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組
一、學校簡史
南京市瑯琊路小學(以下簡稱“瑯小”)創建于1934年,至今已有近90年的辦學歷史,是江蘇省首批實驗小學。1999年起,學校始創分校,2007年成立南京城區第一個教育集團,各集團校在本校的引領下迅速發展,有的現已獨立、剝離,成為新名校。目前,學校已擁有5個分校,6個合辦校,27個“小主人教育”聯盟校。
瑯小全體師生以“活躍在校園快樂每一天”的新樣態不斷前行。學校獲得了“全國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教育部語言文字規范示范校”“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等榮譽,并連續多年獲評“江蘇省文明單位標兵”“江蘇省文明單位”。2014年,學校的“小主人教育”研究成果獲得首屆國家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020年,學習獲“全國文明校園”的殊榮。
二、教育哲學
快樂做主人
三、教育主張
小主人教育
四、文化名片
(一)人物——一位童年密碼的發現者
肇始于20世紀80年代的“小主人教育”,如同一株屹立在時間里的樹,歷經40年,從一棵樹苗長成了大樹,昭示著每一個瑯小人的教育情懷。戚韻東校長作為學校掌門人,從風華正茂到華發漸生,在這里潛心耕耘超過 20 年。她擔任校長也有13年了,她熟悉學校成長的每一圈年輪,如同熟悉這里的一草一木。
1.守護童心:教育主張的堅守與超越。
2007年,戚韻東從前任校長的手里接過了重擔。對年輕的戚韻東來說,這重擔無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驗,處于高峰的瑯小怎么發展?愉快教育、“小主人教育”研究如何深入?理論和一般規律告訴我們,繼承、深入、完善、發展這樣的思路,幾乎所有的“接班人”都會形成,但真正實現的并不多。然而,戚韻東是最成功的一個。
戚韻東以她一貫的溫和從容表達著她的堅定。她依靠學校的老校長、老主任和所有教師,對學校發展的核心理念和關鍵環節進行了深入研究。戚韻東十分珍惜“小主人教育”,但并不回避“小主人教育”的實踐困惑和時代要求。戚韻東說:“從教育立場上,我們更多地是在成人視角上規劃小主人發展的規格,而忽略了作為發展主體的兒童自身的感受;從教育實踐上看,教育尚未突破當下兒童生存和發展的困境。”她認為小主人教育更傾向從心理學意義上來探討學生個體的積極情感對學習的促進。如此平實而深刻的認識來源于她對兒童深切的愛。那段時間,她每每和同事、家長甚至家人展開熱烈討論。主人如果不快樂,那還是主人嗎?瑯小的小主人如果不快樂,那還是健康發展的小主人嗎?在瑯小就讀、畢業的學生要做小主人,更要做快樂的小主人。就這樣,在這一片愉快教育思想深深扎根的教育熱土上,“快樂做主人”的理念形成了。
在課程設置上,戚韻東提出以“快樂做主人”為核心理念統整國家課程,制定和實施了《瑯琊路小學兒童公約》,開發了極具個性的小主人課程體系,設計開發了小主人個性化學習方案,豐盈學生的童年生活。在教學上,她努力構建以自主、開放、創新、愉悅為特色的“活力課堂”,將課堂作為師生重要的生命場所。在活動方面,戚韻東帶領教師努力營造自主發展的快樂成長樂園,有小主人自主發展營、小主人智囊團、小主人禮儀講解團、小主人文明崗……由她主持的課題“快樂做主人:兒童教育的本土范式研究”立項為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放飛小主人教育理想,浸潤小主人快樂童年”成為瑯小人快樂的愿景。
2.人在中央:管理理念的提煉與升華。
校長應該什么樣?在不少教師心目中,校長應該像個“領導”,有點“架子”,但戚韻東打破了教師對校長固有的想象。她坦蕩、真誠,與人交往從不懷功利想法;她熱心、周到,不論教師遇到什么麻煩或困難,她都會盡心盡力幫忙解決;她待人平等,從不擺架子、硬要求,總是認真傾聽教師的想法,再給出適當的建議……
“快樂做主人”是戚韻東的教育哲學。對學生而言,是做“小主人”的快樂;對教師而言,是做“大主人”的快樂。對于瑯小里的每一名教師,戚韻東對他們說:“我們都很重要,我們都能成長,我們都會給學校帶來變化。”
“人在中央”是戚韻東提出的學校管理理念,給予教師一份來自心靈的尊重與關愛,讓教師意識到他們是學校“重要的人”。戚韻東組建了課程研發中心、兒童閱讀中心和教師發展中心,三中心既強調革新與創新,又達成對話與融通,形成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實踐張力。活動形式上,以“名師工作室”“教師工作坊”“相約星期二”“悅讀時光”“黨群議事園”為載體,構建創造幸福的教師專業發展平臺,強化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主人意識、自主能力和快樂體驗。她虛心拜訪,特聘多位學者為指導專家,打造面向未來、主動探究、自我更新的多學科有機融合的專業團隊,為教師全面成長賦能,成就教師職業生活的快樂和幸福。
戚韻東對教師的要求很高,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作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嚴謹、恬靜、儒雅、淡定的她從未停下前行的腳步。在她的引領下,“小主人教育”這株深植在瑯小園里的大樹,更加蒼翠挺拔,感召著一代又一代的瑯小人!
