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鋒
摘 要:為了使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鍛煉,小學數學教師秉承核心素養教育理念進行了課堂改進和創新,提出了一些有效對策,希望通過以課堂教學為載體讓學生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鍛煉與提升。在本篇文章中,本人將結合實踐經驗闡述如何在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下高效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方法
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常常忽略掉學生數學思維運用的習慣,導致學生沒辦法靈活解決各種問題。與此同時,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們教學方法單一且傳統,也常忘記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促使很多學生在被動學習過程中思維能力受限。數學思維是學習數學知識的一種過程或者學習的一種管理模式,對指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應結合學生們的實際學習狀況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一)創設情境展開教學,激活學生思維
興趣是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和發展的基礎,讓學生感興趣的課堂不僅僅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激活學生數學思維。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引入趣味化的數學故事,以此來創設趣味的情境,展開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對課堂向往,便很容易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主動思考,激活其思維。
例如,學生在學習“商不變的規律”內容時,老師設置了這樣一個故事情景,花果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那里住著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給小猴子分桃子。猴王說:“給你6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們3只小猴子吧?!毙『镒勇犃耍抑荒艿玫?個桃子。連連搖頭說:“太少了,太少了?!焙锿跤终f:“好吧,給你60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們30只小猴,怎么樣?”小猴子得寸進尺,撓撓頭皮,試探地說:“大王,再多給點行不行???”猴王一拍桌子,顯示出慷慨大度的樣子:“那好吧,給你600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們300只小猴,你總該滿意了吧?”小猴子覺得占了大便宜,開心地笑了,猴王也笑了。誰是聰明的一笑?為什么呢? [1]這則小故事,讓學生對其中的分桃,“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促使他們主動陷入思考情境中的問題,進而激烈地搶答。
一個故事兩個“笑”看似簡單,但是卻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主動思考便是水到渠成,學生的數學思維便悄悄的被激活。
(二)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培養學生思維
在日常教學中,會經常出現優生說出答案后,差生不敢反駁,甚至直接否定自己的“正確答案”;亦或者有的學生認為,只要老師說的都是對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思維容易受到局限,使之不敢想亦或產生想了也沒用的情況。因此,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思維的培養至關重要。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從觀念的轉變出發,給予學生充分的關心和尊重,注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營造出自由、寬松的課堂學習氛圍,促使學生保持積極地態度和情緒,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例如在名師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一般不做評價,只讓學生們聽,同時擅于發現想發言的學生,對講話不自信的學生,無論對錯都予以肯定的眼神,給予學生強大的支持力,讓學生感到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你肯思考,你也一樣優秀。在這樣的課堂上,每位學生都積極發言,互相辯論,思維不斷碰撞,最后得到了正確答案,同時教師又告訴大家這個答案是所有同學共同努力的結果?;叵脒@樣的課堂,在沒有標準答案的情況下,老師營造的氛圍,讓每個人都處于同一起跑線,都讓學生認為自己的答案是對的,自信心油然而生,進而不斷思考并說出自己的觀點,每位學生的思維都得到了培養。
良好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學習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感知和探究,也有利于思維進一步發展,所以教學上教師可以秉承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為學生營造出適合的學習氛圍,凸顯其主人翁地位的同時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組織合作實踐活動,鍛煉學生思維
數學知識的獲得源于實踐與生活,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組織實踐探究活動,促使學生在實踐中動手完成探究、動腦思考問題,讓學生的思維在合作討論和操作實踐中不斷具體化,進而在獲取基礎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鍛煉。
