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川教育出版社多年來緊隨教育發展趨勢,為廣大師生提供多種專業教輔。隨著社會教育觀念的成熟和國家對教育事業的扶持,四川教育出版社獲得良好的發展機遇,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圖書出版效率、市場化圖書拓展和數字出版方面進步顯著,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重提升,為其他教育出版社的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關? 鍵? 詞】四川教育出版社;改革;創新;營銷
【作者單位】陳光,齊齊哈爾大學文學與歷史文化學院。
【中圖分類號】G239.2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1.013
四川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川教社)成立于1983年,以“ 傳播文明,服務教育”為宗旨,主要出版教輔、教育學術圖書以及教育普及讀物,是西南地區大型中小學教輔和學術圖書出版基地。成立至今,川教社共出版國家及地區教材500余種,涵蓋“中小學教育改革與實驗叢書”“諸子百家智慧寶庫”“科學思想文庫”等諸多題材,曾榮獲中國圖書獎、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中國品牌教輔等獎項,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2019年,川教社營業收入7.8億元,凈利潤達3.66億元,相比于2011年利潤增長了5倍之多,總體經濟規模在全國圖書出版單位排名第十,在全國地方圖書出版單位排名第三。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行業普遍遭受重創,出版業的生產與銷售受阻,面臨嚴峻的存亡危機。在此背景下,川教社營業額逆勢增長,2020年上半年的銷售碼洋達到4000萬元,同比增長1600%[1],實現了經濟效益的同步提升。
川教社成立至今的30多年里,始終以嚴謹的專研態度策劃教輔書籍,為讀者提供了多種內容優質的圖書,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隨著國家各項教育政策的推行和高新技術在出版領域的融合發展,川教社抓住機遇,以教育出版為中心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擴展了川教社的圖書出版范圍,并結合數字出版贏得了眾多讀者青睞,為其他教育出版社的發展提供了借鑒。
一、川教社的發展契機
隨著互聯網及電子媒介的快速發展,人們的閱讀方式日益傾向于數字化,嚴重擠壓了傳統出版業的發展空間。而教輔因其特殊性受到較小影響,銷量保持穩定的上升趨勢,為川教社各項創新改革措施打下了堅實基礎。
1.社會教育觀念成熟,教輔需求量大
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教育有助于個人提升文化素養,實現人的社會價值,進而推動社會進步。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國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社會教育理念逐漸成熟,人們日益重視下一代的教育,愿意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更多資金。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1.26萬所,在校生1.54億人[2]。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教輔用書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學生可以通過教輔得到科學有效的學習指導和知識補充,教輔受到廣大家長與學生的青睞,由此激增了教輔書籍的需求量。中國產業信息網的數據顯示,2019年,教輔碼洋規模為209.61億元,同比增長20.45%,成為圖書市場碼洋規模僅次于社科類和少兒類的第三大品類,可見,教輔用書的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2.出版環境繁榮
四川地處我國西南腹地,歷史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出版資源為其奠定了出版大省的基礎。據統計,四川省共有16家出版社,數量在全國各省市中位居前列。為進一步加強四川出版的影響力、全面振興四川出版,四川省政府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勵引導四川從出版大省向出版強省轉變。2016年,四川省委提出振興四川出版工程,加大對出版企業和部門資金的投入力度,從選題策劃、精品出版、數字出版等方面為出版企業的發展指明方向。在政府和出版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四川省總體圖書銷售收入從2015年的11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21億元。其中,一般圖書出版單位盈利從2015年的300萬元增長到2019年的2.08億元,實現了68倍的高速增長[3]。2020年,四川省委和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出版工作推動四川出版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四川出版提出了新目標,并持續加大對四川出版的扶持力度,推動四川出版邁入全國出版的第一方陣。
