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華僑中學 梁 波
解題反思能力,是指在問題解決后的反思,不僅是對錯誤的反思,也是全面的反思,包括經驗總結、思路拓展、錯題反思等。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更為習慣的是教師直接將結果告知給他們,按照教師選定的“最優方案”去程式化地記錄結果等。這樣的教育方式實際上與素質教育中核心素養構建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啟發學生,使其能夠具備解題反思能力,才能為更深層次的學習奠定基礎。

課堂的反思需要教師有意識地預留時間,或是作為任務布置安排,并且及時加以指導與反饋。依據課程內容講解例題是例題的一部分,接下來的思維碰撞與發展則是進一步的拓展思維。
從課堂教學的細節入手,指導學生做反思,掌握反思的技巧,養成反思的習慣。所謂的反思習慣,是在日常一點一滴的學習中達成的,開始時學生可能并沒有反思意識,也認為反思是浪費時間的。其實萬事開頭難,此時教師的工作之一就是以身作則,在課堂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例如,每節課的題目講解中,轉變教學方式,避免盲目說教,指導學生先自主思考,找到知識與題目的關聯性,進而逐步提醒,指導學生解決問題。在每節課結束時,安排“課堂小結”環節,師生共同回顧整節課內容。也許短短的幾分鐘回顧很難幫助學生細化地分析每個知識點,但是能有一個總結、回顧、梳理的過程,也能指導學生逐漸關注反思的重要性。反思能力的構建,需要教師有意識地進行指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講解一些詞時,教師可以提示學生之前做到的某道例題與之類似等,當然,為了幫助學生進行反思,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與探究,于細節處進行設定,必要的時候,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提出一些安排,如指導學生做每日的“數學筆記”,將每日所學、所記、所完成等進行記錄。這本身也是課堂反思的一個過程,并且能夠整理課堂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是做錯的題目等,以逐漸養成習慣。
在作業解析中做反思性指導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反思能力。課后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組織教學中,很多時候布置的作業被判以對錯就已經算結束了,沒有后續的講解,完全憑借學生的自覺去討論與學習。但是,此時的問題又一次回到學生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識與能力上,很多學生現在尚未具備這樣的意識,既沒有認識到這樣做的意義,也沒有養成習慣,很難真正憑自覺去完成。因此,教師教學要把握作業布置環節,為學生做出指導,幫助學生建立反思的意識與習慣。這里以“三角函數”相關知識點為例,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后,給學生布置針對三角函數相關的課后作業。作業的環節中,教師在黑板上示范一種錯誤的解題方法,學生可以發現這個解題過程是不對的,答案也是錯誤的,但是不知道錯誤的原因。于是,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和分析,以小組的形式提出新的解題方法。如此,通過對課后作業的講評、分析與討論,學生使用三角函數的單調性確定三角形的內角取值范圍,論證三角函數值在取值時的可能性,從而提高解題反思能力。這樣的作業講評形式,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夠對相關知識點進行鞏固訓練,加深學生的印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開始做了就是良好的開端,進而逐漸實現能力的建構。
試題解析中做反思培養,也是當前高中數學教學應當做出的嘗試。高考一直被認為是高中教學的指揮棒,在高考中找尋教學的思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可以用作反思的一部分。首先,考試的變化帶動了課堂的變化,教師可以借此分析出考核的方向性轉變——如開放性試題的增加,意味著高考更加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增強。另外,具有較強綜合性的題目也能方便教師了解學生的綜合能力。在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中關注對題目的篩選與認證,進而實現知識的綜合,反而是一種借力打力的方法。新時期,我們不需要題海戰術,但是我們可以從題海中找尋靈感。除了具有官方權威的高考試題,還有一些日常的測試題目,從中找準具有代表性、參考性的內容,量化成為題型模板,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提升。當試題解析成為當前高中數學教學的常態,不妨從中做進一步的探索并加以反思。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并不是要求從錯誤題目中直接找尋答案,也要從中整理出經驗,學生要進行自主探索與思考,找尋答案,探究習題,從中掌握自己的情況,這也需要從實踐中加以探索。
新時期,“互聯網+教育”成為時代發展趨勢,教師在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借助數據元素進行反思。指定周期內,學生可以關注自己的錯題分布,包含知識點分布、內容分布等內容,這些是單道題目的整理所看不出的,找到其中的分布,進而展開探索,才能更好地實現宏觀的數據分析。反思意識的養成不應當僅僅是錯題積累、模板構建等,而應當是一個立足宏觀、統籌方法的形式,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內容與方式。借助數據進行反思能夠將反思意識的構建上升到新的高度。事實上,在組織教學的時候,培養學生的反思思維,更要注重方式的多樣以及適應學生的需求。現代化設備、科學的教育理念指導之下,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便捷,也更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的成長,完善了學生的反思思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與探究思路。
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關注學生反思能力的構建,由一種方式、習慣逐漸轉變為學習的能力與意識,成為教學活動開展中應當做出的嘗試。在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不斷革新教學的方式方法,找到探究的路徑,才能更為清晰地促成教學工作的開展,確保后續的教學工作能夠進一步順利展開,全面實現日常教學活動的高質量開展,以推動學生學習能力與方法的全面構建,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提升整體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