例如,學生在學習“確定起跑線”內容時,老師先在課堂中和學生一起復習了圓以及它的周長和面積等知識點,并展示出運動會場上跑步的圖片,提出問題“運動員的起跑點設計成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原因是什么”,引導學生結合圓的知識點思考并回答問題。當學生對問題的探究產生興趣后,教師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并鼓勵他們帶著測量工具去操場進行實際測量。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們能夠結合體育課上的跑步經驗和實際測量數據總結出“跑道兩側是直道”、“兩端是由兩個半圓組成的”、“每個跑道的直徑是不同的”等結論,進而通過自主測量和計算得出每一道的全長以及兩個相鄰跑道間全長的差距。經過合作實踐探究活動,學生們運算素養不斷升高,數學思維也取得了快速進步和發展。
(四)結合問題求同存異,強化學生思維
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是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下的重點之一,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重要決定因素,同時也是教師們共同追求的目標。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們會由于自身原因和思維方式的不同對某一問題提出個人獨有的方法。所以,在追求同一個答案的同時要鼓勵方法的多樣性,在不同方法的碰撞下,強化他們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有深度。
例如,遇到的題目,他們的分子都是一樣,分母是相鄰的自然數,教師引導學生想出第一個方法,繼而追問學生再想一想是否還有其他的方法,學生們的思維開始活躍起來,有學生想著把分子變成2,通過逆向思維改變分子;有學生模仿前面的答案把分母變成36,有的模仿把分子變成3,模仿后內化再創新;有學生把分數變成小數,并得出可以轉化成小數比大小……一道題,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的主動嘗試,深入研究,思維靈活變化,發散了思維,感受思維的碰撞,讓學生的思維有了質的提高。
在問題引導下的數學課堂中,學生們逐漸興奮起來,面對同一個問題,方法各不相同,課堂上的求同存異,能讓學生高效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思維得到強化。
(五)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思維
信息技術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產物,它可以直接改變知識的表現形式,使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有利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在小學數學階段,學生從數學學習中對空間有一個初步概念,從三角形、平移、再到軸對稱。所學的小學數學空間知識雖然是基礎的,但也使學生有了立體的概念,為以后學習諸如幾何等復雜的知識鋪路。所以數學教師要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抽象知識和圖形的直觀展示,刺激學生的感官,強化學生的空間觀念,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
比如,在教授“從不同地方看同一件物品的形狀”這一章節知識時,教師可以選擇運用多媒體的圖片、動畫展示功能,對物品作出正面、側面等角度的認知,引導學生在該物品上形成一種思考的立體形象,這就是這個物品的空間結構。又如,在“軸對稱圖形的性質與畫法”教學中,需要學生把一個平面圖形在腦中轉換成一種立體圖形,這種認識被轉移到現實生活中,起到了舉一反三的作用,此時數學題中的空間構架能力已經轉化為數學思維。
(六)培養敏捷思維方法,優化學生思維
數學,是一門科學,數學思考是全面的。數學思維是指學生善于進行思維活動,善于整理問題和材料,疏通邏輯脈絡,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盲從、辯證地思考問題。把小學數學和數學思維結合起來,建立一種科學辯證的思維方式,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終身的益處。小學數學教育,不僅使學生的智力得到快速發展,其人生觀價值觀在這一階段得到完善,此時建立正確的思維方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做一些學習乃至人生判斷。
比如,在講授“百分數和小數、小數互化”這一章節知識時,學生需要了解百分、小數、分數互化的基礎,選擇一個數不動,另外兩個轉化,這就是正確的思維方式。有些同學在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可能會直接跳過基礎,試圖硬解,這是一種死板的思考,遇到問題不能解決,當然這也與有些教師“不求學生會只求學生對”的教學方式有關,這種錯誤的教學方式反映出教育行業不重視數學思維的問題。正確的思考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規避風險,選擇正確的答案,還可以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靈活性。
總而言之,在核心素養理念下,做為一名教師不僅要認識和體會到了思維能力培養的必要性,還將情境法、合作法、問題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進,以此實現課堂創新。在多種方法創新的數學課堂學習氛圍中,學生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和強化,同時為其以后靈活應用數學思維能力高效解題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郭玲玲,周世如.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31):61.
[2]曾金萍.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研究[J].科普童話,2018(45):25-25.
[3]姚淑珍.淺析核心素養觀下小學生數學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山海經:教育前沿,2019,000(007):0211-0211.
[4]石思妍.核心素養觀下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途徑分析[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9,000(001):196-197.
389750190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