在健康有序的出版環境和教輔用書的廣闊前景下,川教社順勢而為,從自身優勢出發進行改革,以日益完善的書籍種類和創新機制引領新時代教育出版社的發展方向。
二、新媒體時代下川教社的良性發展
隨著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科技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人們開始對圖書品質提出更高的要求,視覺體驗更為豐富的數字化讀物爭奪了公眾閱讀的大量時間,傳統出版物的讀者群開始分流。在此背景下,川教社立足自身優勢,圍繞教育出版主業,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創新措施,在新媒體競爭中凸顯自身優勢,實現了良性發展。
1.抓效率:統籌出版保障“課前到書”
作為新華文軒旗下的出版單位,川教社教育類書籍的策劃出版經驗豐富。在新華文軒的業務整合方案中,川教社被定位為教育產品研發、管理及生產平臺,策劃出版了《中小學教育改革與實驗叢書》《現代教育理論》《陶行知研究》等在全國范圍內具有影響力的大型叢書,惠及廣大師生群體。這一定位改變了以往教輔書籍出版分散在各出版社的無序局面,將各類目錄教輔書籍的出版資源整合于一體,集中歸入川教社,出版效率和社會效益明顯提升。為完成“課前到書”的任務,川教社建立了一套完備的質量與效率保障體系。通過對內部工作組織和運行方式的調整及時追蹤出版流程,對出版產品進行評估、優化和升級;同時,川教社根據產品需求程度統籌安排印刷順序,實施錯位生產,確立了“教材優先、上目錄產品優先、報訂數大或往季銷售數大的產品優先、假期作業優先、無修訂或修訂量小的品種優先、可控性好的品種優先”等原則,以專業有序的出版模式落實教育主業,使產品品質不斷提升。因此,川教社在教輔書籍出版領域的品牌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
2.重改革:市場有熱度也有溫度
集中系統的教輔書籍出版在不斷提高川教社整體效益的同時,也限制了川教社對市場化圖書的探索。隨著圖書市場書籍種類多元化以及讀者閱讀興趣的轉變,川教社逐漸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并積極尋求改革方案,進一步提升教育服務能力。
2018年底,川教社組建四個分社,明確各分社業務范圍,要求各分社面向教育細分市場自主經營。基礎教育分社立足于教育出版服務,以多元化的教育教學需求為重心;學術分社貫徹“高、精、新”的出版理念,精心策劃高端學術產品和主題出版類書籍;北京分社則以豐富的出版資源為基礎,確立“雙收益”的市場化目標,以科幻、冒險等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出《這就是化學》《恐龍少年·邢立達少年閱讀》等系列圖書,向青少年讀者科普生物、地理方面的相關知識;文教分社的出版范圍則更為細致,面向少兒群體推出題材多樣的文教繪本,出版《我的第一套拼搭科普書》3D模型系列、《折紙大師心靈解壓系列》,滿足了當下童書市場益智類圖書的需求。川教社的改革措施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突破了以往單一的出版類型,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各分社的工作熱情。2020年,川教社提出“泛在悅讀”理念,旨在通過出版名著類、啟蒙類、科普類和學術類圖書引導讀者培養廣泛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習閱讀的積極性。在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行下,川教社不斷完善教輔書籍出版體系,其市場化圖書也迸發出了強大的活力,川教社從一個小社成長為年銷售碼洋超13億元的強社。
在策劃出版市場化圖書之余,川教社始終以教育者的心態關注社會,積極承擔社會責任。2008年汶川地震期間,川教社在15天內出版了《驚心動魄的七天七夜》,以連線采訪和實地走訪的形式詳細介紹災情,鼓勵幫助災區人民,給他們以精神慰藉。2020年,川教社發布新書《青年戰“疫”》,展現了華西青年醫療隊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卓越表現。
3.爭創新:高新技術為教育出版賦能
川教社社長雷華表示:“創新的體制機制、優秀的人才隊伍是我們社永葆發展活力、動力的不竭源泉。”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川教社與時俱進,創新出版理念,將高新技術與圖書相融合,吸引了大批讀者的關注,使川教社的發展邁上了新的臺階。
2015年,川教社基于“教育出版+互聯網”思維,在短時間內完成了數字業務的基礎建設。隨著對讀者有聲書的市場接受度不斷提升,川教社整合傳統文化精粹,在喜馬拉雅、蜻蜓FM等平臺上線有聲書,線下則在書中利用二維碼技術為讀者提供增值服務。讀者可以通過掃碼獲取海量電子資源,獲得更豐富的閱讀體驗。川教社還推出了高中AI融媒教輔,通過圖像識別、語音合成、自適應算法引擎等技術,設置自動批改作業、學習方案個性化定制等功能[4];同時,川教社融合AR技術實現書籍圖片的動態立體展示,使讀者以更直觀的方式積累知識,有效增強了讀者的學習興趣。此外,川教社打造川教學習APP,圍繞小學語文、數學和英語教材,在APP內配套設置“語文預習”“語法精講”“漢字聽寫”等43項功能,并配合每日打卡、背單詞PK等游戲環節提升用戶黏性,使學生在樂中學,有效減輕了教師及父母的輔導壓力。
三、川教社成功經驗的總結與借鑒
川教社的成功不僅得益于教輔書籍廣闊的市場需求和寬松的出版環境,還與其自身勇于開拓創新的川教精神密切相關。從統籌出版到各分社自主經營,從堅守傳統到打破常規,川教社展示了其敢于創新、勇于擔當的品牌形象,為其他出版單位做了良好示范。
