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剛

[摘? ? 要] 隨著現代社會智能化、信息化飛速發展,高職院校普遍開設了物聯網應用技術、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工業機器人技術、無人機技術等“新工科”專業。文章探究了“新工科”專業的特點,并與工匠精神建立紐帶關系,提出樹匠志、立匠德、鉆匠技、創匠新四匠理念的觀點,又與“新工科”專業的課程教學深度結合,將思想觀念教育與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學習有機統一,著力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從而努力探索高職院校培育技能人才的新模式、新思路。
[關鍵詞] 工匠精神培養;新工科專業;四匠理念;高職院校
1? ? ? 高職院校“新工科”專業與工匠精神的紐帶關系
當今社會,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機器人、微信、支付寶等高新技術,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它們在各行各業以及人類的日常生活中應用越來越廣泛,對國民經濟發展發揮了極大作用。由此,對具備這些專業類別的人才,整個社會需求量是極大的。高職院校開設的“新工科”專業通常有物聯網應用技術、大數據技術與應用、新能源汽車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無人機技術、嵌入式技術與應用等專業,這類高職院校的專業以應用性、實踐性為主,培養的學生應具備一定的專業操作技能和開發應用能力。
工匠精神是一種文化、一種靈魂、一種傳承。德國的工匠精神體現為“專注、精致、創新”三點,日本職人文化的精神總結為“認真、敬業、負責”。我國古代工匠精神《詩經·衛風·淇奧》則表現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職業院校需要工匠精神的培養來提升學生的軟實力,工匠精神通過職業院校的傳承和創新而不斷升華。故應在學習和教育中培養工科高職院校學生的工匠精神。具備“工匠精神”的高職學生,具有吃苦耐勞、精益求精、愛崗敬業、團結合作的精神,其核心競爭力和軟實力是顯而易見的!
2? ? ? 在高職院校“新工科”專業提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四匠理念
李克強總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恪盡職業操守,厚植工匠文化,完善激勵機制,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勵機制,培育眾多“中國工匠”。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既要抓教學又要抓思想品德教育,工匠精神正好是這兩者結合體的產物,應大力在高職院校宣傳,運用工匠精神將學生培育成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扎實過硬,思想品德意志力頑強的技術工人。本文提出樹匠志、立匠德、鉆匠技、創匠新的工匠精神,簡稱“四匠理念”,通過“四匠理念”在高職院校的實施和開展,使學生初步具有品質精神、職業精神、團隊精神、創新精神等多方面的能力。下面對“四匠理念”逐一進行簡述。
(1)樹匠志
志就是志向和目標。目標是自己奮斗的航標,人在每個階段可能有不同的理想,但作為高職學生應有自己的志向,因為他們是我們國家后備產業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主要來源之一,肩負建設祖國的重要使命。“新工科”專業邏輯性強、抽象、技術復雜,駕馭和掌握難度大,只有樹立工匠的志向,才能克服實踐及學習中的重重困難,才能攀登高峰。
(2)立匠德
品德、品行是一個人的靈魂。高職學生除了具備一個人的基本品德外,還應具有深厚的愛國情懷和愛國思想,具有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信心。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術工人的重要場所,應落實國家政策,將學生培育為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大學生思政德育樹立的好,他們在“新工科”專業的學習中就有動力有韌勁,能靜下心像工匠一樣學習和領悟高新專業的精華。同時工匠的品德可以使學生在職業素養、職業情操、職業意識等方面具有很強的實力。
(3)鉆匠技
樹匠志、立匠德是鉆匠技的前提條件,在此基礎上就應有鉆匠技的精神。作為“新工科”專業的學生,應具有學一個專業,愛這個專業的努力學習、刻苦鉆研的工匠精神。如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課程涉及傳感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等多領域知識,屬電子信息類交叉性強的專業;工業機器人涉及工業機器人的結構、工業機器人的運動學及動力學、工業機器人的控制、工業機器人系統、工業機器人的編程語言等。
在知識的海洋中,學生應用工匠精神里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品質,掌握這些專業和駕馭這些知識。如“蛟龍號”上的“兩絲”鉗工顧秋亮,國產大飛機首席鉗工胡雙錢,都是工匠精神的楷模,鉆匠技的航標人。
(4)創匠新
一個事物只有不斷創新,才有活力,才有發展空間。古代工匠精神通常泛指精通掌握某種手工技藝的能工巧匠,一般涉及單個范圍。而現代工匠精神就是要有團隊協作的工匠創新精神。“新工科”專業體系復雜,涉及面廣,知識更新速度快。這些領域,除了自身能力的要求以外,還需要集體的力量,團隊協作思想和意識,傳統手工作坊式單個工匠手藝已不適應現代工匠精神的要求。
3? ? ? 四匠理念應與高職院校“新工科”專業的教學有機結合
2020年9月16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要把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充分運用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將工匠精神這一歷史文化資源很好地運用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中。以下對理論和實踐教學與四匠理念的有機結合,分別進行說明。
(1)四匠理念應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中開展
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四匠理念,它不是單一的比如初中高中的思想教育與基礎知識教育的結合,而是將專業知識和技能知識與思想教育有機結合,四匠理念的觀點非常符合高職教育的特點和特性。表1和表2是“新工科”專業(部分)理論和實踐課程,從表中可以看出新工科專業涉及計算機、數學、機械、電子、通信等多個領域。這些專業知識面廣,學習難度大,邏輯性強、實踐性要求高。故在教學上除了常規教學方式外,我們應不斷創新,尋求突破口,四匠理念在新工科專業教學的引入是很符合實際的方法。
(2)四匠理念在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中分階段開展
在“新工科”專業的基礎課程教學中,比如思想道德修養、高等數學、電工基礎、電子技術、計算機基礎等課程,應將樹匠志、立匠德的理念和思想引入教學中。大一學生,雖然已具有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卻是不完善和不系統的,這時在課堂教學中推出樹匠志、立匠德理念,時機是非常恰當的。這樣在進行課堂基礎課教學的同時,又培養學生思想品質、理想追求的精神,可盡早促成學生職業素養的形成。
在“新工科”專業的專業課程、實踐課程教學中,比如C語言程序與設計、路由與交換技術、數據結構、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編程、嵌入式接口電路、機器人技術綜合實訓、無人機操控實訓、ARM系統應用等課程,應將鉆匠技、創匠新的理念和思想引入教學中。大二大三專業課程、實踐課程陸續開設,學生在具備初步基本知識、初步職業觀念的基礎上,應在專業課程、實踐課程教學的同時,鉆研這些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同時,創匠新能很好地應用在“新工科”專業。“新工科”專業是很大一個平臺,特別是程序設計、網絡應用、系統開發等,需要團隊協作多人合作參與,具有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才可以保證任務和功能的實現。
4? ? ? 結? ? 語
“新工科”專業的教學與工匠精神之間的結合,筆者認為對高職教育工作者們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課題。“新工科”專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創新有魅力,而工匠精神最大優勢就是有底蘊和內涵,當這兩者有機結合,尋找到切合點時,其潛在的效果是無法預料的。本文只是對這方面進行了膚淺的研究,理念和觀點還很不成熟。但我們堅信,只要我們朝著這個目標不懈地努力,定會有開花結果季!
主要參考文獻
[1]楊紅荃,蘇維.基于現代學徒制的當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職教論壇,2018(5):27-32.
[2]王壽斌.工匠精神的理性認知與培育傳承[J].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6):1-5.
[3]肖群忠,劉永春.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J].湖南社會科學,2015(22).
[4]平怡.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培育途徑研究[J].知識經濟,2018(7):169-170.
[5]李杰超.高等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道德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