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蔚
[摘? ? 要] 在大數據背景下,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進一步轉為具備信息技術能力的管理會計人才,管理會計信息化教學是時代與社會的共同需求。因此,高校如何將管理會計課程與信息化教學有機融合已成為會計專業教學改革中的關鍵問題。本文將通過分析高校管理會計課程教學現狀,提出管理會計信息化教學設想及其實施保障。
[關鍵詞] 管理會計;信息化;教學改革
1? ? ? 我國管理會計應用現狀
管理會計是一門融合管理學與會計學的綜合性學科,隨著企業對管理會計的認識與應用日益提升,管理會計受到更多的重視。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從傳統財務會計人才轉向管理會計人才。管理會計的目標是幫助企業進行最優決策,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所以,價值的創造與維護是管理會計最為重要的核心理念。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從國外引進管理會計以來,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際應用都積累了一些成功經驗。通過對我國部分企業在管理會計應用情況的調查研究發現,大中型企業對管理會計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績效評價和管理會計報告分析的應用較多。但是,由于管理會計在我國的起步較晚,且受外界環境因素和企業內部阻力所影響,在中小企業的應用上還過于片面,僅停留在資源分配和指標確定的方面。管理者還過多依賴于自身經驗,會計人員也缺乏管理會計知識。從宏觀上來看,管理會計應用在我國企業中的效果還十分有限,與預期效果相去甚遠。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無論是實踐中的應用程度,還是探索與研究中的深入程度和廣泛程度,都有很多不足,無法滿足我國市場經濟深化改革的進一步發展需求。
特別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入,對企業在管理會計應用過程中的數據收集、歸納、分析帶來了難度,進一步提出了管理會計信息化的新要求。管理會計信息化將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是管理會計應用的前提與保障。我國管理會計應用較為成功的企業,都擁有較為完備的管理平臺和信息化基礎。所以缺乏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的前提,管理會計在企業的落實是很艱難的。管理會計的許多方法都需要大量的數據處理與分析,沒有信息技術作為支撐,基本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2? ? ? 高校管理會計信息化教學的意義
《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應用信息化技術、利用信息化資源將成為提升經濟和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由于互聯網、人工智能的時代到來,傳統會計在數據的挖掘和處理上已經進入了平臺期,管理會計恰恰能彌補這種不足。而信息化是管理會計發展的必然趨勢,高校正是為企業提供這方面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管理會計課程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滿足信息化轉型需求。開展管理會計信息化教學不僅是高校的自我要求,也是社會與企業對高校的需求。管理會計信息化教學不僅體現在教學手段更加豐富,內容更加充實,課堂更加生動立體,對信息化技術平臺、優質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應用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學生可以了解時下最前沿的管理會計信息化技術手段和專業知識,使學生的思維和能力不再受到現有教學環境的局限。
3? ? ? 管理會計信息化教學現狀
管理會計信息化體系的建設不完善,導致管理會計信息化教學外部環境資源匱乏,教學結構不平衡,強調理論知識,忽略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
管理會計教學目標脫離實際,高校對管理會計人員培養側重理論知識上的灌輸,對實踐能力的要求較低。以掌握管理會計的基礎理論知識為課程的教學目標,學生缺乏實踐性和創造性,進而導致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無法應用于企業日常實踐中,這樣培養的人才與企業需求脫節,阻礙了學生今后的發展。想要培養出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就必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管理會計教學方式落后,過分依賴教師授課,教學內容多以書本為主,教學手段多以PPT為主,教師的理論框架及教學思路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與此同時,由于針對實踐訓練的課程較少,且僅流于形式,對學生的能力檢測也更側重理論知識的掌握,一些學生往往通過期末突擊的方式應試。這樣會使學生墨守成規,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沒有深入研究問題的能力。
管理會計信息化學習環境利用率低。雖然現在各高校都引進了許多信息化的硬件和軟件,但卻對學生能力培養的貢獻率不高,使信息化環境建設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局面。這種信息化環境利用率低的情況致使管理會計教學結構失衡。
4? ? ? 管理會計信息化教學設想
4.1? ?制定符合時代和社會需求的教學目標
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的應用進程,為社會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管理會計信息化人才,各大高校有著責無旁貸的義務。擬好教學目標是實現優質教學的首要條件,通過對管理會計教學現狀的分析,以培養學生具備管理會計理論素養和信息化工具實操能力為目的,強化學生創造性思維,擬定以下教學目標:①掌握管理會計理論基礎,具備可以結合實際靈活應用的能力,為進一步應用信息化技術打下扎實基礎。②具備數據處理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數據收集、整理、分析。由于管理會計信息化需要基于大量的數據,從業人員需要從數量龐大的數據中搜集有效信息,因此要著重培養和強化學生的數據處理能力。③掌握管理會計信息化軟件的基本應用,并且要注重因材施教。由于不同學生的計算機基礎存在差異,要為計算機基礎薄弱的學生在這方面提供教學保障。④具備應用管理會計信息化工具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善于獨立思考、勇于創新,樂于鉆研的學習習慣。