1.拓展營銷途徑,提升品牌影響力
近年來,川教社在努力提升產品質量和出版效率的同時,通過多種營銷方式增加圖書曝光度,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圖書銷量。在線上,川教社建立網站,根據圖書種類設置瀏覽導航功能,面向大眾推薦重點書籍和版權輸出書籍,并提供電子書資源供讀者免費在線閱讀。此外,川教社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和微店,及時發布新書推薦和線下活動預告等信息,增強與讀者的有效互動。在線下,川教社在上海書展、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等大型書展上頻頻亮相,在天府書展舉辦“泛在悅讀品牌推廣會”,為新書市場預熱,并舉辦新書分享會、科普游戲活動,進一步擴大川教社的影響力。與此同時,川教社還積極投身各類公益活動,關注貧困地區的青少年兒童,通過捐贈書籍的形式為貧困地區兒童送去知識,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彰顯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新媒體時代,出版單位應增強互聯網思維,借助新媒體優勢制訂全方位的營銷策略,利用微博、微信社交軟件以及抖音、嗶哩嗶哩等大眾喜好的平臺拓展圖書影響范圍。出版單位還要將AR技術融入線下活動,增加與讀者的互動頻率,依靠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定位消費人群,實現營銷信息的有效推廣。
2.增進部門合作,完善出版資源
信息化時代,增強企業間的合作能有效凝聚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從而提升服務質量。為提升國家素質教育水平、培養更多優質人才,川教社積極推進與不同企業和教育部門之間的合作。在技術上,川教社與上海進馨網絡科技公司達成合作,幫助其解決數字融合出版方面的困難。在內容上,一方面,川教社同中國科學研究院、新華社、課堂內外雜志社等建立合作關系,聯合教育專業人士保障書籍內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另一方面,與四川省內名校錦城一中、成都七中、神州天立教育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在校本教材、教育理論、人才培養和實習交流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為川教社未來的發展提供穩定的銷售渠道。
出版單位應當以發展的眼光合理規劃出版社的發展方向。首先,明晰自身市場定位,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其次,圍繞自身特點,學習借鑒其他優秀出版單位的進步經驗,增進與出版單位的交流合作,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最后,增強信息資源整合拓展能力,深入挖掘資源價值,為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
3.加強策劃能力,保障出版質量
盡管當下讀者的閱讀媒介發生變化,但內容質量始終是讀者關注的重點,內容為王依然是出版單位堅守的重點。為保證高質量教輔的穩定輸出,川教社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質量保障體系,反復對既有產品進行質量評估和優化。為充分了解市場與客戶需求,川教社的編輯與發行人員前往全國各地進行市場調研,根據市場信息進行選題策劃與組稿,并依托自身擁有的教育資源和合作學校的科研成果及時更新書籍內容,為師生提供更專業細分的圖書。
在媒體融合的當下,出版單位一是要應關注市場需求,通過實地調研和大數據技術等方式了解讀者的閱讀興趣和關注點,滿足讀者個性化的閱讀需求。二是要組建一支高質量的編輯團隊,提高選題與審查標準,保障書籍出版的質量。注重編輯隊伍的專業化建設,定期對編輯人員進行培訓,激發編輯人員的創新活力。三是要深度挖掘加工出版資源,提升書籍的增值服務,拓展書籍內容,優化讀者閱讀體驗,增強出版社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凈利潤在全國上市出版企業旗下出版社排第一,四川教育出版社是如何做到的?[EB/OL]. (2020-07-02)[2020-11-09]. https://baijiahao. baidu. com/s?id=1671004501975950558&wfr=spider&for=pc.
[2]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 (2020-05-20)[2020-11-09]. http://www. moe. gov. cn/jyb_sjzl/sjzl_fztjgb/202005/t20200520_456751. html.
[3]從部分虧損到掙下21億? 你知道四川出版有多拼嗎?[EB/OL]. (2020-06-30)[2020-11-09]. https://baijiahao. baidu. com/s?id=1670914670755859908&wfr=spider&for=pc.
[4]李婧璇. 川教社:疫情中何以悄然雄起[N].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0-06-30.
[5]陳丹. 我國出版社數字出版發展策略及商業模式探析[J]. 出版發行研究,2009(1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