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南方學院
為紀念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國務院批準從2009年起,將每一年的8月8日設置為“全民健身日”。而我國當代的運動健身已經逐漸變為了一種引領時尚的運動,并且在我國的各大高校教學中也增設了一些相應的運動健身項目和運動保健知識課程以及供大學生運動健身的器材設施,進而促使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紛紛加入了運動健身的行列。但是,對于我國的大學生而言,他們缺乏專業的運動健身知識,致使他們在對運動健身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在運動健身的過程中也存在很多的盲區和誤區,如此不僅對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影響,而且還會對其家人朋友帶來困擾。基于此,本文就對目前我國大學生運動健身存在的誤區進行調查分析和研究,并給予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針對北京的某一院校學生采取隨機抽樣調查,調查人數總計100 人,之后再從100 人中抽取50 人,經過統計分析和邏輯分析對結果進行研究。
雖然現階段我國大學生對運動健身都比較熱愛,并有大多數的大學生在校內就開始了運動健身,但在其運動健身過程中仍舊出現了諸多的誤區,甚至男生和女生在對運動健身方面也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因此,下面通過一組調查數據來對大學生運動健身的誤區進行分析研究。如表1所示。
從以上的調查報告中可以看出,有幾項的選擇率均都沒有超過50%,其中,認為在減肥的時候可以選擇部位減的人數占據18%,認為力量的訓練可以對減肥效果造成影響的占據38%,認為在經過運動之后就應該停下來靜止休息的人數占據了8%,認為在跑步過程中無論穿什么鞋子都是可以的人數占據12%,認為在對運動健身項目進行選擇時閱專業的就越好,這部分人數占據了14%;而選擇率超過了50%-80%的,其中包括大家對健康的關注程度,這部分人數占到了64%,選擇健美操對減輕體重有良好效果的占據58%,覺得晨練具有眾多好處的占到58%,對于減肥應該先進行有氧運動后再利用器械進行鍛煉,對此方法認可的占到72%。而究其原因則是在社會和家庭環境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對運動健身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因此,大部分的大學生在進行運動健身的時候都是根據自身的感覺來進行的,就像是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先進行有氧運動之后再進行力量訓練可以達到很好的健身效果,但其實不然,應該先進行一個初步的熱身活動之后再進行關于力量方面的訓練項目,最后再進行有氧運動。

表1
大多數的大學生認為應該先要做有氧運動之后再進行力量的訓練,這樣就可以達到減肥的效果。但事實并非如此,而是在進行有氧運動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運動的強度。通常是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70%以上的時候,這時候再進行力量訓練可以有效燃燒體內脂肪,最后在進行有氧運動,但如果將有氧運動放在最開始,那么就會降低自身的肌糖元儲備并消耗掉自身的力量,從而導致體重不減反增的情況。所以,要先進行力量的訓練,而后在進行為有氧運動做好充足的準備。
對于健美操而言,是大部分大學生都比較喜歡的一項運動項目,但通過對那些參與健美操運動大學生進行調查發現,他們對健美操減體重的看法不一。其原因是不同階段的健美操訓練會有不同的效果,當他們在完成了健美操的鍛煉之后,體重開始就會出現下降趨勢,而下降的原因則是消耗了太多脂肪,這個過程通常會保持3-4 周的時間;而之后體重就不會再下降,反而出現回升的現象,這個過程通常會保持5-6 周左右的時間;最后肌肉會變得發達,而體重也有增加但依舊保持在正常的范圍之內。屆時學生就會發現自己的身體變得勻稱。可見,進行健美操運動是無法實現減體重的效果的,通過健美操只能減掉體內過多的脂肪,促使肌肉群變得更加緊繃,使瘦弱的身體變得結實。
教師應該結合體育教學的需要以及學生的認知實際等,科學創設體育競賽活動,綜合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全面發展學生的體育技能。首先,在大學體育運動鍛煉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單一性的競賽,在競賽過程中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表現自我,積極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通過這樣的體育競賽活動,有效培育學生勇于拼搏的精氣神,不斷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如田徑的百米跑、跳遠、跳高等項目具有培養學生拼搏精神,挑戰自我身精神,永不放棄等良好精神。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團隊合作式的體育競賽活動,在體育競賽活動中以小組為單元,不斷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不斷培育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足球、籃球、排球、接力跑、拔河等項目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配合能力,體驗合作的快樂和成果,為今后職業發展中的合作發展打下基礎。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定期組織體育競賽游戲,像“足球賽”“籃球賽”“乒乓球比賽”“羽毛球比賽”“游泳比賽”和“射擊比賽”,為比賽表現出色的學生獎勵榮譽證書、獎章和文具等獎品,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團隊精神,而且有助于樹立學生的榮譽感,引導學生堅持運動鍛煉,不斷提高個人體育技能。其次,必須合理解讀體育精神,塑造學生永不放棄、團結合作、遵守規則、吃苦耐勞、艱苦奮斗與頑強拼搏精神。與此同時,教師應深入研究各種體育項目訓練中的思政因素和體育精神,以便于促進體育教學和思政教學的有機融合,更為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再次,教師應協同學校廣泛增加運動項目,在繼承傳統項目的基礎上開辟專業運動場地,例如為學生提供專業性籃球場、足球場、滑冰場、射擊室、瑜伽社、體育館等,從而為體育教育改革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群體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不盡相同,有的學生喜歡羽毛球和乒乓球,有的學生愛好打籃球,有的學生熱衷于踢毽子和跳繩,有的學生喜歡練中華武術,也有學生喜歡踢足球,很多女生喜歡做瑜伽和健美操以保持良好的身材。
提高大學生運動健身效果,做好大學體育教學工作,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定期進行訓練,科學培育學生良好的體育態度,不斷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一方面,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定期開展訓練,不斷提升學生體育訓練成效,不斷優化學生的體育素養。未來的職場是有規則的,若學生在職場發展過程中不尊重相關規則,不僅難以獲得升遷的機會,可能會面臨著被淘汰的命運。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依托于有組織的、有統籌的體育教學工作來提升和優化學生的規則意識,引導學生充分尊重體育規則,在規則的指引下來開展體育訓練以及其他活動。另一方面,在大學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還應該著重優化學生的體育態度,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態度。
綜上所述,從調查的結果分析可以看出,大學生在進行運動健身的時候還存在諸多的誤區,對運動健身相關的知識沒有充分的認識。再加之受到社會和家庭環境因素的影響以及運動健身常識的誤導,促使大學生在運動健身運動中一味的根據自己的感覺進行,而忽視了對運動健身的正確認識。因此,在對大學生的運動健身進行指導教學時,教師務必要將運動健身相關理論知識傳授于學生,讓學生明確如何正確健康的進行運動健身,從而達到預期的運動健身效果,避免學生因理論知識不足而踏入運動健身的誤區,當教師發現學生出現運動健身誤區的時候要加以糾正,從而讓學生可以進行有效的運動健身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