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有企業的發展,經營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逐漸凸顯,內部審計機構作為企業內部一種監督力量,在公司治理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提高內部審計質量問題逐漸被國有企業提上議程。本文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旨在進一步加強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建設,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免疫系統”的作用,為國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
一、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現狀分析
(一)內部審計機構設置
大多數國有企業雖然設置了內部審計機構,但內部審計機構并未獨立設置,而是和戰略發展部合稱為綜合發展部。內部審計機構一直屬于經營層主導型,直接對總經理負責,與風險合規部、資金財務部等部門一起受控于總經理。
(二)內部審計機構工作人員
由于很多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人員是從財務部門調過來的,雖然工作人員所學專業相近,但是在實際中,調過來的人員對于內部審計這項工作并不是很熟悉,并且專業素質參差不齊,導致了他們在審計工作過程中不能很好的勝任,這樣就使得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得不到保證,也無法達到公司對內部審計機構的要求。
(三)質量評價制度
大多數國有企業目前還沒有建立一套符合公司自身發展的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公司沒有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不僅影響審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也會使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審計結果的質量。
二、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國有企業,進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不但可以使企業內部審計更加完善,也可以有效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不過公司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機制在實際應用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較弱
獨立性是審計的靈魂。在內部審計過程中保持其獨立性,是審計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基礎。雖然在國有企業內部已經設置內部審計機構,但是其內部審計機構是由總經理領導的,而且與財務部、人力資源部、采購部等部門一起受控于總經理。在內部審計工作過程中常常會受到總經理、董事會等高層管理者的制約,因此無法在實際工作中實現獨立。另外,在執行審計工作時常常會和其他部門打交道,但由于審計部門與其他一些部門同時受總經理領導,所以在審計過程容易受到人情等感情因素的影響,導致內部審計的公正性無法有效發揮。
(二)內部審計考核評價體系不完善
考核內部審計工作的情況是審計工作的重要部分,其在進行考核的時候,常常會事先設置流程標準,然后依據既定的標準實施考核,最后依據考核的結果再來評定員工的工作情況。在結束考核之后,需要向上級進行反映審核的結果。如果在結果當中發現不完善的地方,則需要根據情況進行調整,提高考核的準確度。經過對我國的多家國有企業的情況進行分析,許多公司的管理層只是了解內部審計的作用,但是很少采取針對性的措施,甚至也沒有具有可行性的內部審計評價機制。
(三)后續審計效果不佳
要想對審計報告提出的各項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就需要對被審計單位進行二次審查、監督,即后續審計。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所提出整改要求常常會被審計單位所忽視,沒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如果在沒有得到及時解決的情況下,許多問題會被重復發現并且重復提及,影響到審計整改的進行。雖然國有企業可以認識到后續審計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工作量過多,使許多整改措施被積壓,沒有得到及時解決。而且許多審計人員在工作中無法顧及此類問題,使得審計整改被拖延了很長時間,嚴重影響到后續審計作用的發揮。
三、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研究對策
(一)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準備階段的質量控制對策
