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圓
“我們在大戰大考中經受住了考驗。”2020年對遼寧省來說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為剛剛企穩的遼寧經濟增加了變數。不過,經過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經濟運行逐季回升向好,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0.6%,經濟實現正增長,最終得以穩住基本盤。2021年1月28日,在遼寧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遼寧省長劉寧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遼寧省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履行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聚焦補齊“四個短板”、扎實做好“六項重點工作”,繼續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形成扎實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生動畫面和宏大場景,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經濟發展成果的取得來之不易。2021年遼寧要重點做好十個方面的工作,排在首位的就是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牢牢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主動服務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不改革就談不上發展。老工業基地歷史包袱重,體制機制障礙多。2021年遼寧再次強調要繼續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堅持市場化改革,把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起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國企的成敗關乎遼寧經濟命脈。2021年,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被提上了日程,遼寧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抓好華晨集團司法重整,推進本鋼等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破解“投資不過山海關”難題,遼寧的選擇是,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擺在事關全局的戰略位置,全面優化營商環境。以“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為指向,全力優化發展生態。推進“放管服”改革向縱深發展,實現“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全鏈條、全流程下放行政審批權。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一網通辦”達到全國先進水平。依法保護市場主體權益,堅決整治破壞營商環境問題。
“‘成本競爭力強這幾個字,意義很深。”遼寧省政協委員、沈陽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彥表示,只有真正把成本降下來,才能吸引更多的企業到遼寧投資興業。
不創新,遼寧經濟就沒有前途。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振興發展加快向效率變革和創新驅動轉變,遼寧提出,加快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積極爭取國家級創新平臺和大科學裝置在遼寧落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和跨界融合;完善科技體制機制,實行“揭榜掛帥”,努力攻克新材料、精細化工、高端裝備制造、半導體芯片制造設備和工業基礎軟件等領域“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全社會科研經費投入增長7.5%;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優化升級“興遼英才計劃”等。
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是遼寧省2021年的又一項重要工作。在遼寧省政協委員、遼寧省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工程中心黨組書記、主任張震看來,遼寧是國家的重要工業基地,工業門類齊全,在智能制造方面,龍頭企業、科研、人才和應用場景優勢明顯,但也存在工業互聯網的推廣應用和網絡化制造水平不高等問題。為此,他建議采取三化并聯、迭代推進的方式,重點推進大多中小企業補齊數字化短板;推進規上企業補齊網絡化短板;鼓勵龍頭企業、領軍企業,尤其是高端裝備制造業企業廣泛推進人工智能等智能技術應用,補齊智能化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