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娜 張燕
【摘要】? ?2015年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中國聲樂藝術史》是一部集專業教材和大眾閱讀于一體的精品力作,反映了出版社專注于專業出版、精品出版、品牌出版的發展特色。文章以《中國聲樂藝術史》為切入點,從內容策劃、編輯出版、傳播推廣三個角度分析圖書出版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關? 鍵? 詞】《中國聲樂藝術史》;中國故事;音樂出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作者單位】張曉娜,石家莊學院音樂學院;張燕,石家莊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中圖分類號】G239.2;J616【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1.028
《中國聲樂藝術史》(張曉農著,余篤剛編)以遠古時期傳統聲樂藝術發源至21世紀現當代聲樂藝術發展為研究視域,通過全方位探索和旁征博引式跨文化闡釋,對中國聲樂文化的價值內涵與演變過程進行探究和總結,集史學、文學、藝術學、美學、民族學等多學科研究視野于一體,傳遞了中國聲樂藝術背后蘊含的文化圖景和審美象征,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傳承與弘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是新時代的發展主題,《中國聲樂藝術史》以獨特的區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為基底,對中國文化進行多姿多彩的闡釋,為讀者展現了一幅多元、立體、全面的歷史文化畫卷,為中國藝術傳播、中國文化交往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作為一本聲樂專業學科教育圖書,《中國聲樂藝術史》還對復合型聲樂藝術人才培養起到積極作用。
一、內容策劃應與時合轍
我國聲樂藝術文化涵蓋面廣,無論是民間戲劇、說唱歌曲還是宮廷音樂,都屬于傳統民族聲樂藝術范疇。作為一個多民族聚居國家,我國傳統聲樂藝術具有鮮明的區域性特征:既有江南小調的溫婉多麗,也有西北曲藝的粗獷豪放。這些源自無數先輩物質實踐和精神實踐的藝術精髓,從產生到成熟歷經了數千年的傳承積淀,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出版作為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和歷史重任,做好民族傳統聲樂藝術的出版與傳承、弘揚與傳播工作。
基于此,上海音樂出版社以民族聲樂藝術為選題視域,以大量田野調查為手段,以區域聲樂藝術資源的多效整合為目標,推出了集專業教育和大眾閱讀于一體的《中國聲樂藝術史》,展現了出版業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1.選題立足于區域特色資源的多效整合
《中國聲樂藝術史》重在呈現中國聲樂藝術史的發展脈絡,以時間為縱軸,以聲樂載體為橫軸,對中國傳統聲樂文化進行全方位探源溯流,對中國音樂文化乃至傳統優秀文化的發展規律進行總結和闡釋。
首先,以縱深化、遞進式選題思路凸顯中國聲樂藝術的個性和共性。該書分上下兩篇共九章內容,上篇選題范圍從遠古時期到明清階段,下篇選題范圍從近代學堂樂歌到當代聲樂,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聲樂藝術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也體現了各階段、各區域聲樂藝術的豐富多彩和鮮明特色,層層關聯又面面俱到,展現了中華文化延綿不絕、和而不同的特征。
其次,該書以跨學科的方法整合內容資源,強化選題的精與廣。任何一門學科研究或文化探尋都不應孤立存在、各自為營,而應多層次、跨學科闡釋內容,提升信效度。該書在編寫過程中結合了史學、文學、社會學、文化學等多種學科研究方法,對特定社會歷史背景下的聲樂載體進行全方位解讀。如在宋元詞曲的介紹中結合儒學思想整合聲樂藝術資源,為專業教育、大眾閱讀甚至跨學科文化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2.策劃格局宏大,延伸性強
《中國聲樂藝術史》作為一部藝術通史,凸顯了選題的延伸性和完整性,以恢宏的格局對聲樂藝術進行科學架構,這與作者張曉農教授長期致力于聲樂藝術歷史文化研究與實踐密不可分。
該書選題框架嚴謹卻不拘一格,雖然是研究中國傳統聲樂藝術,但在深度與廣度上卻呈現全然不同于以往的藝術通史研究范式。
首先,《中國聲樂藝術史》以各重要時期的聲樂藝術載體為脈絡,彰顯了中國藝術與優秀傳統文化一脈相承、步調一致的演變規律。由于選題時間跨度大,因此對內容編排的統領能力要求也高。該書循序漸進,以聲樂藝術為形式,以文化價值為內涵統領選題,為相關學術研究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參考依據。
其次,《中國聲樂藝術史》的各層次選題具有強大的延伸性,既能從同時期的不同形式聲樂載體中相互印證,又能從不同時期的相同形式聲樂載體中得以延續或創新,體現了中國文化藝術的連貫性與創新性,有利于讀者建立知識認知體系,提升閱讀效果。
二、編輯出版應與民共振
上海音樂出版社作為我國音樂出版領域的佼佼者,自成立以來推出了大量精品力作,體系完善,品牌效應明顯,備受業界推崇。《中國聲樂藝術史》作為大眾優質讀物與音樂專業教材的結合體,其成功出版離不開編輯的精心打磨,這也是優質圖書的必經之路。
1.扎根群眾,深耕細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出版業只有打造高質量的圖書產品,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的文化需求,而深耕細作則是打造精品出版物的關鍵所在。
《中國聲樂藝術史》體現了出版的精耕細作精神。
一是該書以歷史研究為切入點,無論是作者創作環節還是編審環節,均站在客觀的立場對史料進行實事求是、全面深入的客觀分析,是一部集“百家之言”于一體的中國聲樂歷史著作。書中提及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均是從學術研究的角度,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客觀進行陳述,沒有主觀論斷和人云亦云。“遇有歧義,則兼收數說”,以供讀者思考。該書從資料收集到印刷出版歷時五年,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中國聲樂藝術史的研究空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因而被業界稱為“長命書”[2]。
