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敏嵐

中班幼兒處于色彩能力發展的關鍵階段。色彩是吸引眼睛注意的誘餌,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都藏著色彩。孩子就像是色彩的精靈,活躍在色彩的世界中。筆者在班級中嘗試開展了一系列有關色彩的活動,在視覺、聽覺、嗅覺等多方面讓幼兒體會色彩的美感,培養幼兒審美感知、審美情感,以及運用色彩、創造美的能力。以下筆者將結合教學實例,從明確目標,巧設情境;激活情感,互助合作;開展游戲,因勢利導;探索創新,生活教育四個方面展開具體探討,希望引導中班幼兒品味顏料色彩運用中的“意”味,感受顏料色彩運用活動中的“情”味,增強顏料色彩運用活動中的“玩”味,提高顏料色彩運用活動中的“新”味。
明確目標,巧設情境,品味顏料色彩運用活動中的“意”味。當前,我國幼兒園對中班顏料色彩活動的組織較為活躍,但是部分幼兒園的中班顏料色彩活動缺乏主題性、系統性與目標性,組織較為零散、可操作性不高,難以切實提高中班幼兒對顏料色彩的應用能力。一些色彩教學活動流于表面,深入拓展與開放生成的空間不夠。
對此,教師應該明確顏料色彩教學活動的主題與教學目的,同時巧設情境,推進幼兒“有意義學習”行為的發生,推動色彩教學活動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教師要在細心觀察與陪伴的基礎上發揮幼兒的自主性,通過巧設情境,引導中班幼兒發現大自然中的色彩,并學會合理利用,在觀察、比較、創作的過程中提高幼兒發現美、感受美和體現美的能力。
例如,教師以小詩《月亮和我好》為載體引導幼兒運用顏料畫三個不同的“月亮”的圖畫,分別是“樹梢月亮”“池塘月亮”“臉盆月亮”。同時,教師讓幼兒在讀小詩的過程中,對應到說“月亮和我好”這句話的小鳥、青蛙和寶寶,引導中班孩子自由選擇喜愛的顏料填色,并將填色后的圖片分別和“樹梢月亮”“池塘月亮”“臉盆月亮”拼貼起來。教師通過這種動態的拼貼排列,借助朗讀、動作以及與幼兒的互動,可以充分激發幼兒無限的想象力,使幼兒在顏料色彩的運用中增強感知與運用色彩的能力,并且通過詩歌的情感與韻律感進一步激活幼兒的色彩創作興趣,讓幼兒在實踐中感悟詩歌的美好,對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具有重大的意義。
激活情感,互助合作,感受顏料色彩運用活動中的“情”味。中班幼兒正處于情感發育的關鍵時期,顏料色彩的運用過程離不開情感的激活、調動、培養以及發展。因此,教師應通過情感教育促進中班幼兒感受顏料色彩中的“情”味,通過情感的激活推動幼兒的色彩創作進程,從而凝聚幼兒在色彩活動中的專注力,促進幼兒參與色彩創作活動的興趣以及創造力、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在培養中班幼兒顏料色彩的運用能力時,教師要尊重中班幼兒的自主性,為幼兒自主游戲、創作提供充分的空間,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
同時,教師也要注重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幼兒正處于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時期,通過加強指導促進幼兒之間的互助合作,不僅有利于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讓他們在情境中學會交流的一些手段,而且能夠借助不同幼兒之間的互助合作、自發探討提高幼兒的自我指導能力,從而使其激發出更多靈感的火花,提高其自主創新能力。
例如,在“小鬼當家”系列的色彩活動中,教師的目標是培養幼兒用禮貌用語與同伴進行交往的行為習慣。在小組合作中,教師需鼓勵幼兒大膽設想、討論、規劃,并認真實施計劃。教師要引導幼兒明確任務,大膽收集、探索、分享顏料,遇到困難與同伴協商解決。這能讓幼兒通過互助合作體驗到運用色彩的快樂,掌握一些運用色彩的技巧,使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色彩游戲,并表達自己的情感。
