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郭芬
(云南省麗江市應急管理局,云南 麗江 674100)
麗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中部,金沙江中上游,地處青藏高原和云貴高原的結合部,屬低緯度的內陸高原山區,地理坐標為東經 99°23′~101°31′,北緯 25°59′~27°56′。全市總面積 2.06萬km2,其中山地面積占92.3%,林業用地面積2520萬畝,森林覆蓋率70.34%,最高海拔為玉龍雪山主峰扇子陡 5596 m,最低海拔為華坪縣石龍壩鄉塘壩河口1015 m,相對海拔高差4581 m。 全市轄古城區、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永勝縣、華坪縣、寧蒗彝族自治縣一區四縣,65 個鄉(鎮、街道)、462 個村民委員會。現有納西、彝、傈僳、白、普米等 22 個少數民族,其中有 12個世居民族,民族聚居,類型繁雜。全市常住人口約 129 萬人,占比重最大的少數民族是納西族,人口約為24萬人。
麗江市處于低緯地區,復雜多樣的地貌,明顯的海拔高差,形成了境內氣候區域差異和垂直氣候,使全市兼有亞熱、溫、寒帶3種氣候。河谷灘地為亞熱帶氣候,隨海拔上升,依次有暖溫帶、溫帶、寒溫帶氣候,山頂則是高山苔原帶和終年積雪的雪山冰漠帶。全市大部分地區屬暖溫帶高原山地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氣溫均隨海拔而變化,干濕季節分明,雨季為每年 6~9月份。全市多年平均氣溫在 12.6~19.8 ℃,麗江壩最高氣溫 32.3 ℃,最低氣溫-11.2 ℃,多年平均年日照時數2321~2554 h,常年風向西風偏多,平均風速 3.3 m/s,多年平均降水量為 910~1040 mm,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85%,全年無霜期為 191~310 d,平均相對濕度 61%。
隨著麗江森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觀光森林的游客人數逐年向上遞增,出入旅游景區森林的游客人數也隨之不斷增加,再加上麗江市國家森林保護重點工程的順利啟動,森林覆蓋面積在逐年不斷擴大,火源處置管理十分困難,火災事故發生的危險可能性大大提升[4]。麗江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和森林旅游經濟發展潛力,已經成為了云南乃至全國備受公眾關注的焦點地區,麗江市2011~2020年森林火災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麗江市2011~2020年森林火災情況
表1顯示:2018年度,麗江市森林防火工作在上級部門的正確組織領導下,取得有記錄以來的最好成績,全市無森林火災,受到上級部門的表彰。其它有記錄的年份都不同程度發生森林火災。
全市大部分地區屬暖溫帶高原山地氣候,具有獨特的高原山地氣候和地理特征,雨量、氣溫均隨海拔而變化,干濕季節分明。近年來,由于山區氣候異常,干旱高溫時間增多,高危險性自然原因引起森林火源頻頻出現,極易引發大規模森林火災。
通過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及退耕還林工程的深入實施,麗江森林植被有了較大的自然恢復和大量增長。森林面積增加,森林覆蓋率得到提高,森林中大量可燃物增加,大量林下可燃物積累,導致森林火災安全風險不斷增大,這將給該市森林防火應急處置增加了難度。
野外火源監測和管理難度大。一是農、林、牧、村、人五者關系交織,分散居住的民族用火情況突出;二是隨著山區生態旅游的迅速興起和山區農業產業組織結構的不斷調整,越來越多的人員進入林區休閑娛樂,當地居民長期從事林、牧、農副產業,活動相對分散,野外森林火源管理難度加大,容易直接引起野外火災[5]。
近年來,隨著各級林草、森林公安等有關管理部門依法逐年加大對森林資源、野生動植物的保護管理和監督力度,堵住了極少數違法偷砍盜伐林木和破壞野生動植物的路子,以及其它因素,引發極少數不法分子以縱火方式泄憤報復的案例[6]。如2017年,玉龍縣、寧蒗縣就曾發生故意引發森林火災的案例。
春節、清明、“勞動”節期間,由于進山休閑旅游、燃放煙花爆竹等火災隱患和野外用火活動急劇增多,火源防控難度加大,森林防火形勢極為嚴峻,火災發生率較高[7]。
