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民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幅度的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與此同時,生態環境污染問題變得越來越嚴峻,各種因素(自然災害、交通事故、違法排污等)使環境污染事故數量越來越多,相關環保部門需要對此進行高度重視,采用科學合理的手段處置環境污染事故。在應急監測中,縣級環境監測站是重要的承擔部門之一,對環境污染事故的處理效率起著直接的影響。基于此,筆者以鐘山區生態環境監測站為例,針對于縣級生態環境應急監測能力現狀及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此為相關學者以及從業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縣級;生態環境;應急監測能力;現狀
分類號:X92
引言:我國進入大數據時代的同時,也步入了環境高風險階段,近幾年發生的環境污染事件越來越多。環境污染事件不僅會嚴重破壞生態環境,還會造成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為此各級環保部門要對環境污染事件進行高度的重視,采用科學合理的手段對其進行處置和預防,從而保障生態環境和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根據最新國家頒發的相關文件指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已列為縣級生態環境監測站的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本文將從縣級生態環境應急監測能力存在的問題、強化縣級生態環境應急監測能力的具體策略兩大方面來進行深入剖析。
一、縣級生態環境應急監測能力存在的問題
針對于縣級生態環境應急監測能力存在的問題,筆者整理了四點,分別是:缺乏專業的應急監測人員、欠缺應急監測設備、應急監測資金不足、缺少應急監測培訓及演練,本章將一一進行闡述。
1.缺乏專業的應急監測人員
在縣級生態環境監測站中,嚴重缺乏專業的應急監測人員。例如:在鐘山區生態環境監測站中,帶編制的有十七名工作人員,而在崗工作的只有八名,而且這僅有的八名人員的工作內容不僅包括監測工作,還包括局里的其他工作。因為工作人員數量不足,所以只能進行水質COD、氨氮、環境空氣質量等常規的環境監測工作,而不能有效監測整個行政區的環境污染物,從而不能獨立且有效的應對行政區內發生的突發環境污染事件。除此之外,應急監測崗位缺乏專業的人員,在一些重要的崗位中,監測站也沒有能力建立健全替補機制,更沒有設立專門的應急監測部門,所以,只能開展一些常規監測工作,無法根據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快速制定相關的應急監測方案,更無法集中展開處理[1]。
2.欠缺應急監測設備
現如今環境監測較為復雜化,要求綜合的專業能力,包括:光學、生物學、化學、物理等,這便要求相關監測儀器必須要網絡化、系統化、科技化。鐘山區管轄的行政區內包括眾多企業,例如:污水處理、鉛鋅冶煉、煤炭開采洗選、鋼鐵、垃圾焚燒發電等,這些企業產生了眾多污染物,包括:烷基汞、有機廢水、氨等。而鐘山區中應急監測設備僅能監測二氧化碳、水質COD、甲烷、顆粒物等,不能對管轄行政區內的所有污染物進行監測,從而不能切實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嚴重缺乏應急監測設備。不僅如此,因為沒有足夠的工作人員,沒有專門的人員管理和維護應急監測儀器,所以不能很好的維護和管理應急儀器設備,導致出現藥品失效、設備故障而不能及時更換和維修。
3.應急監測資金不足
阻礙監測站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充足的資金,從而不能為監測站的工作提供物質保障,及時更換藥品和儀器設備。對于監測站來說,環境監測工作的范圍不斷擴大、數量不斷增加、技術要求不斷提高,所以對于資金的需要也是成倍的增加,而環境應急監測并沒有獨立的經費科目,且地方財務支出十分有效,所以難以落實充足的應急監測專項資金。
4.缺少應急監測培訓及演練
雖然市、區會定期展開應急演練,還會展開相關技術的學習活動,但是無論是應急演練還是培訓活動,內容缺乏一定的針對性,比較單一化,主要的演練項目也都是常規性的工作,不能有效提升應急監測能力,缺乏綜合性的應急監測培訓及演練[2]。
二、強化縣級生態環境應急監測能力的具體策略
針對于強化縣級生態環境應急監測能力的具體策略,筆者整理了四點,分別是:強化監測隊伍建設、制定應急監測預案、加大資金力度、加強應急實戰演練,本章將一一進行說明。
1.強化監測隊伍建設
第一,針對現有工作人員的實際情況定期開展培訓技術教育工作,從而切實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還可以邀請相關專家進行演講,給予工作人員正確的技術指導;第二,制定合理的獎勵制度,從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自動性;第三;增加監測崗位編制,向各大高校和社會展開招聘工作,為縣級監測站注入新鮮血液。
2.制定完善應急監測預案
想要切實提高應急監測工作的效率,就要制定完善的應急監測預案,保障預案中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明確實施條件以及實施對象,從而在面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時候,能夠及時的做出處理和反應。
3.加大資金力度
縣級政府要注重縣級監測站的工作,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相關環保部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污染情況,給予相應的資金保障和相關設備,確保行政區內應急監測工作的順利開展。
4.加強應急實戰演練
要根據縣區的實際情況,開展相關實戰演練工作,要確保實戰演練工作有一定的針對性,使工作人員對應急監測工作的流程和內容進行全面熟悉和了解,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結束語:總而言之,在新形式下,要注重提升縣級生態環境應急監測能力,解決縣級生態環境應急監測能力存在的問題,例如:缺乏專業的應急監測人員、欠缺應急監測設備、應急監測資金不足、缺少應急監測演練等,為此,可以通過強化監測隊伍建設、制定應急監測預案、加大資金力度、加強應急實戰演練等方法,有效提高縣級監測站的應急監測能力,切實解決環境事故問題,進而造福于民,造福于社會。
參考文獻:
[1]王順寶. 新形勢下縣級環境監測站建設與管理對策[J]. 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20,40(4):71-74.
[2]龍偉. 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運行管理質量控制措施[J]. 鄉村科技,2020(6):103-104.
150550051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