開展游戲,因勢利導,增強顏料色彩運用活動中的“玩”味。游戲是中班幼兒學習的重要方式,游戲化教學的理念要貫徹于中班幼兒顏料色彩活動中。教師要通過游戲教學增強顏料色彩運用中的“玩”味。當前,我國部分幼兒顏料色彩活動存在主題單一、資源不足以及教師指導片面、幼兒體驗不佳等問題。游戲內容豐富、組織方式靈活多樣,中班幼兒的參與熱情會更加高漲,對運用顏料色彩進行創作的興趣也會大大提高。
例如,在玩色游戲活動之中,教師展示了不同的顏色混合后形成新顏色的過程,并配以兒歌對該“神奇”過程加以具體描述。游戲化的色彩活動圍繞各個有效信息元素展開,在情境模型的基礎上貫徹了以幼兒為本的教育原則,充分開發并利用了整合資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效。
同時,教師還要采取“因勢利導”的指導原則,引導中班幼兒在多元化游戲主題的引導以及多樣性材料的支持下產生有創意的“點子”。教師要在幼兒反復試錯不見成效時積極介入,抓住契機因勢利導,通過優化師幼溝通理解幼兒的想法,并通過有效提問、暗示等方法激發幼兒的開放式思維,從而引導幼兒在顏料色彩活動中以困難為支點找出突破口。
例如,在“風在哪里”的創意色彩游戲活動中,教師利用孩子最喜歡的游戲,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欣賞詩歌的色彩美,體會色彩中“玩”的樂趣。在整個活動中,教師通過“風娃娃”“樹寶寶”“花寶寶”“草寶寶”等卡通形象,使幼兒將“風”的“吹動”與“樹”“花”“草”等自然景物的“運動”聯系起來,從而加強幼兒對抽象語言與具象圖像的整合認知能力,同時也為幼兒進一步拓展顏料色彩的運用、與生活實踐有機結合奠定了基礎。
探索創新,生活教育,提高顏料色彩運用活動中的“新”味。創新思維為提高幼兒在顏料色彩運用活動中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了基礎,巧妙地融合創新思維與問題情境,可以為色彩運用帶來更多的拓展空間。在當前的美術教學中,個別教師并不注重與幼兒的個人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較少結合實際情況,如天氣、節假日、幼兒的喜好等多種因素,調整幼兒學習內容,活動設計沒有讓幼兒覺得十分新穎有趣,且不夠貼合幼兒的生活。陶行知倡導“生活即教育”,該思想同樣也適用于中班幼兒顏料色彩活動的教學。色彩教學資源要豐富多彩,且與實際生活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將色彩與生活有機融合,有利于提高顏料色彩活動的趣味性,從而實現情境的創設。
例如,教師開發了“春天的腳步”“小腳丫兒去哪里”“雨點兒與彩虹”“毛毛蟲找家”等主題的玩色活動,引導幼兒采用吹畫、敲灑、染紙等不同的方法畫荷葉、蓮花、水仙花、小船等圖案,從而將單向的灌輸式色彩教學轉化為更具時代性以及實效性的啟發式、體驗式的美術教育,讓幼兒在有趣的情境中提高了對色彩的運用能力和創造力。
在中班幼兒顏料色彩活動中,教師要促進幼兒與教師、同伴的溝通與交流,激發幼兒表達情感的熱情,增強幼兒色彩創作的自我效能感,從而提高顏料色彩活動教學的有效性與延展性。同時,要杜絕功利化的知識灌輸模式,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重視探索與發現的過程,讓幼兒在顏色的世界中快樂地學習,從而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創造力以及勇于探索的學習態度。利用顏料創設班級環境,讓幼兒在豐富的顏色世界里探索顏色的奧秘,發展幼兒的觸覺、視覺,培養幼兒的審美及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