(1)森林火災所在地涉及的森林相關主管部門和單位,應根據規定依法履行各類森林火災應急管理相關職責,落實各項應急安全保障工作措施,盡職盡責、密切溝通協作、確保在應急處置各類森林火災時能做出快速安全且行之有效的滅火應急反應[8]。
(2)為保障森林資源安全,必須建立森林資源應急管理體系。同時,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保護人民財產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杜絕人員傷亡事故發生,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和其他公共設施安全,將森林資源火災造成的損失風險降低到最低水平。
(3)麗江市、縣(區)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森林保護、經營管理單位不僅要認真落實做好預防大火、救大災火災的各項應急措施,以應對突發較大森林火災,同時要完善森林防火機制,建設應對較大森林火災的有效防火管理體系,做到森林防火常備不懈,快速反應,處置得當。
4.2.1 加強森林火災防撲隊伍建設
麗江市5個縣(區)都是國家確定高森林火險區,縣(區)級組建的專業撲火隊防火期要集中食宿,統一管理,達到組織、機具、通訊、車輛和保障“五落實”的要求。古城區和華坪縣,要求組建60人以上的專業撲火隊,玉龍、永勝和寧蒗3縣,要求組建90人以上的專業撲火隊。玉龍雪山、老君山、瀘沽湖旅管委會等重點單位要求各組建30人以上的專業撲火隊。林區每個鄉(鎮)必須組建1支15人以上的森林防火應急撲火隊,及時進行救火安全常識宣傳培訓,提高應急撲救專業技能。各涉林單位統籌組建一支相應的森林應急撲火隊。林區各村委會、自然村委會要分別編織組建一支隊員不少于20人的村級應急消防撲火隊或村級義務消防撲火隊。以上各級各類森林防滅火隊伍,市級森林防滅火指揮部有統一調動權限。
4.2.2 森林防火設施和物資供應體系建設
(1)加大對縣、鄉(鎮)專業隊伍建設的財政支持力度,重點解決隊伍維護資金、營房建設、住宿集中管理等問題,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完善綜合應急救援設施建設,確保在森林防火期內執行防火、滅火任務或者森林防火期以外的其他應急任務時,防火滅火和人員所需物資供應充足。
(2)加強聯系森林航空消防,健全地空聯動處置機制,積極做好地面保障工作,提升地面與空中協同滅火作戰能力。
(3)做好森林滅火相關設施完善工作,包括撲火隊滅火所用的消防水車、人員輸送車等專業車輛和必要滅火裝備齊備,在重點森林區域和關鍵位置設置森林消防水窖和森林消防水池、防火隔離帶等設施,以提高滅火效率。
(4)嚴格按照省、市人民政府《森林防火命令》規定:市、縣(區)、鄉(鎮)、村四級分別按照不低于80萬元、50萬元、5萬元、2萬元的標準提前做好防、撲火物資儲備,并做好日常維護保養工作,確保撲火機具、裝備保持良好。
4.2.3 應急通信系統建設
除了要合理應用麗江市森林火災防控通信系統之外,還需要當地通訊公司如電信、移動和聯通等及時調派通信指揮人員和車輛到火場,目的是在最短時間內建立火場應急通信系統,確保在撲救森林火災的危急時刻通信線路運行無礙。遇到當地通信網盲區的火場,火災發生縣(區)要在第一時間組建火場區域通訊網,向上級部門反映火災和撲火具體情況。
4.2.4 醫療救助系統建設
加強麗江市醫療救助系統建設。做到若森林火災發生時,附近醫院救護車和醫療救助團隊要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縣(區)政府和麗江市當地醫院要積極做好搶救預案工作,力爭在最短時間內將傷員送往醫院。
麗江市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造就了復雜多樣的自然地理條件,孕育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其林業生態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關系到整個流域生態平衡維護,直接影響到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生態安全。因此,加強麗江市森林火災管理體系建設,確保森林資源和旅游業生態環境安全成為了當地的首要任務。地區黨委政府將繼續牢固樹立“保護生態,防火第一”的思想意識,激勵和動員廣大干部群眾齊抓共管,有條不穩地開展森林防火工作,進而有效促進麗江市林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