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再揚帆
“有了直通車我們回家就方便了,以前需要2小時,現在僅需50分鐘。”家住重慶渝中區、在川渝高竹新區工作的周鳳梅,感嘆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給生活帶來的變化;“年薪80萬元”的招聘公告在西部(重慶)科學城人才發展峰會上引來眾多目光,這是推動科學城建設“人才特區”的重要舉措;重慶果園港集裝箱碼頭“無紙化平臺”的正式上線,讓貨車司機不再望“箱”興嘆……
一個個小變化,是“十三五”時期重慶發展的縮影,但重慶的變化,遠不止于此。
“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5萬億元”、“18個貧困區縣全部摘帽”、“42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成功舉辦三屆智博會、集聚大數據智能化企業7000余家”……今年重慶“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十三五”成績單十分亮眼。
沿江而建的果園港,充分發揮著重慶作為長江經濟帶上游經濟中心的輻射作用;西部(重慶)科學城向西而行,展現了重慶建設“智造重鎮”的決心與能力;古樸的慈云寺與現代的來福士大樓同畫而立,“賽博朋克”的景觀特色引得游客紛至沓來……
重慶的關注度不斷增加,影響力迅速提升,這是“擼起袖子加油干”的結果。接下來如何干?剛剛閉幕的全市“兩會”描繪了重慶“十四五”規劃藍圖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以“創新驅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城市提升”、“開放”、“生態”、“高品質生活”等關鍵詞為要,“十四五”時期十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一目了然,可期的幸福撥動著老百姓的心弦。
“兩會”是一次總結,更是一次展望。“十四五”時期是新時代重慶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關鍵時期。本期特別策劃,重慶市委黨刊(CQDK)全媒體邀請部分市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聚焦“未來五年如何干”這一話題,圍繞如何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堅持“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共話重慶“十四五”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