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畏
摘要:建國以來,各方戲曲藝術工作者響應號召,不斷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使得戲曲藝術保護、推廣工作能夠順利進行。期間誕生的一大批優秀戲曲曲目,是戲曲藝術家集百家之所長,融合傳統音樂基礎所創造的時代特色鮮明的優秀戲曲佳品。其不僅在當時紅極一時,如今更是廣為傳唱。而這些曲目中的唱腔更是長期改革發展的結果。文章以戲曲中唱腔的角度為切入點,通過總結規律,將探尋一條符合當下時代背景特征的地方唱腔音樂改革發展之路。
關鍵詞:地方唱;旋律發展;改革發展
一、地方唱腔
1.1地方戲
我國幅員遼闊的國土面積和各地域迥然不同的生產生活,孕育出了三百多個劇種。戲曲藝術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的傳承者,見證了千百年來我國民眾生活的變化。人民從戲曲中獲得的,不只是娛樂需求的滿足。更多的是通過戲曲,感受到其中傳遞的仁義道德和歷史文化。但這一極具代表性的中國傳統藝術表現形式,今日卻面料瀕臨消失的發展危機。如何對地方戲進行更好的傳承與發展,是目前最具時代緊迫感的話題。
1.2地方戲唱腔
唱腔音樂是戲曲的靈魂之所在,但如今將戲曲音樂作為專門的戲曲藝術進行訓練教學的戲曲院團卻是少之又少。大部門的戲曲院團沒有相關的專業戲曲作品,推陳出新更是無從談起。因此,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唱腔音樂在戲曲中的定位。現如今,人們更習慣以地域對劇種進行劃分,如川劇、粵劇等等。但早先對于地方戲的劃分,是基于劇種的藝術特征進行的。高腔、漢腔等名稱,可以看出,唱腔音樂就是劇種最首要的藝術特征。唱腔作為一種脫胎于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其發展往往是時代的追求。只有符合時代精神的,符合人民需求的唱腔,才能蓬勃發展。
二、地方唱腔的創新
2.1在程式方面靈活創造
戲曲唱腔的創作通常是不對劇種音樂進行改變的,有限創作活動。在漫長的藝術實踐中,不同劇種發展出了其各自的標志性唱腔形式,這也是人們區分劇種的重要標志。唱腔的程式是豐富多彩的,每一種程式都有其特有的性質和規律。唱腔板式的變化,句法段落的形式以及落音、過門的形式等等都包含其中。唱腔的程式雖然具有標志性特征,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時代的發展以及不同人物劇情的不同,戲曲塑造的音樂形象也截然不同。戲曲藝術家在進行創作時,往往要結合其中蘊含的情感,在傳承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最常見的創作方式是,保留傳統唱腔的基本形式、句法、落音規律,根據戲曲音樂人物以及戲曲情節需要,對語言節奏、語調抑揚等做出變化。創新的同時,保留了劇種唱腔最鮮明的程式。
2.2在句式方面進行靈活創造
句式作為唱腔英語最基本的表現形式,通常根據人物感情安排好板式之后,才會用各種句式對唱腔進行靈活編寫。這種的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立風格的句式,可以在戲中反復使用,也可以使用樂句內部擴充或者緊縮的手法,在句式上形成變化。通常,我們將這種方式成為“加腔與減腔”。加腔擴充一般用于傳統語句不能滿足戲曲劇情需要,保持唱詞不變的情況下,對需要突出表達的部位進行擴容。另一方面,當需要對唱詞的情感進行特別突出的時候,運用詞格擴充的手法對唱腔旋律進行擴充,更能夠促進旋律的變化發展。
2.3運用旋律發展手法進行靈活創造
地方戲曲唱腔的形成與發展,是其所在地域、民眾生產生活習慣、文化背景的等諸多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地方戲曲能夠具有長久的生命力,歷久彌新,就是因為其不斷表現時代風貌,推陳出新,出現新劇目、新內容。戲曲藝術家們大膽的將音樂旋律的創作手法,運用到戲曲唱腔創作中,產生了全新的大膽的藝術效果。
2.3.1戲曲的重復
重復法是音樂創作的慣用手法,但用于戲曲無疑是一次大膽的創新。重復的旋律使得戲曲樂段形成了有機的統一體,加深了人們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戲曲更加容易被傳頌。就重復這種手法而言,并沒有嚴格的限制。根據唱腔需要以及戲曲人物情感發展,可以是嚴格的原封不動的重復,也可以進行一定改動的變化重復。可以是內部的局部重復,也可以是句段之間,甚至是間隔性重復。不同的重復,也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
2.3.2戲曲的對比
戲曲唱腔的變化,往往通過對比的手法,使得呈現情感更加飽滿。在高低強弱的對比中,戲曲唱腔塑造出豐滿的音樂人物形象。戲曲唱腔中,板式、節奏、速度等等都是對比因素。利用對比手段,諸如旋律高低的變化、力度強弱的對比以及旋律曲直的變化等等,能夠充分體現戲劇的矛盾與沖突。強烈的對比更有利于戲曲情急的推進,取得更好的藝術感染力。
2.3.3戲曲的引申
引申顧名思義就是直接摘取,或者引用選來的樂節,并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延伸。與重復不同,引申能夠引用的素材相對較少,對于節奏的控制也更加自由。但這種自由并不是隨心所欲的無的放矢,探尋旋律本身,其展開后內部往往表現出豐富的邏輯性。頂針、連環扣、魚咬尾等手法,是目前戲曲唱腔創作中最為慣用的手法。
2.3.4戲曲的形態
戲曲唱腔創作過程并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對唱詞中流露的形態運用音樂的手法加以表現和模擬。通過對戲曲音樂人物進行共情,對情節發展反復揣摩。再利用某種合適的節奏和唱詞對當時的情景進行模擬,這就是戲曲唱腔創作過程中常用的態勢模擬法。
結語
地方戲曲唱腔的改革發展不能脫離自身邏輯發展,同時也要遵循戲曲“戲劇化、情節化”的特點。我們目前已知的劇種有三百余個,能傳承發展至今日,離不開對于傳統戲曲唱腔規律的繼承。唯有在繼承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才能更好的發展戲曲音樂。
參考文獻
[1]戚文軒,管成峰.膠東地方戲柳腔的間奏音樂形態[J].北方音樂,2020(21):19-21.
[2]馮凌燕,馮鋮智.方言對地方戲唱腔節律的潛在影響分析 以湖南花鼓戲為例[J].中國戲劇,2020(09):87-88.
[3]徐鏘.地方戲唱腔音樂改革淺談——以豫劇、評劇、呂劇為例[J].戲曲藝術,2015,36(03):131-135.
(浙江省溫州市文化藝術研究院?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