二是該書在編校過程中反復求證,精益求精。由于《中國聲樂藝術史》涉及大量史料內容,上海音樂出版社在編審過程中進行了多次審校,并邀請了余篤剛教授等專業領域的權威學者專家對圖書內容進行反復把關,逐字逐句斟酌,力求精準全面。正是因為“二次創作”的客觀嚴謹,賦予了該書較高的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不僅為音樂文化愛好者提供了高品質的文化食糧,也對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研究的推陳出新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
2. 服務讀者,精益求精
不斷打磨圖書產品,服務讀者,是出版機構生存與發展的根本。上海音樂出版社社長費維耀表示:“歌典是音樂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時代前進的先鋒號角,是廣大人民最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之一。”[3]《中國聲樂藝術史》的出版是踐行黨的宗旨和國家重大方針的新成果,充分體現了出版社精益求精、服務讀者的精神,也體現了上海音樂出版社在藝術出版領域深挖資源、做專做精品牌的發展思路。
精益求精還要求出版社在讀者定位上具有高瞻遠矚的發展目光。《中國聲樂藝術史》不僅與現階段國際讀者市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需求相吻合,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文明的多元化魅力。該書集合了張曉農教授和無數前賢的學術成果,經過長時間的整理編輯、核對修正、查缺補漏、反復斟酌完善,最終形成集專業教育和大眾閱讀于一體的代表性著作。
三、傳播推廣應與世同頻
《中國聲樂藝術史》以中國聲樂藝術文化為內容載體,將民族文化傳承與高等教育事業和全民閱讀推廣事業相結合,利用出版社渠道和平臺優勢做好對外推廣工作,成為現階段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走出去”的代表性成果,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1.對內助力文化傳承
作為一部中國音樂文化史,《中國聲樂藝術史》匯集了我國聲樂藝術的豐富內容,是出版社踐行傳承與弘揚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直接體現。上海音樂出版社通過跨界合作為優質圖書的推廣提供了強大助力。
早在2014年,上海音樂出版社便與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出版考級教材、專業書籍等內容進行了多次交流。近年,上海音樂出版社還與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多所高校達成了合作意愿。除了與高校合作,上海音樂出版社還與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等同行合作,為精品圖書的推廣提供多元渠道。
隨著近年數字閱讀的興起,上海音樂出版社開啟了與互聯網內容企業的跨界合作之旅。2019年,上海音樂出版社與玖月教育簽約,雙方深度合作開發中國智能音樂教育事業。《中國聲樂藝術史》也通過出版社的渠道布局,不斷拓展市場,在優質內容的支撐下通過高校和網絡平臺迅速提升圖書推廣率,發揮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者”的積極作用。
2.對外加速國際傳播
圖書出版與時代發展緊密相連,理應服務大局,回應時代關切,以國際化視野和“走出去”意識推動中國文化向世界傳播,客觀真實地講好中國故事[4]。與主流意識形態的“硬出版”策略不同,《中國聲樂藝術史》采用“以藝彰文”的“軟出版”策略,基于文化自信向國際市場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品,在向世界貢獻中國獨特的知識體系和文明多樣性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上海音樂出版社立足品牌和資源優勢,為推動中國文化國際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早在2013年,上海音樂出版社就與雅馬哈株式會社就開展VOCALOID(電子音樂語音合成)系列產品以及相關的電子音樂內容合作達成協議,這對深度開發《中國聲樂藝術史》價值,強化融合出版體系建設,加速中國文化多形態輸出有重要促進作用。2019年10月,上海音樂出版社以國際樂器展為平臺,通過圖書展銷、新書首發以及高峰論壇、音樂會等系列活動,為精品圖書推廣和中國文化國際傳播做了嘗試。目前,上海音樂出版社已與美國、日本、波蘭、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的世界一流音樂出版社簽訂了經典音樂圖書版權輸出和引進協議,對推動《中國聲樂藝術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大有裨益。
聲樂藝術是我國多元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了數千年來中華文化的獨特韻味和特殊價值。在此背景下,以出版助力聲樂藝術的傳承與弘揚,不僅為中國音樂文化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提供了有效保障,也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積極意義,是出版界同人在新時期的使命。
|參考文獻|
[1]許靜波. 儒耶·商耶·陸費逵的人文理想與職業行為[J]. 出版科學,2018(3):122-128.
[2]劉芳藝. 新時代民族音樂及相關出版探析[J]. 出版廣角,2020(16):78-80.
[3]西安音樂學院《黨旗下的誓言——為“中國共產黨入黨誓詞”譜曲》在延安發布[EB/OL]. (2019-09-30)[2020-12-12]http://www. ghzsb. cn/dxxw/21663. html.
[4]姚雯. 新時代下主題出版的新特點和發展趨勢[J]. 出版廣角,2020(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