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希
摘要:原衛生部在 《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中將護理人才定位為急需緊缺專門人才,提出要大力培育護理人才,合理擴大護理專業招生規模,加強護理隊伍建設。護理工作和生命安全直接關聯,需要護生在校期間掌握牢固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從事護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但計永利等、臧爽、宗勝藍等的研究發現,不論是普通大學生還是高職生,或是臨床醫學專業、護理專業學生的學習投入基本處于中等水平。可見,醫學生的學習投入問題值得重視。本研究擬通過了解大專二年級護生學習投入的狀況,總結特點,掌握促進學習投入的因素,從而制定相關的措施,提高護生的學習投入,對進一步提高護理教育教學質量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那么今天,本文也是從護理專業大學生性格優勢的主要四個方面來進行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護理專業;大學生;性格優勢;調查研究
對于護理專業的大學生來說,他們需要比普通的醫學工作者有更多的耐心和堅韌,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勝任護理工作者的工作任務。心理資本的四要素和學習投入之間是相互影響的,而四要素分別為耐心、希望、樂觀和堅韌。同時,個體的某些人格特征對學習投入也有影響。近年來隨著積極心理學的興起,人們更關注人的積極心理能力。性格優勢是當代積極心理學領域所提出的一個核心概念,是指任何一種使人們持續地向著對自己、他人和社會有益的方向思考和行為的心理過程。性格優勢本身就是一個積極心理的指標,可以有效預測自身的健康發展。那么下面,筆者就自身的相關經驗,來談一談護理專業大學生的主要性格優勢。
一、樂觀
當前,社會眾多的醫學工作者都存在的一個主要性格優勢,那就是樂觀。這對于護理專業的大學生來說也是一樣,他們也是眾多醫學工作者中的一員,只不過他們從事的是護理康復方面的工作。不同于傳統的醫學救治工作,護理工作大部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許多患者會喪失信心,認為自己已經沒有辦法在康復,他們對未來充滿著悲觀的情緒,而正是這樣的情況下,許多護理專業的大學生都養成了樂觀積極的好性格。他們通過樂觀的心態來感染得病的患者,讓他們能夠對自身身體健康的恢復,充滿希望保持樂觀的心態。而這種樂觀的心態,也能夠幫助患者更好地恢復自己的健康。
二、堅韌
眾所周知,護理康復過程是一個漫長且長期的過程,他與傳統的醫學救治有很大的區別,他更多的體現在細水長流的護理和康復過程中。因此,這對于護理專業的大學生來說,也是一個較為漫長且煎熬的過程。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護理專業的大學生都具備堅韌不拔的性格優勢。他們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去面對這樣的一個較為長期的護理過程。同時,他們自身堅韌不拔的性格優勢也會感染到患者,幫助患者能夠更加堅定的去面對自身的疾病,從而更好地更快地去恢復。
三、有耐心
對于護理專業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未來走上工作崗位之后,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患者,而對于當前社會來說,許多患者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不僅會困擾著他們自己,同時也影響著護理工作者。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護理專業的大學生就需要培養自己耐心的好品質,在面對患者的一些困難時,能夠迎難而上,并且有足夠的耐心去應對患者,滿足患者的需求。
四、充滿希望
對于醫學工作者來說,他們最重要的性格優勢,就是對一切事物充滿了希望。試想一下護理工作者每天的任務就是護理患者,而大部分得了病的患者,他們自身的情緒都受到了相應的影響,大部分都是較為低落的。而在這樣的情況下,護理工作者充滿希望的性格,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到,他們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能夠恢復健康的,從而對康復和護理過程充滿著希望。這樣一來,患者與護理工作者之間的關系也就更進一步,患者也會更努力的去配合護理工作者的護理工作。
結語
以上,就是筆者對護理專業大學生的主要性格優勢進行了相關研究和探討,但在實際的護理專業大學生的性格優勢調查過程中,其實還發現了除了上述四個方面以外的性格優勢,例如誠實正直善良等特點。并不是所有的護理專業大學生都具備以上四種性格優勢,但是他們都或多或少地擁有其中的幾種性格。這不僅是護理專業這個專業優勢所賦予學生的,同時也是社會護理行業對于學生的要求。許多學生一開始也并不是擁有這樣的性格,也是在后天學習或工作的過程中慢慢形成的。那么作為護理專業的大學生,也需要懂得這種性格優勢,對于他們自身的幫助,不僅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同時也能讓他們在就業的過程中脫穎而出,形成他們自身的閃光點。因此,護理專業大學生應該更加重視對自身性格的塑造,幫助自己形成良好的性格。
參考文獻
[1]計永利,臧爽,高原,等. 醫學本科生學習投入與消極完美主義思想的相關研究[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5):1-10.
[2]臧爽. 不同年級本科護生學習投入情況調查[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32):8058-8059.
[3]宗勝藍,濮麗萍,沈思媚,等. 高職護生學習投入現狀及與學業成就的關系[J]. 衛生職業教育,2014,32(22):109-110.
[4]Mccullough ME, Snyder CR. Classical sources of human strength:Revisiting an old home and building a new one[J]. JSocial Clinical Psychol,2000,19(1):1-10.
(山東協和學院?山東?濟南?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