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群
摘 ?要: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資源是指依據數學課程標準所開發的各種教學材料以及數學課程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源、工具和場所等。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而農村小學經濟基礎薄弱,條件性課程資源方面沒有優勢,因此,作為農村小學數學教師要因地制宜,有意識、有目的地開發和利用多種資源,勢在必行。
關鍵詞:課程資源;農村學校;開發;利用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已越來越倍受人們所關注。然而在我們農村不少教師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還存在著誤區,認為農村經濟落后、信息閉塞、資源匱乏,沒有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一方面是課程資源特別是作為課程實施條件的課程資源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卻是作為課程資源意識的淡薄而導致大量課程資源被埋沒,不能及時地經過加工和轉化,造成許多有價值的課程資源的閑置與浪費。而事實上我們卻在不知不覺中開發利用了很多的課程資源。走進數學課程資源,可開發和利用的內容非常豐富,而且形式多種多樣。下面筆者就結合農村小學數學的特點談談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一、開發和利用好教材的課程資源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是重要的課程資源。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新教材越發顯示出它的優越性,它在關注學科知識的同時,也在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然而,教材畢竟具有普遍性,不可能兼顧所有的學生和學校。我們還應該考慮到如何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主動地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教師要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等。如將教材中的例題,利用掛圖等來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議一議,這樣不但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另外,學生在課堂中提出的問題、出現的錯誤、不同的觀點都是可以利用的資源,需要教師恰當的利用與開發。如在進行“圓柱體的體積”的備課時,我發現這一內容適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但學校只有一套教具,僅供教師作演示。于是我與學生商議:“你們能不能找到圓柱體的物品來一起研究它的體積呢?”有一個學生想了想問道:“我用蘿卜代替,行嗎?”“行,不過要加工一下。”又有學生想到:“我家有山芋,把它削成圓柱體。”第二天的數學課上,下后學生四人一組,用自己帶來的學具興致勃勃的探究、操作、發現,教學效果特佳。
以往,一些老師常把教材當作唯一的課程資源,認為學生只能通過教材學習數學,使數學與生活脫節。本次課改,雖然還把教材作為數學課程資源,仍要利用,但不唯一,因此,我們要以教材為藍本,開發新的課程資源,使數學教學向課外拓展延伸。
二、開發和利用生活中的課程資源
《數學課程標準》中多次提出把數學與生活緊密地連接起來,從日常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并用數學的思維去加以解決。農村雖然沒有先進的科技館、具有特色的博物館、有歷史的人文景點等,卻有廣袤的田野、豐富的民俗文化、濃郁的鄉土氣息,只要有心,就可以進行利用,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們廣大教師不應拘泥于教材,課堂教學中應巧妙地創設一些新穎、生動、活潑的生活情景,將生活實際與數學知識聯系起來。以生活物象展示、生活情景活動以及巧設疑問等激發起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立思考、探索,在已有的認知基礎上,樂于討論、交流。例如,在學習了“面積單位”這一內容后,我們可以帶著學生一起用卷尺、測繩等工具測量學校的花壇、操場、過道,并計算出面積,讓學生對面積、面積單位的大小,特別是對“平方米”這一抽象概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將實際面積與書本知識相結合,化抽象為具體,學生印象深刻,空間觀念得到進一步拓展;同時,讓學生回家后,測量自己的房間、自家房屋的面積,得出結果,然后向老師匯報。
生活中隨處要用數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師還可在課堂教學之余設計出貼近生活的實踐活動、數學游戲等,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習方式,從而也更豐富了教師的教學資源。
三、開發利用好現代化教學課程資源
近年來,現代化教學資源逐步走進了農村課堂,許多新教材的情景圖盡管幅幅都色澤明麗,充滿童趣,但畢竟都是平面圖,而動畫的表現形式對學生來說更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情景圖制成課件,充分利用形、聲、動、靜等功能,把靜態的畫面動作化,抽象的知識形象化。讓學生根據畫面創設情景想象圖,啟發學生的想象力。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視、電話已普及,電腦也開始進入農家,而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正在突破各種資源的時空限制,使得課程資源的廣泛交流與共享成為可能。因此,農村小學也要充分利用各種網絡資源為教育教學工作服務。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我上網查了一下,搜集了一些古今中外的軍事、建筑、園藝等方面的軸對稱圖形,這些圖形使學生大開眼界,既加深了對軸對稱圖形特點的認識,又使他們受到了美的教育。
事實上,農村小學也有自身的課程資源優勢,而且豐富多彩,具有特色,有待于教師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從學生的興趣與已有經驗出發,考慮到農村的實際情況,不斷地挖掘、積累小學數學課程資源,幫助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只要我們合理利用課內外、校內外的一切可以開發利用的課程資源為數學教學服務,激起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豐富學生數學實踐活動、拓寬數學學習空間,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總之,要想改變農村課程資源的現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它涉及方方面面的問題。廣大教師應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利用者,應充分挖掘各種資源的潛力和深層次的價值,使各種資源與學校課程融為一體,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只有靠我們廣大教師積極、善于引導孩子們去開發和利用數學課程資源,想學數學,學好數學、用好數學,學生的數學素養就一定會全面提高,農村的教育事業才會得到更快、更好地發展。
353950033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