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華
摘 ?要:裝備保障質量與作戰任務成功完成存在直接影響。如何提高裝備保障質量,構建完善、先進裝備保障管理體系已經成為“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關注的重點問題。本文在確定新形勢下聯合作戰裝備保障新特征、新要求的基礎上,就聯合作戰裝備保障體系構建策略進行探究,意在提升裝備保障能力,為聯合作戰順利開展奠定良好保障基礎。
關鍵詞:裝備保障;聯合作戰;保障能力;體系建設
引言: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基于信息化技術在各軍種作戰中的推廣應用,軍事行動空間范圍不斷擴大,聯合作戰理念從“分域聯合”向“跨域聯合”轉變,聯合作戰質量、層次、效率大幅度提高。面對聯合作戰新趨勢,對裝備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保證聯合作戰任務順利看展,切實提升我國軍事斗爭能力,應明確認知新形勢下聯合作戰裝備保障新特征、新要求具有全面了解,并以裝備保障能力與質量提升為目標,加強聯合作戰裝備保障體系建設。以下是筆者對聯合作戰裝備保障問題的基本認知,意在拋磚引玉。
1新形勢下聯合作戰裝備保障的新特征與新要求
信息化戰爭是未來戰場主流形式,而在信息化戰爭中聯合作戰占據重要地位。基于近些年聯合作戰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聯合作戰理念征象以“作戰域”為作戰力量著力點轉變,這在一定程度上使聯合作戰裝備保障給予了新特征、新要求。
1.1新特征
對新形勢下聯合作戰裝備保障新特征進行歸納,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保障內容愈發復雜:基于信息技術在武裝裝備領域中的推廣應用,裝備技術領域水平大幅度提升。聯合作戰過程中涉及到的武器裝備呈現出多樣性、復雜性、綜合性特征。例如,傳統技術裝備與現代技術裝備并存;不同水平(超高、高、中、低)技術裝備結合;陸、海、空武器并存;聲、光、熱、磁、電技術武器結合等[1]。面對技術改革速度的不斷提升,聯合作戰裝備保障內容將趨向更加復雜且綜合性發展。
(2)保障空間范圍擴大:面對聯合作戰行動空間的進一步開拓,其裝備保障空間范圍勢必不斷擴大。加之,“分割包圍”、“大縱深迂回穿插”、“精確打擊”、“區域控制”等戰略戰術的靈活、大量應用,要求聯合作戰裝備保障應做好“多法通、及時走、靈活動、應急快、防范強”[2]。
(3)保障效率要求提高:聯合作戰行動空間范圍廣闊、戰場態勢變化迅速、裝備損耗量量大。因此,為保證聯合作戰任務順利、成功完成,避免裝備故障、損害等對聯合作戰形式的不利影響,對武器裝備補充、武器裝備搶修等時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4)保障力量逐漸增多:聯合作戰中涉及到的作戰力量較多,各作戰力量均有獨屬于自身的武器裝備,而同種武器裝備又分為多種規格、類型。這就需要配備相應裝備保障力量負責裝備管理、提供、維修等工作,以滿足聯合作戰對裝備保障管理的要求。此外,武器裝備供求機制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使民營企業力量逐漸滲透到裝備保障中,這在一定程度上對聯合作戰裝備保障管控增加了難度。
1.2新要求
基于新形勢下聯合作戰理念、模式發生的改變,對戰裝備保障提出了新要求。例如:(1)聯合作戰裝備保障能力需要與聯合作戰機動反應特征符合,避免主戰裝備、保障裝備協調不足等問題,制約聯合作戰快速反應,影響戰場局勢。(2)聯合作戰裝備保障建設應避免質量與效益矛盾沖突,即通過裝備保障理念、方法、制度、模式等創新改革,在確保裝備保障建設質量的基礎上,盡可能見底投入成本,提升裝備創新、使用、維護等效益。(3)聯合作戰裝備保障能力需要滿足聯合作戰戰術與裝備技術發展需求。相對于裝備建設而言,裝備保障能力建設明顯滯后,導致保障能力供應與保障能力需求不相符。因此,加強聯合作戰裝備保障能力,縮短其和裝備建設之間的距離是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間關注的重點問題。
