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霞
【摘要】在語文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下,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成為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方法,原因是整本書閱讀能夠提升閱讀教學質量、學生學習效果。在實際教學中,如何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成為教師不斷研究的課題。思維導圖應用于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實現了提升閱讀教學質量與效率的目的。本文針對思維導圖在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為語文教師提供有效的思維導圖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思維導圖教學法;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在教學研究學者不斷深入研究閱讀教學方法后,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成為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模式,原因是此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具備批判意識、提升創新思維等。高中語文教學中注重了整本書閱讀教學法,而如何充分發揮出此教學法的作用,教師已經采用了多種教學模式進行實踐。其中,思維導圖教學法充分發揮出了整本書閱讀教學的作用,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整本書并抓住閱讀的重點,顯著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一、整本書閱讀教學的作用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元素,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加強閱讀教學力度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提升。由于閱讀行為屬于學生個性化行為,教師不能代替學生閱讀并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培養學生養成閱讀習慣,即使脫離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也能夠在閑余時間自主閱讀。另外,學生雖然具備了自主閱讀的習慣,但是如果閱讀中缺乏有效理解,會降低學生的閱讀興趣。教育學家葉圣陶曾經對閱讀發表過言論:“如果學生能夠專心地閱讀整本書,表明學生已經具備了讀書的能力。學生擁有了讀書的能力,可以隨意閱讀其他書籍或者文章并達到有效理解的效果。”從此言論中可知,整本書閱讀是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措施,在提升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思維導圖應用于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具有的優勢
(一)幫助學生形成結構性的知識體系
思維導圖誕生初期是以增強記憶的方式進行應用,利用各種圖形與想象力進行結合,形成可促進人們深刻記憶的組織結構。組織結構中的各分支之間存在較強的關聯性,能夠通過每個分支的指引而形成整體結構的記憶過程。應用思維導圖中的內容涉及文字、線條、形狀、顏色等,利用文字表示出關鍵詞、利用形狀表示某個內容、利用線條表示出各文字之間的關系、利用顏色實現區分性的記憶。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能夠將整本書中的重要關鍵詞挖掘出來。首先挖掘核心關鍵詞,圍繞此關鍵詞進行聯想拓展出更多的信息,并同樣應用關鍵詞進行表示,運用線條將各關鍵詞進行關聯,幫助學生明確層次關系,再利用顏色幫助學生區分每一個層次,實現幫助學生深刻記憶并理解整本書內容的目的。可見,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教學法,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結構性的知識體系,實現快速記憶與理解。
(二)監控學生自主閱讀整本書的過程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實現自主閱讀的過程。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會因整本書內容較多而導致學生喪失閱讀興趣。如果教師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學生整本書閱讀中,學生在掌握思維導圖閱讀方法后,在面對較多的閱讀內容時不會產生抵觸意識,能夠利用思維導圖將整本書的核心關鍵詞挖掘出來,并圍繞核心關鍵詞聯想到更多的內容,比如人物之間的關系、情節的發展等,并再次將關鍵詞融入思維導圖中,還能夠通過層次的展現形式,幫助學生在觀看繪制完成的思維導圖時能夠正確理解。通過各個層次將整本書的內容展現出來,學生可快速理解整本書的內容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大幅度提升閱讀質量。
(三)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學習
閱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并從中掌握寫作手法及新的詞匯等,由于語文知識內容較為廣泛,并且理解能力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完成,學生在閱讀學習中需要掌握系統性的學習方法。而學生在實際語文閱讀學習中,經常會表現出不知如何學習語文的現象,只能盲目地進行學習。教師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時,如果將思維導圖應用于教學中,除了能夠讓學生掌握整本書的情節發展外,還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實現系統性學習的過程,表現在學生可應用思維導圖將各種知識點以層次劃分的方式繪制出來,學生通過層層學習也就是系統性的學習過程實現有意義的學習,而不是以往盲目性的學習。
(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當前,創新人才是各領域發展中的緊缺的人才,已經成為我國教育中重點培養的目標。在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應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為己任,通過發散性問題的引導促進學生運用自己的思維思考答案,而在思考的過程中可以創新出更多的不同思想內容,進一步實現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培養。如果教師將思維導圖應用于整本書閱讀教學中,通過圍繞核心關鍵詞進行聯想,并且聯想過程不需要條條框框的限制,能夠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聯想能力進行思考,可有效實現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目標。
三、在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整本書的閱讀興趣實現自主學習能力有效提升
整本書閱讀教學中要實現學生具備良好的閱讀興趣,除了此書內容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外,教師應用的教學手段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重要措施。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教學法達到“激趣”的目的,原因是此方法可以利用各種顏色、形狀、圖案、線條等內容將整本書的情節發展脈絡展現出來,在應用顏色、形狀、線條等內容時可利用學生喜愛的方式進行運用,學生會因自己的喜好而產生學習興趣。另外,整本書內容較多也是影響學生厭倦閱讀的重要因素,通過應用思維導圖可將整本書的內容簡單化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興趣。
例如,在學習高中語文《雷雨》課程時,教材中只是節選此篇故事的一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采取整本書的閱讀教學過程,讓學生對整本書產生正確理解,實現《雷雨》教學內容編制的培養學生把握情節發展能力、掌握人物特點能力等教學目標。以往教學中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是組織學生排演話劇的方式理解故事內容及人物特點,而學生在排演時不能準確把握人物特點,進而降低了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教學法,將整本書的核心關鍵詞標出來,比如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特點等,并采用不同顏色代表不同人物、圖案代表情節發展過程,比如運用大雨圖案表現下雨等。在學生了解情節發展動態及掌握不同人物特點后,再實施排演話劇的過程能夠促進學生將自己理解的人物特點表現出來,還可以在表現過程中讓其他未參演的學生正確把握人物特點,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