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琪
摘 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學生在小學高年級的學習中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甚至是學生恐懼學習,厭惡學習。很多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沒有重視學生學習倦怠的現象,此外,教師發現學生有倦怠學習的現象又沒有想方設法地去改善或者是解決學生倦怠學習的問題。長此以往,教師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無論利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也是徒勞的,教學效率以及教學效果得不到體現。所以,教師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首先要去發現學生倦怠學習的原因,然后根據學生的現實情況探尋相關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高年級;小學語文;信息技術;學習倦怠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5-00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5.025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環境下,學生在高年級的語文學習中容易出現學習倦怠的現象是非常正常的。教師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只有干預和解決學生學習倦怠的現象,才能提升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在小學高年級語文的教學中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去干預和解決學生學習倦怠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倦怠的原因
1.學生自我認識的原因。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步入高年級的小學語文學習中。在小學高年級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都發現了學生出現了倦怠學習的現象。我認為學生在小學語文高年級的學習中出現學習倦怠的原因之一就是學生的自我認識出現了問題。隨著學習內容難度的不斷提升,學生在學習中可能自我評價會出現問題,認為自己可能不適合語文的學習,進而對自身的認識產生偏差,產生消極的學習情緒,進而出現學習倦怠的現象。教師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首先要去發現學生自我認識出現偏差的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自信心,使學生的自我認識定位回到正軌。
2.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得到激發。在小學高年級語文的教學中,很多學生因為不適用高年級的語文教學內容以及教師的教學方法存在的相關問題,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很容易出現學習倦怠的現象。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師的教學中得不到激發,教師的教學效率也就得不到提升,那么,學生出現學習倦怠的現象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此外,我認為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導致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出現學習倦怠的現象是與教師的教學有關的,教師在教學中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是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利用相關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學生在教學中會感到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學習倦怠的現象。
3.學生的學習壓力過大。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學生會感到隨著升入高年級不僅僅是學習的相關內容更多了,教師在教學中的要求也更嚴格,布置的相關作業也越來越多。而學生在學習中再也無法感受到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輕松感,迎面而來的卻是隨著升學所帶來的緊迫感。學生在高年級語文的學習中一時無法適應。其次,教師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也沒有認識到相關的問題,在教學中沒有運用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的原則。而是一味地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在教學中“咄咄逼人”,不給學生喘息的機會,并且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殊不知,這樣的教學反而使學生更加厭惡學習,學生也就逐漸出現了學習倦怠的現象。
4.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體現。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因為教學任務越來越重的原因,使教師不再像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一樣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所以,很多教師在高年級語文的教學中主要利用的教學方法就是講授法,并且在教學中教師只注重講授教學相關的教學內容,沒有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就無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長此以往,學生永遠在高年級的小學語文學習中處于被動地位,自然學生逐漸就會出現學習倦怠的現象。
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干預學生學習倦怠的策略
1.利用信息技術干預學生認識。前面說到,學生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學習中,因為相關因為導致自我認識定位出現偏差,對高年級語文的學習缺乏自信心,逐漸產生學習倦怠的現象。所以,我認為教師在小學高年級語文的教學中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干預學生自我認識,矯正學生的自我認識。此外,在高年級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發現基本上每一名學生都有一部手機,幾乎每一名學生都有QQ、微信等社交賬號。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添加學生QQ或者是微信好友的方式與學生在課后聊天。教師通過相關的社交軟件與學生聊天的優勢在于學生與教師聊天時沒有面對面聊天的壓力。所以,教師利用社交軟件可以問詢學生為什么會出現倦怠學習的現象,為什么在學習中沒有自信心等問題。教師通過與學生在社交軟件上交流,了解學生出現學習倦怠行為的相關原因,教師通過了解可以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也可以在教學中針對學生出現學習倦怠的問題做出針對性的策略。此外,教師通過社交軟件與學生交流的方式也不會影響平時正常的語文教學活動,這也是教師干預和解決學生在高年級語文的教學出現的倦怠問題的前提。所以,教師在小學高年級語文的教學中首先要利用信息技術與學生進行溝通,發現相關的問題,以便于教師針對性地解決。
2.利用信息技術教學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興趣對于學生在小學高年級語文的學習中是極其重要的,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想方設法地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認為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相關的信息技術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小學高年級語文的教學中,我認為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小學高年級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可以在新課導入階段利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創設相關的語文情境,通過多媒體開展情境教學活動,首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在教學課文、古詩等相關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來向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或者音頻,使學生在有聲的教學環境下學習相關的知識點。教師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式可以有效緩和緊張的課堂教學氛圍,也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時可以直觀地了解相關知識點的背景,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等等。既促進了高年級語文教學的發展,也在教學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在布置相關的作業時,教師大可不必利用傳統的作業布置方法,即要求學生將相關作業要求抄寫在筆記本上。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社交軟件等方法布置作業。
3.利用信息技術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在小學高年級語文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這其中一部分原因來自教師所布置的作業過多,過于繁瑣。此外,還有一部分壓力來源于學生家長,很多家長在學生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作業之后,還會要求學生做額外的練習題,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所以,我認為教師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首先可以利用微信創建一個學生學習的平臺。教師所布置的作業不一定非得使學生通過大量的練習完成,教師在微信等社交軟件上所創建的學習平臺就可以為學生布置相關的作業,以幽默的語言、豐富的形式為學生編寫相關的題目,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其次,教師還要利用社交軟件與學生家長建立聯系,畢竟教學不僅僅只是教師一個人的事,與家庭教育也是息息相關的。教師可以通過社交軟件與學生家長建立長效的聯系,使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共同為學生減輕學習的壓力。只有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教師才能在小學高年級語文的教學中逐漸解決學生出現學習倦怠的問題。
4.利用信息技術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通常一味地講解教材中的知識,要求學生記筆記。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很容易出現學習倦怠的現象,不利于教師提升教學效率,也不利于學生長期的發展。我認為教師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分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活動。教師在教學中首先可以利用電腦程序隨機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避免學生出現拉幫結伙的現象。其次,教師在利用電腦程序隨機對學生進行分組之后,在教學中教師提出相關的問題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向學生展示,進而要求學生在小組中互相討論,互相學習,通過學生在小組中自主探究學習探尋問題的答案,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后,教師還可以利用社交軟件使每個小組中的成員可以在課后達成有效交流學習的目的。因為,在傳統的分組教學方法中,學生的分組合作學習主要是在課堂中完成的,在課后,因為學生的距離較遠,無法有效開展分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活動。而教師就可以利用社交軟件使組員們建立聯系。教師布置作業的時候,可以布置一些需要分組合作學習的內容,使學生在課后也能夠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共同完成相關的作業。這樣的教學方法既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提升,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得到提升,也體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將有效改善學生學習倦怠的現象。
三、結語
很多學生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學習中往往非常熱愛學習,但是升學到高年級就會出現學習倦怠的現象。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去干預和解決學生所出現的相關問題。但是,教師在干預的過程中也要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出現學習倦怠現象的影響,并且要不斷提升自身教學素養與創新相關的教學方法,最終在教學中消除學生學習倦怠的現象,提升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郭瑞喜.利用信息技術等手段消除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學習倦怠的有效途徑研究[J].學周刊,2019(13).
[2]馬小彥.信息技術下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學習倦怠的干預策略[J].學周刊,2019(13).
[3]宗勝男,程嶺.小學生語文學習倦怠的實證研究及其干預——以徐州市C小學為例[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9(4).
[4]何鍵.中、高年級小學生學習倦怠狀況及其與學習成績關系的研究[J].新課程(下),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