2新形勢下聯合作戰裝備保障體系構建策略分析
面對新形勢下聯合作戰裝備保障的新特征與新要求,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落實裝備保障體系構建策略,進一步提升聯合作戰裝備保障能力,促進我國軍事斗爭準備工作優化發展。
2.1更新聯合作戰裝備保障觀念
實現裝備保障能力建設與裝備建設同步發展,是保證裝備保障工作作用有效發揮的前提和基礎。針對當前裝備保障能力建設滯后于裝備建設的現狀,應在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中給予聯合作戰裝備保障能力建設高度重視。對此,需要進行觀念更新,保證聯合作戰裝備保障工程的科學、有效、快速、優質開展。基于經驗歸納總結,可知聯合作戰裝備保障能力建設過程中應遵循整體規劃、因地制宜、層層遞進等原則。即圍繞“為什么?”、“怎么做?”、“誰去做?”、“做咋樣?”等問題,進行聯合作戰裝備保障頂層設計,為裝備保障各項工作組織開展提供準確依據。與此同時,在建設過程中應根據總目標進行細化分解,在保證各階段、各環節工作順利完成的基礎上,做好銜接與協調工作,以保證質量和效益協調發展。
2.2完善聯合作戰裝備保障規范
聯合作戰裝備保障工作的組織開展離不開相應制度與規范支撐。因此,在進行保障體系構建與保障能力提升時,應加強規范與制度建設,確保各項工作開展的有序性、規范性、合理性。對此,可根據既有規范、標準,如《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裝備保障綱要》、《裝備綜合保障通用要求》、《后勤保障分析過程國際標準》等,結合聯合作戰裝備保障特征,進行規范和制度完善[3]。
2.3創新聯合作戰裝備保障模式
目前針對聯合作戰武裝保障新特征、新要求,各軍事強國紛紛探索適合其特色的裝備保障模式。對現有聯合作戰裝備保障模式進行分析,發現統分結合保障模式、聯勤保障模式、軍種分體保障模式是較為常見的幾種模式。就統分結合保障模式而言,強調裝備保障過程中,對相同裝備進行統一管控,由各軍種負責所使用的武器裝備的管理、搶救、維修。就聯勤保障模式而言,強調成立轉向裝備保障機構,由其對各軍種武器裝備進行統一保障,該模式實現了裝備保障力量整合,適用于聯合程度高、軍隊規模有限的聯合作戰裝備保障中。我國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裝備保障模式創新,提升聯合作戰裝備保障能力。
2.4加強聯合作戰裝備保障防衛能力
聯合作戰條件下,裝備保障行動不僅需要具備保障能力,也需要具備防衛能力,以實現聯合作戰裝備保障綜合實力提升,從而更好迎合聯合作戰的快速機動反應,規避武裝保障行動與聯合作戰戰術脫節等問題發生,為聯合作戰任務順利完成提供強有力武裝保障支持。
結論:
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聯合作戰裝備保障問題已經成為聯合作戰改革關注的重點問題,也是強軍戰略實施下亟需攻克的現實課題。新形勢下聯合作戰裝備保障具備了新特征、新要求。因此,有必要加強理念創新,從多層面落實聯合作戰裝備保障體系建設措施,以切實提升聯合作戰裝備保障能力,促進我國作戰裝備保障工作優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高子龍,劉麗龍,隋大鵬,等.新形勢下武器裝備保障體系建設研究[J].艦船電子工程,2020,40(10):5-7+37.
[2] 紀卿震,黃宇,王川.集團軍跨域應急作戰裝備保障能力建設研究[J].國防科技,2020,41(03):62-66.
[3] 宋太亮,高龍,閆旭,等.改革裝備保障管理體制,提高裝備保障質量效益[J].質量與可靠性,2019(04):7-10+15.
245450170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