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 ?要: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一門重要的學科,而語文閱讀又是語文學科中的重中之重。如何抓好小學語文閱讀呢?尤其是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抓好閱讀教學是我們當前語文教師的不可推卸的責任。本文就探究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文本閱讀的支撐作用做以下思考。
關鍵詞:語文;閱讀;支撐;信息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搭建更加多元化的文本閱讀場景。閱讀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信息技術的融入能夠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閱讀不能只局限在書本上,課外閱讀同等重要,便于提升小學群文閱讀的實效性。因此,教師應加深對信息技術對文本閱讀支撐作用的科學認識,不斷探索信息技術滲透至小學語文文本閱讀的多元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實現小學文本閱讀教學提質增效。
一、依托信息技術,培育學生閱讀興趣點
信息技術背景下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堂能夠幫助學生融入學習全過程中,并在興趣的指引下,促使自身知識結構的不斷完善。信息技術能夠創(chuàng)設豐富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音視頻的形式來達到交流目的,更好的引導學生自主式學習,探索更加開放和高效的學習模式。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能夠進行充分的交流互動,這樣才能不斷強化學生的興趣點,進行持續(xù)性的語文學習。
在《江畔獨步尋花》的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了帶動全體學生參與古詩鑒賞,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景色”展示,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文章所表達的場景。再結合引導式提問,針對優(yōu)美句子著重進行剖析,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詩句的解讀。
再者,延伸和發(fā)散閱讀也至關重要。讓學生分享自己在課外閱讀中的優(yōu)美詩句,有同學分享到了《錢塘湖春行》這首詩,教師可簡單介紹這首詩,然后引導學生針對內涵進行剖析。大部分學生紛紛參與進來,認為是對春天美景的極致描述,既細致又有趣。老師以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反思:學生們覺得這首古詩美麗景色表現在什么地方呢?教師利用PPT或者視頻資源展示故事中的優(yōu)美場景,再結合問題導向。同學們積極舉手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課堂氛圍一下子活躍起來。老師可以通過劃分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和發(fā)言,一個小組選一位組長來負責各組發(fā)言記錄。其中一組對“爭暖樹的小鳥”進行了深刻解讀,認為對小鳥打鬧的描述正好映照出春天的生機盎然,是朝氣的體現,更讓閱讀變得更加立體和生動,畫面感極強。通過一組組的發(fā)言,讓整個課堂充滿歡聲笑語。由此可見,將信息技術融合文本教學中可以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能夠明顯增強學生的參與感,也能幫助學生積極地與其他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所以對于教師而言,應基于新課程標準和學生認知發(fā)展特點,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鋪設豐富的教學興趣點,引導并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和分享自己的觀點,對提升學生語言應用能力以及豐富語言表達技巧具有重要意義。
二、融入微課教學,引導學生攻破閱讀素材重難點
閱讀體現的是學生思維重構過程,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有限,閱讀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無法準確把握閱讀素材的重難點。將微課融入閱讀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與閱讀素材相關的背景信息,把握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情況等。以《圓明園的毀滅》閱讀教學為例,由于這一歷史事件與學生分屬不同時代,導致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呈現出抽象化的特點,無法與作者形成情感共鳴,閱讀針對性較弱。因此教師在教學準備階段可通過整合相關課程資源,形成微課資源庫,通過短視頻的形式向學生介紹文章的時代背景,讓學生通過自學或者課前預習對《圓明園的毀滅》形成情感認知,為后續(xù)進行延伸閱讀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此外還可以借助微課開展系列課的專題講解,單個微課課程匹配一個知識點,有利于幫助學生明確文章的寫作邏輯。比如在《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中,微課教學應突出對文章寫作特色的描述,比如《美麗的小興安嶺》運用了多種描述性詞句,包括“抽出”以及“蔥蔥蘢蘢”,但由于學生對描述性語句的運用并不理想,因此隨堂測試就顯得至關重要,通過微視頻的設置來激發(fā)學生活學活用。
三、利用網絡國學資源,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人文價值
國學閱讀是近年來語文閱讀教學發(fā)展的亮點之一,通過建立國學閱讀課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弘揚傳統(tǒng)文化,加強民族意識。
教師以中國教育網絡電視臺國學頻道為切入口,借助云資源更好的掌握國學知識。對于小學生而言,是科學觀建立的關鍵時期,融入國學教育對于認知發(fā)展至關重要。結合小學生群體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個性特點,篩選與之相匹配的國學閱讀資源極具重要意義,以《三字經》《弟子規(guī)》為代表的國學經典應更廣泛地納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素材范疇,而在引導閱讀中不應將閱讀僅限于“閱讀”,而應通過云閱讀挖掘國學經典中的深層次價值,以豐富云閱讀內容,而在閱讀策略的選取上,國學閱讀課通過晨讀的形式開展,引導學生通過大聲朗讀感悟國學經典中的人文價值。另外,國學閱讀還對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提出更高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基于興趣以及互動維度,為國學閱讀建立多樣化的實現形式,此外還應加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與聯(lián)絡,將國學閱讀與德育教育相結合,助推學生價值觀的正確培養(yǎng),形成正確的行為導向。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閱讀是小學階段語文課程體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進一步發(fā)揮閱讀的綜合價值,教師應以依托信息技術,培育學生閱讀興趣點;融入微課教學,引導學生攻破閱讀素材重難點;利用網絡國學資源,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人文價值,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小學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184050078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