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讀后續寫是現階段高中英語教學中廣泛采用的一種教學模式,更是高中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讀后續寫是英語閱讀和寫作的結合,是學生掌握專業英語運用能力的重要途徑。本文就根據讀后學教學模式基本概述,重點探究高中英語語篇閱讀教學中開展讀后續寫的教學建議,重點內容如下。
【關鍵詞】高中英語;語篇閱讀教學;讀后續寫
【作者簡介】陳希德(1985.06-),女,漢族, 福建泉州南安人,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學,中學二級,碩士,研究方向:讀后續寫的語言表達。
在高中英語語篇閱讀教學過程中,把工作重心放在文章全文上,將英語教學分為三大類,也就是語音、詞匯和語法,將這三種要素充分結合,對整篇文章進行教學,培養學生文章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引導學生對文章段落進行分析,保證高中英語教學質量,提高英語閱讀教學水平。讀后續寫是近幾年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成果,讀后續寫這種新型教學模式打破傳統英語教學帶來的束縛,把提出的命題或者寫作材料轉變為命題作文、材料作文,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還能激發學生思維想象力,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對學生今后發展存在著重要意義。
一、讀后續寫教學模式概述
在之前某屆高考中,某區域改變了傳統作文題型,將寫作模式更改成讀后續寫,這種變化,讓考生不知所措,這屆高考作文結果也不盡人意。在這次高考中發現,如果學生的讀寫能力不強,必將會影響學生今后英語學習和發展。正是如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各個學校開始把讀后續寫教學模式應用其中。針對讀后續寫來說,也就是要求學生根據閱讀文章內容,在自己理解下進行故事續寫。讀后續寫也就是閱讀和寫作融合模式,兩者相互配合,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水平。
二、高中英語語篇閱讀教學中開展讀后續寫的教學建議
1.深入研讀材料,構思銜接段落。鑒于現階段高中英語語篇閱讀教學中讀后續寫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以段落銜接不合理為主,導致該現象出現的主要愿意在于,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對文章整體內容了解得仍不全面,使得學生在續寫過程中,容易出現和文章內容偏離的狀況,導致段落銜接不連貫,不能讓后文順利展開,容易出現邏輯問題,影響寫作效果。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在高中英語語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讀后續寫聯系,讓學生對閱讀材料內容有深入的了解,從閱讀文章中找到關鍵詞,幫助學生梳理故事發展走向,讓學生對整篇文章內容有充分的了解,并在自己的理解上進行構思,寫出一個銜接連貫的文章,保證文章的連續性和邏輯性。例如,在講解關于Jack在外出航海過程中拯救一條虎鯨的故事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文章中時間點、地點等關鍵詞進行標注,之后根據故事發展狀態幫助學生理清故事發展走向,在整篇文章分析完以后,發現閱讀段落以“at that time”為結尾,這樣可以讓學生得出續寫段落應該以Jack想方設法營救虎鯨為側入點。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該內容進行想象,并利用所學的英語詞匯進行續寫,從而實現文章主題的統一性,首尾呼應。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根據閱讀材料內容進行構思,在滿足原文邏輯要求的情況下進行思維想象,從而實現鍛煉的銜接,保證文章的邏輯性和合理性。
