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唐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關系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推進這項工作,必須將人民至上的理念貫徹始終,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間,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人民關心的實際問題,讓人民看到變化、得到實惠;必須整合各方資源,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在改造難點、痛點上下功夫,用心用智傳承城市肌理與文脈,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尊重城市文脈活存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如今,城市住房已從“增量擴張”轉變為“增量優化與存量盤活并重”。與此同時,城市住房消費也從簡單的“居者有其屋”轉變成“屋要有其質”。因此,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住房需求,既要做好城市住房的增量,又要盤活城市住房的存量。
重慶不少老舊小區面臨房屋改造、配套設施改造難度較大的問題,但改造城鎮老舊小區,不能因為有困難,就降低改造標準。我們要尊重城市歷史文化,匯聚智慧、點石成金。具體來說,要把長江的歷史文化、山水文化與城市建設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下足“繡花”功夫,通過“微改造”,對重慶的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修復,彰顯山水人文氣質;要以“串點、連線、成片”的方式進行改造,通過設計引領、統籌謀劃,使老舊小區融入現代城市風貌,讓每一條老舊街區都凸顯重慶獨特的城市魅力。
尊重群眾需求順民愿
善為國者,順民之意。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就是要堅持民之所望即政之所向、策之所施、力之所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工程量大,涉及電梯加裝、步道修繕、停車場建設等方方面面,都是老百姓最急、最盼之事。因此,我們要辯證思考、科學謀劃、精準施策,解老百姓的所急、所盼。
具體來講,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問題、辦事情,充分了解他們的需求,不搞“一刀切”,不搞大包攬。例如,兩江新區邢家橋社區進行改造時,就通過入戶走訪、召開院壩會等方式,充分了解老百姓的需求,并發動他們參與改造、參與小區治理。同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不僅要體現當地的“特色美”,反映風土人情、傳承歷史文化,使居民能夠睹物思舊、看得見鄉愁,還要煥發出時代氣息,實現城鎮老舊小區的有機“重生”,完善其生活功能,真真切切地讓老百姓住得安心、舒心、暖心。
尊重市場規則利長效
各方參與是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關鍵。要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居民出資、共建共享”的長效機制。
政府引導在于加強各部門間的協作,通過“各出一盤菜,共辦一桌席”的方式,有效整合公共資源、政策資源,并充分挖掘市場空間。同時,要積極探索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PPP模式,組織街鎮、社區征詢老百姓的意見,整合社區停車場、農貿市場等場所的經營收入來源,并引入社會資本,建立“居民受益、企業獲利、政府減壓”的改造模式,推動“完整社區”建設。
此外,要加強思想引導和政策宣傳,改變一些老百姓當看客、等靠要、搭便車的心理,強化老百姓主人翁意識,逐步培養他們“消費付費”理念,讓他們合理分擔小區改造和物業維護費用,建立物業自給自足的長效管理機制,促進老百姓珍惜、維護改造成果,實現城鎮老舊小區共改共享。
尊重黨建規律固根基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增加投資、拉動消費、促進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的有力措施,也是探索基層黨建引領、物業融入社區治理的“黨建+物業”社會治理模式的有效方法。我們要進一步發揮基層黨建引領作用,持續強化社區黨組織的組織力、服務力,讓社區黨組織更能凝心聚力,為城鎮老舊小區注入更多活力;要借助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契機,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加強“完整社區”建設,賦予城鎮老舊小區黨組織更多動能,提升城鎮老舊小區物業服務水平和治理能力。
尊重時代使命逐夢想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全力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惠民利民的好事。把“好事”辦好或許過程不易,但我們要堅信,惟其艱難,方顯勇毅。
我們要尊重時代使命,抓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沉心靜氣,把一項一項改造任務落到實處,讓城鎮老舊小區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煥發出勃勃生機。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各職能部門、工作人員要增強使命意識、強化責任擔當,勇當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排頭兵,堅決把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決策部署落實到位,為城鎮老舊小區居民過上向往的生活而不懈奮斗。
(作者系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