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宸
摘要:網絡環境下突發公共事件處理與應對面臨著一定的機遇,但是也面臨著較大的挑戰,是否能夠充分利用互聯網這個大平臺對突發公共事件進行科學處理,是對政府職能的考驗,更是對居民自治性的驗證。文章分析了網絡環境對突發公共事件管理的利與弊,并提出一系列應對方略。
關鍵詞:網絡環境;突發公共事件;機遇;挑戰;應對方略
一、網絡環境對突發公共事件管理的利與弊
突發公共事件指的是突然發生的,與公眾緊密相關的事件,這些事件很容易產生較大的威脅或者危害。且大部分突發事件都有較強的復雜性,不同突發公共事件產生的過程、原因等都并不相同,可以將其特征總計為三個:即危害性、緊迫性、不確定性,如新冠肺炎疫情。
(一)網絡環境對突發公共事件管理的利
網絡能夠快速傳播信息,幫助公眾更好地了解突發公共事件情況,并及時做好預防。在突發公共事件發生的初期,政府可以通過網絡傳遞有關的信息,推動社會各階層統一對事件進行認識,對所面臨的困難以及應當采用的措施進行明確,并對各個層面的力量進行集結,形成合力對突發公共事件進行處理。在后期,政府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具體情況進行總結,并借助于媒體傳播正能量,能夠使公眾對事件進行詳細認識,更好地規避事件的發生,并提升防范意識,起到更好的預防作用。且通過互聯網還可以幫助公眾發表自身的見解,對事件的管理獻言獻策,推動政府更好地對事件進行治理。總體來看,互聯網能夠促進正能量信息的傳遞,使公眾更好地對突發公共事件進行了解,提升預防能力,這是極為有利的。
(二)網絡環境對突發公共事件管理的弊
網絡環境雖然能夠對突發公共事件管理帶來有利作用,提升突發公共事件管理的有效性,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共存的,其也會為突發公共事件處理帶來一定的弊端。如網絡會傳遞消極信息,并引起連鎖反應,導致公眾產生強烈的危機意識。在發生過突發公共事件之后,公眾往往處于混亂的局面中,加之網絡中的各種信息不斷充斥公眾的內心,會加劇公眾對事件的負面認識,這個時候公眾亟需政府發出公開信息對事件進行“解釋”。而如果政府所發布的信息或者輿論引導產生紕漏,那么民意就會將矛頭指向政府,對政府的信任度下降。且公眾在互聯網中所發布的觀點、意見等也會加重事件的嚴重性,如果無法做好輿論引導,勢必會產生極為嚴重的后果。
二、網絡環境下突發公共事件管理與應對的方略
網絡環境加劇了突發公共事件的復雜性,在為政府解決和處理突發公共事件帶來有利作用的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不利作用。對此,我們必須要正確認識網絡,構建科學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提升總體管理的有效性。
(一)構建輿情監測機制
輿情監測關系到突發公共事件的治理效果,只有科學對輿情進行檢測,才能夠深入了解民意,因此應當構建輿情監測機制。通過構建預警監測機制能夠對突發事件進行及時了解和監控,適應新形勢需要,第一時間對問題進行解決。具體來看,可以采用如下的檢測流程:構建樣本庫——抓取民主帖——清洗數據,對真實輿情進行還原——計算指數或者定量模型——對分析報告進行撰寫。通過這些流程,能夠對輿情進行清晰了解,不過由于其中涉及到復雜的內容,很多數據信息需要得到整理和深入分析,所以應當由專業的輿情分析師進行詳細探究,根據以往輿情事件經驗的總結以及規律等得出結果。
(二)構建危機應對機制
突發公共事件一般發生的較為突然,沒有前兆,且較為緊急,需要在短時間內快速對事件進行處理,所以必須要提前構建危機應對機制,這樣一旦發生危機能夠及時啟用程序,維護社會的穩定。具體來看,相關部門可以依據具體的網絡輿情構建三級預警機制,并針對于每一個級別的預警機制構建對應的措施,在危機發生之后快速確定級別,并及時啟用措施。為了提升危機應對的有效性,還應當對媒體進行運用,傳遞正確的信息,化解公眾的質疑,最大限度地化解危機的負面影響。要確保所構建的危機應對機制較為科學,符合地區的實際情況,并定期組織相關人員開展模擬演練,熟悉流程,更好地提升危機化解的效率。
(三)構建科學的問責機制
問責機制也是突發公共事件處理中的重要機制,在發生突發公共事件之后要及時對責任進行追究,分析事件產生的原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為以后更好地預防危機做好準備。還要對事件從發生到解決整個過程的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危機應對的流程,明確優勢和不足,并對不足進行改正。當前我國所采用的突發公共事件問責機制一般具有四個方面的特點,即體制內問責、領導問責、政治問責、事后問責,這樣雖然也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這樣的問責機制表現出一定的滯后性,應當更新理念,構建協商問責、個體問責、事前問責、平行問責等特征的機制。
(四)構建專門的網絡環境突發公共事件管理小組
網絡環境下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往往伴隨著諸多復雜的影響因素,且一旦發生突發公共事件,公眾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而失去理智,所以應當構建專門的網絡環境突發公共事件管理小組,以針對于網絡環境進行科學維護,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信息流通的概率,避免居民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這需要各個地區結合現實情況構建小組,可以從有關的政府部門抽出來人員組成網絡環境突發公共事件管理小組,在日常工作中小組成員主要負責輿情跟蹤,通過互聯網對公眾的情況進行了解,并構建突發公共事件處理機制。而在發生突發公共事件之后,小組則啟動應急機制,按照流程對網絡進行監管,避免不法人員發布虛假信息,確保公眾能夠獲得最真實的信息。
三、結束語
網絡環境下突發公共事件面臨著更大的不確定因素,對事件的處理難度更大,應當從構建輿情監測機制、危機應對機制、問責機制以及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小組等方面進行努力,通過系列措施的構建不斷提升突發公共事件處理的水平。
參考文獻
[1]陳震,宋紹成.基于我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文獻挖掘的重大疫情防控策略研究[J].情報科學,2020,38(08):103-111.
[2]趙發珍,趙官虎.大數據環境下面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一體化治理研究[J].電子政務,2020(05):28-38.
[3]趙發珍.我國突發事件中的應急情報研究——一個文獻綜述[J].現代情報,2020,40(02):168-177.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陜西?西安?7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