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蘭州市第四十六中學 楊萬瀚
信息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當中,提高了教學效率,獲得了教師的廣泛認可。在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營造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應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改變傳統教學中講解灌輸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避免信息技術過度使用而擠占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時間,要根據教學目標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進入知識探究的更深層次,在學生深入學習狀態下,發展思維能力。
初中學生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直觀性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而面對抽象的數學知識,學生常常會無所適從,失去學習興趣。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可以將數學中相對抽象的語言及敘述通過信息技術直觀展示出來,使數學概念及規律通過直觀的圖像展示出來,使學生由直觀認知深入知識的更深層次。例如,“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點,但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采取在黑板上畫圖、口頭講解的方式進行教學,導致數學圖形靜態化,不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加上知識相對抽象,學生對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知識理解起來難度較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注重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提高教學的直觀性,如用幾何畫板在屏幕上展示兩個三角形,并且做重合操作,并不斷變換三角形的形狀,學生看到不斷變換的三角形,了解了其全等的特點,進而讓學生思考,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應該具備什么條件。學生通過觀察一目了然,減少了教師的講解灌輸,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操作,總結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質以及相關判定定理。然后教師再引領學生進一步探究如何證明三角形全等。信息技術的引入使教學省時省力,學生理解快速,促進了知識的理解與內化。信息技術的直觀展示,使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化,使傳統的靜態化教學轉變為動態化教學。教學時,教師要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思考與互動,而不能因多媒體的過度使用而減少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時間。
教學中,對于信息技術要結合學生特點及圍繞教學目標選擇使用,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的重點與難點。通過信息技術呈現數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二次函數圖像與性質”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難點,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其性質,采用幾何畫板這一信息技術軟件,使教學更具像化,強化學生的直觀認識。為了讓學生對圖像有一個初步了解,教師讓學生根據教材上的方法畫出y=x2+4x+9的圖像草圖。然后教師運用幾何畫板將參數a,b,c 取值為1,4,9。讓學生把大屏幕上展示的圖像與自己所畫的草圖進行對照,找出不同,以此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既要了解二次函數的圖像,還要了解其性質。教師指導學生將“參數的屬性”對話框中的參數a 由1 到-1 進行變化,引導學生觀察圖像的不同變化。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快地觀察到圖像的不同。然后教師讓學生探究參數為h和參數k時圖像會有什么變化。本環節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幾何畫板,呈現二次函數的圖像,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明確了二次函數的性質。并且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通過觀察二次函數圖像的形成過程,學生還進一步理解了數形結合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提升了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信息技術是教學的輔助工具,也是教學改革創新的優勢條件。信息技術的運用不能以擠占學生自主與合作學習時間為代價,而是要發揮促進學生自主與合作學習的優勢,實現知識信息的共享。在合作學習中,學生進行信息的互換與交流,不僅要根據探究知識的需要與教師進行互動,更重要的是要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與同伴互動,學生交流互動的過程也是思想與思想交鋒的過程,是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改變了傳統教學中被動聽講的局面,而是構成合作團體。信息的來源不僅局限于教師,而是通過信息化資源豐富自身知識結構,信息技術為學生的自主與互動學習提供了優勢條件。在信息環境下可以更直觀地呈現知識,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更便捷與暢通,從而滿足學生學習交流的需求,有效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圓的切線性質”是數學幾何課教學的重點,但是傳統教學課堂上,教師往往采取一味講解灌輸,學生死記硬背的方式,并且在靜態的圖畫下,教師與學生也很難展開有效互動,影響教學效果。而在此環節,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動態圖形的展示(圖1、圖2),利用幾何畫板,移動D點,讓學生觀察有哪些變化?學生說,EC 和∠OCD 這兩個元素也在發生變化,點E 與點C 重合時,∠OCD 的值為90°,學生就很好地理解了切線的性質。


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分析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如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出現偏差時,就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直觀展示的優勢,創設形象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邏輯性與嚴謹性是數學學科的重要特點之一。初中學生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的感性認識入手,通過大量的形象性的認知,促使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例如在教授“軸對稱圖形”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應用PPT 展示生活中的大量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欣賞這些圖形,找出這些圖形的對稱性。這樣學生就對這些圖形有了感性認識,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蝴蝶的圖形,并分解圖形的組成部分,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學生要進行觀察和分析,然后再進行總結歸納,這正是邏輯思維形成的重要過程。
總之,信息技術是數學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輔助工具,對于初中數學教學可以產生有效的促進作用。教師要根據數學教學特點與學生認知律,運用信息技術啟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