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安市胡集初級中學 吉宏軍
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出現學習錯誤是在所難免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善待學生的錯誤,將這些錯誤轉變成有趣的學習資源,尊重學生,讓他們主動地發現錯誤、修改錯誤,有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出現的錯誤恰好是學生學習思維的誤區,教師應巧妙地利用“錯誤”資源,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深入發展。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巧妙地應對學習中的錯誤,從學生出錯的地方開展教學,不僅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完整的認識,還很好地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更深入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因式分解”時,教師為學生設計了一道數學練習題:將x4-y4因式分解。學生在經過一定的思考后,紛紛給出結果。大部分學生給出的結果是(x2+y2)(x2-y2)。隨后,教師在課堂中告訴學生只有幾個人做對了,學生都很詫異。這時,教師向學生提問:“你們得出的這個結果因式分解到最后了嗎?”學生在教師的追問下繼續思考,很快發現其中“x2-y2”并不是最簡,這個式子還能夠繼續分解,可以分解為(x+y)(x-y),所以這一算式最后可以分解成(x2+y2)(x-y)(x+y)。由此,學生也認識到因式分解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為止,并從中對因式分解的知識內容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正確面對自己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錯誤,讓學生可以自己去分析尋找自己的錯誤點并改正思考,進而更好地鍛煉自我思維。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很多時候是對一些知識掌握得不夠透徹,理解得不夠深刻。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數學學習中,教師可以適當地從學生的易錯點出發,引導學生深入認識自己的錯誤,借此開發其學習思維,進一步提升學習效率。

數學學習中,教師選擇引導學生積極面對自己的學習錯誤,不僅讓學生對不等式的相關知識內容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還很好地開發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促進了學生發展。
數學問題靈活多變,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出錯概率較高。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引導學生在面對自己的錯誤時主動剖析,讓學生從錯誤中學到更多知識。

數學學習中,教師適時為學生設置學習陷阱,并借此機會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知識點,能夠深化學生認知,促進學生深入發展,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本質。
總之,錯誤是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我們需要正確看待這些錯誤,讓這些錯誤變成學生成功路上的墊腳石。在今后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開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錯誤,讓其變錯為寶,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更有效的開發,進而真正落實素質教育,收獲別樣的教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