2.添加細節描寫,豐富文章內容。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要求學生寫作的內容比較合理且豐富,富有哲理性,但是,當前大多數學生無法做到這一點。因為學校教學條件十分有限,學生不能長時間接受英語環境的熏陶,使得學生英語寫作思維停留在將表達的內容講清楚階段,忽略對句子修飾,使得學生寫作的內容不具有連續性,導致學生在讀后續寫中也會面臨相同的問題。針對這種狀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文章故事情節進行構思,并對細節內容進行描述,讓學生利用豐富的英語詞匯進行修飾,從而讓描述的故事情節更加真實、感人。依然以上述案例為例,在描寫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將會使用“happy”“tired”“excited”等詞匯,這些詞匯相對比較簡單,無法深入描繪出人物的內心活動,因此,教師讓學生嘗試采用一些口語化的詞匯或者肢體動作來刻畫出人物心理變化,如“Am I going to die?'She thought to herself”,這種方式可以真實展現出人物心理情況。通過細節描寫,不但可以豐富文章內容,還能讓文章故事發展更加具有情感性和連續性,提高學生的續寫水平。
3.利用思維導圖,深入解讀內容。讀后續寫要求學生將語篇材料整合成與給定材料情節、結構、邏輯相銜接的完整文章。因此,教師可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掌握文章的內在邏輯關系,使其能科學推斷出故事情節的發展態勢,繼而寫出與原情節發展相一致的續文。思維導圖有序地分割出了整個知識框架體系,展現出大腦的放射性思維方式,能讓學生更清晰地理解信息,并鞏固知識印象。教師可先引導學生通讀全文,梳理好五W一H,即when(時間)、where(地點)who(人物)、what(事件)、why(事件起因)與how(發展態勢)等,然后,將這六要素構建成思維導圖主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繪制出其余分支,即主人公是誰、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起因等哪些與線索的變化。繪制思維導圖實際上是思維過程可視化的過程,在這種學習訓練下,學生能在短時間內理清文章信息以及后續寫作思路,避免了寫作時思維混亂的情況。
除了樹狀思維導圖外,教師亦可教導學生運用曲線起伏圖來梳理文本內容。曲線起點即為事件開端,隨著故事的推進,情節愈演愈烈,曲線也時而成上坡,時而成下坡或稍稍平緩的狀態,而當故事開始落幕時,曲線就愈發平和了。這種直觀式的情節變化圖,能讓學生更有意識地去續寫出更加豐富曲折,牽動人心的情節內容。
4.模仿語篇特色,靈活描繪情節。高中英語讀后續寫內容應當富有創造性,語言要具有模仿性,即學生續寫時,能創造性模仿與運用前文語言。像某語篇中便以書信來闡述Toby關于環游非洲的暢想,字里行間無不傳遞著Toby旅游的期待與渴望,而讀者也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一望無際,滿地沙黃的壯觀之景,還能聽到奔騰的尼羅河巨浪之聲,觸碰到乞力馬扎羅山的茫茫白雪。“冒險精神”是該語篇的精神內涵所在,如何引導學生探索文中冒險之旅中見聞,調動學生欣賞沿途風景的情感是教師展開續寫指導的關鍵所在。
教師要有意識引導學生圈出文中富有特色的表達,像“I can't wait...”就直接抒發出了Toby內心對冒險之旅的渴望,而文中even though...,so that...等狀語從句的應用則升華了情緒表達,教師即可讓學生嘗試運用這些句式來進行口頭表達,進一步體悟主人公為了能拍出自己想要的照片所呈現出的勇敢無畏、堅定熱愛的人格魅力。通過讓學生去賞析和運用文章優美語句,去感受語言的獨特魅力,緊接著,教師便要求學生發揮想象力,綜合喜馬拉雅山相關背景知識展開續寫,嘗試模仿本文心情變化與狀語從句的表達用法,去創造性地完成續寫內容。當然,為了防止學生刻板式模仿,教師需引導學生歸納語言句式表達中可進行變通、遷移的特質,幫助學生奠定語言表達基礎,真正提高其續寫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英語語篇閱讀教學過程中,讀后續寫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形式,也就是把閱讀和寫作充分結合,檢查學生英語運用能力,對英語教學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所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現狀,采取適宜的教學方法,彌補讀后續寫教學中的不足,讓學生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得到加強,提高學生英語素養,為學生今后學習發展奠定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雪芬.讀后續寫對高中英語偏科生詞匯豐富性發展的研究[J].英語教師,2019(6):35-41.
[2]賀佳欣.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策略探究[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19(2):44-48.
359150033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