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緣、曾璽橪、黃真真
在中國,英語繪本已經成為兒童的重要讀物之一。繪本生動有趣的特性對提升兒童學習興趣、培養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兒童學習效率有極大幫助。本文將研究蘇南地區小學生英語繪本學習現狀,聚焦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給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本文主要使用問卷法及訪談法收集數據,在蘇南地區發放369 份“蘇南地區小學生英語繪本學習情況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69 份。
在接受調查的5~13 歲的少年兒童中,有八成已養成每周閱讀英語繪本的習慣,九成正在接受學校或教育機構英語繪本相關課程的教育。在蘇南地區,學生吸收一定的課外英語學習內容已成為“剛需”,英語繪本學習在蘇南地區有極高的普及率。
首先,學校課程安排方面(見表1),大部分學校將英語繪本教學設計在課后興趣班和校園環境中,將英語繪本教學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學習。只有部分要求較高的學校專門開設英語繪本課程,同樣也僅個別學校沒有任何安排。

表1 學校課程安排情況
參加過英語繪本教學課程的學生及其家長也反映了一些在課堂上發現的不足之處,近一半的學生家長認為教學內容不能滿足需求,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見表2)。

表2 英語繪本教學的不足
由上述數據分析可知,蘇南地區大多數小學將英語繪本教學作為一種英語學科輔助教學;有無趣味性以及能否培養自主閱讀能力是學生家長選擇英語繪本時考慮的主要因素。然而,蘇南地區部分學校教師還存在教學內容死板、素材不夠有吸引力、教學缺乏互動等現實缺憾,不能滿足學生家長的需求。
第一,部分教師繪本教學方法單一僵化、形式套路化。部分教師由于課時不足且忽視學生的求知欲望,使繪本課成為英語課的“加課”,套用教科書的教法,過多地關注內容和知識點,較少引導學生手動操作或者親身體驗,這將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熱情,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第二,繪本選材困難。有些教師選取的繪本難度過高,超出了學生理解能力范疇,導致學生興趣下降;有些教師選取素材僅局限于學校圖書館提供的繪本,沒有更多地考慮以學生現階段的理解能力能否消化;有些教師偏向選擇具有深刻主題意義的文本,可能會忽略繪本的趣味性,讓學生閱讀枯燥的內容。
結合學生的特點以及繪本的內容,采取多元化的繪本教學方式。學生的年齡層次不同且繪本的內容主題有別,因此繪本教學不能拘泥于單一的方式。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可采用全身反應教學法(TPR),通過引導學生模仿動作,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內容的認知;教師也可將閱讀課改為語音課,利用一些繪本中充滿韻律、重復內容多的句子,鍛煉學生對發音規律的感知能力。對于高年級或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可針對繪本的文本和圖片提出難度較高的問題,培養學生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按邏輯排列故事發展順序、根據結果推理原因等的思維能力。
選擇繪本需在語用性和故事性中尋求平衡。語用性,即與英語課程目標相適應、有利于提高學生成績的特性;故事性,即故事因跌宕起伏吸引人的特性。教師在選取繪本時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在語用性和故事性之間合理取舍。例如,低年級學生缺乏注意力,可以適當舍棄語用性而選擇故事性較強的繪本供其學習,而高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可以適當側重材料的語用性。同時,教師選擇繪本時應當偏重符合學生“可理解性輸入”的素材。根據克拉申的輸入假說理論,容易理解且帶有趣味性的輸入素材可促使學生在教師的輔導下提升閱讀能力。教師在合理挑選繪本教學材料的前提下,可以增強學生二語習得的效果。
英語繪本是優秀的教輔工具,應合理運用英語繪本,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針對本文發現的英語繪本教學現存的部分問題,教師應合理反思自身對繪本教學的認識;遵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選取繪本素材;拓展教學方式,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率,為小學生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