1、確定內部審計項目
內部審計立項目是一個講究科學性的工作,需要立足于公司現狀,從全方面的角度做好立項的工作,為后續的所有內部審計工作做好鋪墊。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充分地注意好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在立項的時候需要充分地考慮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這是非常關鍵的。每一個公司的發展都存在很大的差別,具體的問題應該具體分析。在進行內部審計之前需要充分地考慮即將遇到的一些風險,這些風險可能來自于外部,可能來自于內部。綜合而言,就是第一步應該從綜合性的角度出發,抓住立項需要注意的重點問題,最后做一份高質量的內部審計計劃。
其次,在做好內部審計計劃之后,就需要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全面調查。在這個過程當中,應該抓住審查的重點,比如審計的資金、范圍,審計的財務資金運轉等等。當然在調查的時候,步驟應該不斷地細化,只有注重各種調查的細節才可以真正達到審計的高質量完成。這個調查過程需要細致、真實,只有做好這個步驟之后,才可以為后續的審計實踐做好鋪墊,打好基礎。
最后,確定所立的項目的可行性。這個過程實質上就是對所立項的可操作性進行分析,畢竟所立項最后是需要實踐于被審計單位的,所以對于所立的項目的可操作性、可行性進行確認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2、開展審計前期調查
所謂的開展審計前期調查實質上就是指對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事先熟悉了解,做好了事先調查的相關工作之后,制定一個份相對縝密的內部審計計劃。毋庸置疑,內部審計工作之前的調查工作也是不容忽視的。
3、實施審計風險評估
內部審計人員在開展具體審計工作之前,最先進行的就應該是評估項目的審計風險,以此來保證整個審計項目的質量,管控審計整個過程。準確的評估審計項目將要面臨的風險是實施一個審計方案的前提。如果被測試的部門將來可能面臨風險的可能性較大的時候,團隊的審計參與者就應該對該部門實施更為詳細的審計,以此來讓審計的結果得到保障。最后,內部審計人員需要根據之前發現的審計風險點制定相應的審計對策,若被審計單位風險評估比較高時,為了保證整個審計項目的質量,這時候就需要內部審計人員進一步擴大測試范圍。
4、編制審計實施方案
內部審計目標引導內部審計方案一步一步地完成,審計方案是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的關鍵要素。如果審計方案設置的科學、可行、合理,則審計目標更容易順利的完成。我們還應該利用當下的幾種途徑增強審計方案的結果管理控制:
第一,要清楚審計方向,劃分審計內容。審計目標是指內部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工作時,按照先后順序需要完成的各項審計任務,審計目標為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指引方向。審計內容是指內部審計人員為了完成審計目標而做的具體審計步驟。為了可以使審計工作能夠更好的推進,在擬定審計方案時把審計內容按照審計方向做細分,而且內部審計人員需要結合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將審計內容根據審計目標進行細化。
第二,合理分配審計組。每一個審計組都是一個小的團隊??茖W的、優秀的團隊是快速、有效、順利完成審計工作的保障,要把審計組當做中心,合理的利用能夠利用的資源,分析團隊中參與者的年齡分布和他們所擅長的方向,根據具體審計內容,制定合理的方案,將不同的工作都恰當的分配到團隊當中相應的人員身上,所有人都各司其職,大家共同努力保證內部審計質量。
第三,清楚審計重點。審計重點即關鍵審計事項。內部審計人員可以根據被審計單位提供的文件,報告以及財務報表等資料仔細分析研究,找到資料中可能存在的不正常的變動,然后進一步分析發現被審計單位可能存在的違規操作,并且制定相應的應對方案。在接下來的審計工作中,審計組在審計這些問題的時候要投入比較多的人力和比較大的精力。
第四,確定審計方法和步驟。對于重點的審計內容,內部人員一定要明白“審計的方法,審計的內容”,然后著重監督管理審計的完成質量。審計組在進行項目審計時首先要明確審計工作的具體方法和步驟,讓審計人員有目標有方法的開展工作,讓每一位審計人員的審計方法和步驟盡可能的規范,避免人員主觀臆斷影響審計的準確性。
(二)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實施階段的質量控制對策
1、審計證據的質量控制
為保證審計證據高質量要求,企業應確保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審計證據的獲取要遵守規定的行為準則,審計證據的范圍要擴大化,避免證據過于單一,以偏概全,取證時要全面化,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可靠性、真實性。
第二,審計證據的獲取途徑要嚴格規范。首先要保證對審計證據的真實可靠性,在高質量的嚴格要求下進行,有目的、有規劃的進行取證,不能盲目進行。取證之前要系統分析決策,取證后要對取證材料進行系統地分析整理,嚴格按照法律規定來進行取證,如果有違法律行為則必須要有詳細的審計證據報告,并且及時備注在審計工作底稿上。
