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庫部門的工作量逐漸增大,35年來,人民銀行經理國庫服務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三T(TCBS、TIPS、TMIS)系統的發展運用,加快了國庫信息化進程,使國庫會計核算進入了一個高度電子化的發展時期,在財、稅、關、庫、銀以及上下級國庫之間形成了數據共享和國庫業務的網絡化實時處理,切實提高了國庫服務工作的效率和政府對財政資金的調控和使用能力。
關鍵詞: 信息化;國庫監管;檔案管理;風險預警
一、國庫信息化的影響
(一)優勢
1.事后監督職能得以有效發揮。國庫信息化,使事后監督人員節省大量人工清點和核對的時間,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簡單的復核、校對、翻閱和查對賬簿的監督方式,改變以往重表面復核、資料整理,追求全而細、忽視監督重點,輕風險關聯與國庫資金風險的審查方式,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傾注于業務的規范性,使事后監督職能定位于“把好國庫會計核算質量關,防范國庫資金風險”,充分發揮事后監督職能,提高事后監督效能。
2.減輕了檔案管理的工作量。國庫信息化最明顯的優勢就是節省了大量紙張使用,一方面減輕了事后檔案管理人員繁重的整理、裝訂、歸檔工作;另一方面節省了存放這些資料的空間,緩解了日益緊張的檔案室保管壓力。
3.日常規范性差錯明顯減少。由于紙質稅票、財政撥款憑證、退庫資料等紙質憑證和附件的相繼退出,每日國庫部門移交給事后監督的紙質資料相應減少,因此,在以往監督中發現的附件張數差錯、附件上的各類印章不全或與預留印鑒不符等規范性差錯也明顯減少。
(二)挑戰
1.國庫監督子系統中風險預警不健全。事后監督工作的著眼點不僅在于發現問題,查找差錯,更應當注重風險隱患的監督,真正發揮事后監督的風險預警作用,從而充分有效利用監督成果。國庫業務逐步電子化,但因制度執行不力、責任落實不到位、管理不到位、操作人員的業務素質、過失等原因出現不合規的操作導致資金風險的因素仍然存在。
2.判斷相關信息資料準確性難度增大。隨著國庫信息化建設不斷深入,國庫業務系統接收的業務逐步以電子數據的形式代替,不僅增加了監督的難度,而且受各種條件的制約,部分業務的相關資料可能不再提供給監督人員,導致監督人員對一些問題缺乏直觀性,難以進行實質性判斷。
3.國庫監管與業務發展需求不匹配。隨著網絡信息化的普及橫向聯網推廣運行,國庫業務已基本實現電子化,事后監督人員對商業銀行系統、稅務系統、財政系統等變化情況及信息掌握的不全面或對金融方針政策掌握有限,致使監督效果不佳。
二、存在的問題
(一)事中監督方面職能弱化。一是制度有待完善。隨著國庫業務核算電子化不斷發展和創新,國庫業務電子化將逐步取代手工業務,而目前僅僅出臺了一些業務操作方面的制度,相應的事中監督制度及監督標準還需要進行相應的補充完善。二是監督重點有待明確。在國庫信息化模式下,國庫監督的對象由紙質憑證轉變為電子憑證信息,業務人員僅需選取信息進行銷號,處理結果為系統自動產生,事中監督程序大大簡化,僅憑人力對電子憑證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全面人工審核難度較大,因此需對事中監督工作重點重新進行明確。三是監督方式有待更新。當前信息化趨勢下,業務憑證信息通過聯網方式進行傳輸,且以電子信息形式存在,系統會自動對電子信息各要素進行審核與控制,人工監督職能被大大弱化,事中監督方式、過程發生了改變。
(二)系統參數不能自動同步更新。目前,國庫各系統之前信息可信性自動傳輸,但是各個系統參數需要分別維護更新,系統之間參數未能實現自動同步更新。例如,在實際工作中,財政支出無紙化系統人行端口經常出現數據校驗失敗的情況,而90%都是提示預算單位代碼不存在,原因是由于財政部門在發送信息時在無紙化系統財政端口中加入了新的預算單位,但由于系統無法同步更新,導致無紙化系統人民銀行端口中數據缺失校驗失敗。解決這一問題需要人行國庫先在TCBS系統中維護新增預算單位(法人代碼參數),然后手工導出預算單位代碼,再將此代碼導入國庫端無紙化系統中手動同步,最后手工重新檢驗生效,此過程嚴重影響資金運行效率。
(三)信息不對稱導致財政資金監督困難。一是代理銀行集中支付系統缺少財政庫存信息,導致辦理集中支付業務時支出金額與財政庫存脫鉤,易出現庫存透支現象。二是現行“3T”系統與支出無紙化系統均未導入財政預算計劃,國庫部門無法對財政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有效監督,存在撥款、退庫超出預算計劃的風險。
三、啟示
(一)強化事中監督效能。一是根據國庫電子化業務發展的進程,結合實際及時修訂國庫相關制度,對國庫業務監管的方法、監督的標準以及監測的風險點方面均進行優化,明確監督的職責和方式,統一監督的標準和流程,以國庫標準化建設為目的,切實提升國庫事中監督質效。二是明確規定國庫事中監督重點,對相關崗位監督職責進一步規范,確保對國庫業務信息的處理過程符合內控制度要求,處理結果符合真實有效原則。三是完善國庫監管系統功能,研發事中監督系統,對國庫會計核算業務處理流程進行實時的動態監控與預瞀,最后由人工審核修正,建立以“機控為主,人控為輔”的新型事中監督機制。
(二)加快系統參數同步更新建設,實現信息對稱。一是深化各系統之間的對接程度爭取早日實現系統參數同步更新,減少人工干預,降低操作風險。二是設置預算計劃導入模塊,實現撥款與預算計劃實時比對,為財政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強化財政預算管理職能,保障國民經濟健康穩定運行,完善庫存信息提示功能,杜絕財政庫存透支與商行墊付資金風險。
(三)進一步優化事后監督系統。充分利用TSIS國庫監管子系統,不斷優化監督子系統,目前電子化監督具有快捷、準確、高效的特點,避免了人為判斷易出現經驗型錯誤等問題。為了使國庫監督子系統在事后監督工作中發揮更可靠、更準確、更全面的作用,國庫監督子系統有待于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以實現監督系統與被監督數據的全面共享,實現有效的監督和控制。
金昌市中心支行國庫科王娟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