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國喜
摘 ?要:新冠病毒爆發是導致人們措手不及的一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自新冠疫情爆發開始,它嚴重損害了人們正常的身心健康,并影響了人們的原始思維方式和價值觀。本文分析并總結了后疫情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行為表現新特征,尋求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目的是可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新特點
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突然流行打破了人們的以往傳統的生活方式,影響了人們的心理防御底線,并導致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新冠疫情流行的特殊條件下,掌握大學生思想行為活動的最新狀態,在改善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
一、后疫情時代大學生思想行為的新表現
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很多大學生的思想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蓋板邊,并且這些改變中充滿了矛盾特征。所以在討論大學生思想行為中存在的矛盾點是在當今新冠肺炎疫情條件下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要求,也是為了能夠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
1.1思想交流范圍擴大與交往虛擬化之間的矛盾
自從新冠疫情開始流行,每個人都呆在家里,在家中進行隔離在。互聯網就已經成為信息傳播,觀點生產和概念創新的主要平臺。互聯網無處不在,幾乎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使用互聯網,是當今大學生的正常生活,由于互聯網所具有的特殊性,它能夠快速的將信息進行傳播,這絲毫不影響在家中隔離的青年大學生對社會實事的關注。但是,互聯網是具有很強的雙面性。各種各樣的混合信息泛濫成災,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起步和引導階段。對他們來說,識別各種信息是一項巨大的考驗。一些心懷鬼胎的人編輯和散布不良信息,加劇了大學生對未來的誤解,誤導未深入了解世界的大學生產生恐慌,并影響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多樣化的信息在網絡中被收集和放大,形成了滾雪球的效應,嚴重影響了處于形成正確價值觀年輕大學生的情緒和心理。在疫情隔離期間,大學生與外界接觸變少,社會參與度下降,他們完全依靠互聯網來共享和獲取各種信息。這種不良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大學生的理性認識。大學生的在線情緒和互動不斷增加,但削弱了他們進行正確思考的能力。
1.2信息海量與圈層交流片面化之間的矛盾
大學對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后繼者進行培養的搖籃,也是當今大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大學生作為善于接納新思想和新技術的前沿團體,他們關心熱點實時,具有獨立的人格,善于探索和學習。在疫情隔離在家的這段時間,所有人都被迫隔離在家里,只能通過微信,微博,和各種短視頻應用程序組件自己的社交圈。這種基于同齡人和親屬的圈子在大學生之間具有較高的信任度。有關疫情傳播和擴散的各種信息,例如疫情的起源,疫情的傳播途徑,感染者的治療方法,重癥患者的數量以及主要醫院接受捐贈的相關情況,這些消息來源十分復雜。然而,由于認知上的局限性和缺乏大量真實的信息,人們對疫情的擔憂和恐懼已在不知不覺中加劇。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級專業人才,大學生具有積極的思維,可以自主對新冠疫情信息進行研究,并在各自的圈子中普及疫情預防和控制知識,相對來說這樣是更具權威性的。信息在一定的圈子中傳播的權威性,凝聚了眾志成城的抗疫力量。
1.3理論知識豐富與社會實踐缺失化之間的矛盾
當代大學生正處于人格成長的可塑期,他們不僅需要啟發和灌輸式教育,還需要體驗性和體參與式教育。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是通過社會實踐完成的。通過社會實踐不僅可以理解理論知識,而且可以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過程中。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指導學生正確邁出人生第一步,沉浸式體驗社會進步和國家的發展,感受中國強大的治理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感受處理問題過程中遇到難點時的不易性,在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人生觀,塑造優秀人格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為了防止新冠疫情的傳播,教育部在2020年明確規定,春季學習才推遲開學,所有的人都不能外出或聚會。全國高校貫徹“停課不停教”的精神,積極開展網絡教學。在這個階段,大學生不能與外界接觸,參加社會實踐,只能通過互聯網學習各種知識。另一方面,互聯網上的信息既復雜又混亂,表現出多種不可預測和突發性。如果不能及時消除不正確信息對大學生的影響,將對大學生正確思想觀念的形成產生極大的不良影響。
二、后疫情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點
作為一種總體背景,新冠流行對不同國家和不同階級產生了很大程度的影響。在后疫情流行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逐漸展現出了新的局面。顧名思義,所謂的疫情流行后時代指的是“疫情流行過后”的階段。 在這里,這意味著新冠肺炎的流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疫情防控從全面嚴格化變成了正常化,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們的生活開始慢慢恢復到正常狀態。
2.1云上思政成為后疫情時代的新常態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通過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的面對面交流來進行的。在這種疫情的背景下,高校主動落實“停學不停課”和“停課不停學”的教學精神,改變了傳統的線下教學方式。迅速從實體教學轉變為在線教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部基于微信,官方帳戶,網絡直播等進行。根據國家教育部的要求,高等學校使用新媒體技術主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正確可行的。例如,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和《人民日報在線》聯合組織了“全國大學生防疫思想政治課”宣傳黨中央的疫情防控決策和。疫情控制效果,講有關疫情的科普和防疫的知識以及科普法律知識等信息,教育和指導大學生不要散布謠言或簡單相信謠言,并為居家在讀的大學生提供獨特的“云思想政治”課堂。引導大學生堅定政治信仰,培養愛國主義,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抗擊疫情的精神”。如果過去的在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是創建高質量的在線平臺,強調教育內容的形式的豐富性和透徹性,那么在當今后疫情時代,如何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優勢來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技術高度融合,提高“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化,是后當今政治思想政治教育要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2.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重點
這種疫情的突然流行對人們的影響是深遠的。它限制了我們的外出方式,更改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在流行初期,大學生對疫情充滿了焦慮和恐慌,對學習和未來就業的擔憂和焦慮嚴重影響了年輕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由于病毒的傳播迅速和潛伏期長的特點,面對每天更新的數據,一些大學生對病毒和死亡感到恐慌和恐懼。網上有關于疫情的各種不良信息,大學生正處于接受高等教育的階段,但尚未進入社會,并且缺乏區分信息的能力,這實際上增加了恐慌的心理。在后疫情時代,高校應協調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推進,深入融入學生的生活教育,努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結束語
總的來說,這一疫情的流行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的新思路和新機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以當前經驗為基礎,要有長遠眼光,在危機中培育新機遇,在變化中開拓新局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在疫情流行之后,這也是提高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新起點。
參考文獻
[1] 林夕寶; 余景波;宋燕.后疫情時代發揮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能研究[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04-25
[2] 滕立新; 李曉溪; 牛琴.后疫情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應對[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1-20
[3] 許冬紅.后疫情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把握與實踐路徑[J].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0-08-25
[4] 接劍橋; 張馳.后疫情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價值研究[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1-01-15
[5] 祁萌.后疫情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向調整研究[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2-20
[6] 張偉; 李靜.后疫情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點[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4-15
[7] 王邵軍.后疫情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建設的理念轉變與對策[J].中國高等教育.2020-06-03
2901501705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