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存金





一、概念圖在初中科學復習中的應用
1.利用概念圖梳理概念,進行有意義學習
繪制概念圖能夠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并把整合過程形象地呈現。在繪制的過程中,不斷分析、比較概念之間的異同和內在聯系,知識提取和運用的正確率也越高。
如復習《物質在水中的分散狀況》和《物質的溶解》,可以先列出如下所示的概念圖。
接著問學生:“你們看這幾個概念之間還有聯系嗎?”學生通過討論后發現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聯系,對圖上內容作補充,變成了以下所示的新概念圖。
概念圖的完善過程是學生對概念外延和內涵的再認識。由上例可見,概念圖可幫助學生將多個概念有機聯系起來,使零散的知識形成有結構的體系。有效地防止學生死記硬背,提升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能力。
2.利用概念圖作為可視化思維支架,提高原認知水平
概念圖作為一種認知工具,可以引導和支持學生的思維活動。如,學生對化學式“CH4”所表示的含義的漏答或錯答現象,可指導學生仿照教材上化學式“CO2”的概念圖,來建構化學式“CH4”所表示的含義概念圖,如圖5所示。
想讓概念圖成為學生學習的工具,需要經過模仿和教師的指導。例如,上例中在尋求化學式“CH4”的含義時,要按一定的邏輯或順序布局,從宏觀上看,它表示的是“一種物質”;從微觀上看,它表示一種物質的“分子”;從組成上看,它是由“元素”組成;從構成上看,它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從物質表示的量來分析,它包含“相對分子量”、“各元素質量比”、“原子個數比”、“元素質量分數”等信息,最后用箭頭和明了的連接詞來表明概念含義的指向,畫出概念框圖。
概念圖作為表征知識工具,可以有效地將思考過程可視化,在畫的過程中理清知識形成的思路,有助于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的轉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原認知水平,提高學習的效率。
3.利用概念圖來診斷,促進自省糾錯
概念圖可以在教學中用于評測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程度。例如,在復習物質的構成這一主題時,我把涉及物質的構成的“分子”、“原子”、“離子”、“元素”、“純凈物”、“混合物”等核心概念進行了羅列(如圖6所示)。
然后,讓學生用連接詞及箭頭把它們連接起來。最后,教師出示事先制作的“相對標準”概念圖(見圖7),對學生概念圖中所反映的知識掌握質量進行定性評判,引導學生依照“相對標準”概念圖進行自我評價。
如果對概念和其中關系理解不清晰,學生是很難制作出概念圖的。概念圖評價是測量學生的理解水平、評價教學效果的理想工具。
二、應用概念圖教學的幾點思考
1.概念圖教學策略的應用有一定局限性。課型方面,較適合復習課,而新課中應用極少;學科方面,初中科學中生物和物理知識較少,化學方面較多;知識方面,概念圖適合應用于一個概念較集中的領域,從這個概念能引出相關一系列概念,至于那些淺顯、基本的知識領域不必用概念圖表達,以免把簡單問題復雜化。
2.概念圖教學策略的利用有一個前提,就是學生已經初步了解相關概念,如果學生沒有這些基礎,就無法繪制概念圖。
3.要及時有效反饋。同學間的分析和討論是修正、完善概念圖的必要環節,教師也要及時反饋與指導。
4.一個概念圖只能有一個主題,要從最廣的概念出發。概念圖隨著學習深入,可不斷修改。繪制時應字跡工整,連接詞簡潔,預留適當拓展空間。
1374500783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