫徑,3 次重復,分別計算平均值。
果形指數比較:果實的縱徑/橫徑。劃分標準:縱橫比小于0.9,扁圓形;0.91~1.10,圓形;1.11~1.40,卵圓形;縱橫比大于1.41,圓柱形。
3.2.2 果實生物活性物質測定
維生素C含量測定: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測定。
胡蘿卜素含量的測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
總黃酮含量的測定:采用分光光度法測定。
從表1可見,無刺豐、壯圓黃、西伯利亞紅暈、雜交3號和雜交4號的百果重都遠遠大于對照中國沙棘(f=5.23,p<0.001)。其中,無刺豐最重,為30.32 g;雜交4號最輕,為27.88 g。

表1 不同品種沙棘果實性狀比較
無刺豐、壯圓黃、西伯利亞紅暈、雜交3號和雜交4號的果柄長度都比對照中國沙棘長(f=3.22,p<0.05),其中,雜交3號的果柄最長,為4.95 mm;雜交4號,為4.05 mm。
從果實形狀看,中國沙棘、雜交3號、壯圓黃果實縱/橫比值分別為:0.99、1.00、1.02,呈圓形;雜交4號果實縱/橫比值為1.15,呈卵圓形;、西伯利亞紅暈、無刺豐果實縱/橫比值分別為:1.47、1.58,呈圓柱形。
從表2可以看出,各品種大果沙棘維生素C含量差異顯著(f=7.25,p<0.01),無刺豐、壯圓黃、西伯利亞紅暈、雜交3號和雜交4號果實的維生素C含量遠低于對照品種中國沙棘。各品種大果沙棘胡蘿卜素含量差異顯著(f=5.43,p<0.01),無刺豐、壯圓黃、西伯利亞紅暈、雜交3號和雜交4號果實的胡蘿卜素含量遠低于對照品種中國沙棘。各品種大果沙棘總黃酮含量差異顯著(f=6.75,p<0.01),無刺豐、壯圓黃、西伯利亞紅暈、雜交3號和雜交4號果實總黃酮量遠低于對照品種中國沙棘。

表2 不同品種沙棘生物活性物質比較
5個大果沙棘品種引種到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后,部分施肥的無刺豐、壯圓黃、西伯利亞紅暈、雜交3號、雜交4號大果沙棘開始掛果,并且表現出較好適應性,由此可見,施肥促進碳水化合物的運轉,改善了植物各器官的有機物供應,使植物生長正常,提高了結實率和坐果率[7]。
本試驗研究結果表明:①5個引種大果沙棘的百果重和果柄長度都遠大于對照中國沙棘,說明大果沙棘在引種到山西后,依然保持了果實大、易采摘的優良特征。②5個引種大果沙棘果實中的維生素C、胡蘿卜素和總黃酮含量都遠低于對照品種中國沙棘。與俄羅斯原產地大果沙棘Vc含量(47~330 mg/100 g)相比[8],很明顯從高緯度引進到低緯度大果沙棘Vc含量降低;與中國沙棘Vc含量(859.63 mg/100 g)相比,引進的大果沙棘Vc含量非常低,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引進品種的質量遠不如鄉土中國沙棘,與張建國[9~11]的研究是一致的。可見如果要生產果汁產品,中國沙棘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這也提示我們必須加快中國沙棘的遺傳改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