4.2? ?更新、優化管理會計課程內容
就理論方面而言,應引入近年來企業應用管理會計的真實案例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通過引用恰當、真實的案例與管理會計教材中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相結合,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管理會計方法在實際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理論與實際結合的能力。此外,還應在理論教學方面加入管理會計信息化相關的工具軟件以及數據處理知識,便于學生后期信息化的實踐操作。管理會計課程應增加實踐教學內容,通過用友、金蝶、諾亞舟等公司開發的管理會計軟件,將計算機及數據處理方面信息化技術融入到管理會計中。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充分幫助學生將理論與實際操作結合在一起。通過讓學生實際操作先進的管理會計信息化軟件,促使高校教學充分與社會相連接,促進學生在管理會計信息化技能的提高。
4.3? ?豐富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手段
4.3.1? ?利用信息化資源實現混合式教學,提升學生學習深度
首先,在管理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優質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如中國慕課MOOC實現線上教學,幫助學生提前預習知識,帶著問題走入教室。在線下教學過程中針對教學重點、難點進行著重講解,對學生難以理解、存在疑惑的知識點進一步輔導。其次,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對管理會計課程的微課進行線上學習,在線下教學時再將零散的知識點進行串聯,幫助學生形成知識框架。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實現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開拓學生思維,有助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4.3.2? ?應用智能化平臺,分析學情
教師可以通過在管理會計課堂中應用智慧樹、雨課堂、超星等軟件,對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數據進行分析。依托平臺數據,可以了解學生是否按時完成預習或課后作業;根據習題作答正確率及時分析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在課堂上及時做出教學調整。智能化平臺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參與感、成就感,同時幫助教師及時掌握學情,有效地保證了教學質量。
5? ? ? 管理會計課程信息化教學實施的保障
5.1? ?高校滿足信息化教學條件
首先,高校提供信息化教學環境是管理會計課程信息化教學有效實施的基礎保障。高校的信息化教學環境應包括多媒體教室、智慧課堂、實驗室機房,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課程內容,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熱情。其次,因為管理會計具有較強的實用性與技術性,管理會計課程除理論教學外,應與國內現有的管理會計信息化軟件實操相結合。例如,引進用友、金蝶、諾亞舟等公司開發的管理會計軟件作為信息化教學資源。通過對管理會計信息化軟件的應用,讓學生將實踐與理論相聯系,用信息化工具收納、整理數據,用管理會計方法處理、分析數據,更直觀和全面地認識企業實際管理會計的流程,鍛煉和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和信息化技術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5.2? ?注重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
首先,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領者,需要用信息化技能武裝自己,逐步將傳統教學模式向信息化教學模式轉變。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教師應更加重視信息化教學平臺,如雨課堂、超星等軟件的功能與操作學習,實現線上與線下、教學與輔導相結合。其次,教師要不斷提高信息素養, 以積極的心態接觸信息化新事物,結合現有課程內容推陳出新,廣泛利用優質信息化教學資源,如微課、慕課等新型教學手段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
5.3? ?激發學生信息化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利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
目前,高校的管理會計教學多以理論為主,大量的運算也是采用人工計算方式,使得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存在學習動力不足、上課過度使用電子設備思想游離課堂等現象。想要管理會計信息化教學達到預期效果,應以如何使學生融入課堂為落腳點,通過翻轉課堂、引用國內企業實際管理會計案例等教學手段,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性,有效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引領學生利用管理會計信息化技術應用收集數據、創建模型來替換人工計算方式,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實現學生信息化技術手段可操作、可利用的教學效果。
主要參考文獻
[1]卞媛媛.信息化資源在管理會計教學中的深度應用——以“本量利分析”一課為例[J].財會學習,2020(21):171-172.
[2]李小奕.高校管理會計信息化有效實施路徑[J].經濟研究參考,2015(70):85-86.
[3]俞矜慎.互聯網、云會計背景下的管理會計教學改革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1):153-154.
[4]賴泳杏.“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思考[J].中國市場,2013(1):68-6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