第三,獲取到的審計證據要做到及時歸整并快速理解,對審計證據進行有序整理。當審計證據過于繁瑣難以劃分時需進行整理歸納,整理歸納的同時要記錄提供證據人的信息,身份確認等。審計人員得到審計證據時,對證據進行匯總、解析時,需要按審計項目相關情況進行有序排列,經過詳細的歸納總結之后,審計證據清晰化,明了易懂。審計證據要具備一定的說服力,可以有力的證明審計項目的結論。審計證據進行歸納匯總后要進行編寫序號,標記在審計日記后面即可。
2、加強溝通交流
審計工作是一項對溝通能力要求較高的工作,良好的溝通能力不僅能夠促進審計組內部的交流,而且可以增加與被審計單位的交流,這樣,可以提高整個審計小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關于如何加強溝通交流,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消除上級和下級之間的隔閡,增加他們之間的互動。該公司的上下級之間要準時的傳遞信息,聽從上級的意見和建議,最終找出審計重點。
其次,審計小組與審計小組之間也要進行充分的溝通和交流。審計小組在進行本職工作之前要進行充分的學習,進一步確認職責分工、時間規劃、工作內容以及工作目標,確保工作人員能夠順利完成以后的工作。外審計工作過程中,公司內的審計人員不僅要進行相互溝通還要相互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順利完成審計工作。
最后,要多與被審計單位的工作人員溝通交流,在交流中發現問題,除此之外,還可以對實施審計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充分的交流,雙方可以通過及時的交流共同促進審計工作順利的,高質量的完成。
(三)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核查階段的質量控制對策
1、三級復核制度
三級復核機制也是內部審計中所存在的重要機制,三級分別表示的是部門負責人、機構負責人以及項目負責人。三級復核是指審計項目要逐級遞交,然后分層進行復核。只有這樣層層復核,各層之間相互監督,才能夠使審計結果做的更加準確。三級復核機制的核心是復核審計的意見、建議以及審計報告,輔之以底稿編制、取證和執行。在復核時,爭取做到面面俱到,所有審計內容都涵蓋。無論審計項目的審計人員有幾個,即使只有很少的人,也需要項目人責任對項目進行復核,以保證內部審計質量。
2、審計報告的質量控制
內部審計機構制定的項目結果資料叫做企業內部審計報告,換句話說,審計報告是企業內部定義結論的方式之一,是最終的審計結果,綜合體現了審計的質量。所以,項目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就是審計報告的質量。該公司在控制報告質量的時候,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要規范化調整審計報告,進一步對審計報告的整體內容進行完善。審計報告包括:審計建議、評論意見、事項職責、單位會計職責、實施審計概況、審計依據以及單位基本情況等。
第二,審計報告為了能夠保障其嚴謹性,要求非常嚴格的進行編制。首先內部審計人員提出審計意見及建議,然后征得被審計單位的同意,最后,由相關負責人簽字決定。
第三,了解相關責任。審計組長要負責保證報告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如果發現有底稿存在問題卻虛假謊報、不如實反映或者不承擔相應責任。內部審計人員要對出具的審計報告和提出的審計意見及建議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四,公開審計報告。當制定好審計報告之后要進行公布,公布的形式有多種多樣,相關單位會以多種方式進行公布,這樣可以方便相關單位對結果的了解,使審計有透明性。審計人員可以通過將相關結果制作成幻燈片的方式直觀的展現給有關單位,從而取得相關單位的支持。
四、結論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不斷的改革,使得我國內部審計工作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也使得內部審計工作在經濟生活中的地位越發重要,因為它可以為各方利益的實現提供保障,也正因為如此,導致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企業內部質量控制的情況,而且人們對內部審計質量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優化企業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不僅可以提高審計人員的工作效率,也可以改善企業的經營狀況,還可以使企業利益最大化。所以,研究企業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具有重大的意義。
作者簡介:
王文敏(1995.11-),女,漢族,籍貫:甘肅慶陽人,蘭州財經大學會計學院,18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審計學,研究方向:內部審計。
蘭州財經大學? 王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