(二)課程——一座濃蔭中的快樂園子
“快樂做主人”,培養集體的、學習的和生活的小主人,這是瑯小的核心理念。“小主人教育”回應的是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問題。
1.課程的快樂開發。
校本課程。從20世紀80年代起,瑯小確立了“課內為主,課內外教育教學一體化”的整體改革框架,其中一個重點是優化課程設置,由此開始,形成了一批優秀的校本課程。“快樂做主人——綜合實踐活動”“鐘靈毓秀話金陵”“小主人眼中的民國文化”等課程獲南京市校本課程評比一等獎,“小主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這一研究成果被評為江蘇省中小學優秀校本課程一等獎。
統整課程。隨著“小主人教育”的深入,瑯小的課程改革不斷向深處推進,以“槐花節”和“科學節”等為代表的“統整課程”應運而生。每年五月,瑯小娃們讀著《槐鄉五月》校本教材,嗅著校園里醉人的槐香,和文章里的小姑娘、小小子們一樣,衣襟上別著槐花,發辮上戴著槐花,口袋里裝著槐花;中午吃飯,白米飯里也拌上了槐花,槐花節上,學校準備了槐花餃子、槐花湯圓、槐花茶、槐花米糕……醉人的槐花香氣飄滿整個校園,也飄進了每一個瑯小娃的心中。統整課程體現了“課內為主,課內外教育教學一體化”的核心思想,以豐富的學習活動為學生創造了“一體化學習”的經歷,促進了學生在“槐花節”這一情境中的“一體化發展”。
一體化課程。在瑯小園里,所有的科目均要為“快樂小主人”的“一體化發展”服務。通過創造“一體化學習”的情境,確定概念性主題,引導學生調動在所有科目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以整合學習的方式來促進小主人能力的發展。以一年級開設的“我的成長新起點”課程為例,該課程以“認識”作為核心概念,課程目標的設置以新生入學的現狀和需求為基礎,以迫切需要解決的熟悉環境和人際交往等問題為突破口,以“快樂小主人培養目標”中對“快樂的小主人”的素養要求為依據,讓學生在入學后能夠盡快地認識、熟悉,用8到10周的時間形成“我是瑯小小主人”的意識。剛剛走進瑯小園的學生,先不學習課本知識,而是在“新起點課程”中感受快樂、感受溫暖,在這樣的一體化課程中,每一個學生都在爭做瑯小小主人,也都愛上了瑯小園。
2.活力滿滿的快樂課堂。
瑯小的教學改革主張基于“一體化課程”構建“活力課堂”,落實學生的“一體化學習”。“活力課堂”是第一人稱視角的課堂,第一人稱的視角是主人的視角,在這座快樂的園子里,我們倡導不論教師還是學生,每一個人都是“主人”,是平等的關系。不論是“大主人”,還是“小主人”,都滿懷著對學習的熱情,沉浸在課堂中,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的話語方式表達所得。“活力課堂”是快樂的課堂,在課堂中體會到的快樂應該是學習本身的快樂,是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的快樂。瑯小的課堂教學讓師生都真切感受到,有一種快樂來自學習。從教育的角度講,學習能量是需要激活的,因此,我們開展活力課堂的研究,并致力于開發課堂“活力因子”。
瑯小提出了四大“活力因子”:挑戰性情境、具身性活動、進階性任務、增值性評價。以“活力因子”驅動學生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對學習的規劃、實施和反思。根據小學生自主學習的實際情況,我們總結提煉了以“早知道、會安排、能落實、有反思”為內容的“活力課堂+自主學習”學習模型。
在此基礎上,瑯小還推出了小主人個性化學習平臺。這是在小主人個性化學習理念指導下開發的、架構于網絡的學習平臺。在活力課堂的浸潤下,在小主人個性化學習平臺的推動中,成就了無數由瑯小小主人自主設計與實施的學習活動,滿足了小主人在學習的方法、手段、內容、進程、評價等方面的個性需求。
3.項目研究促進小主人快樂成長。
通過小主人課程等專門性項目課程,小主人學想學的本領,做想做的事情,解決想解決的問題,提高過好自己個人“小生活”和公共“大生活”的能力。通過小主人講壇、郎郎丫丫發布臺、小主人智囊團等項目課程,小主人展示自己喜歡并自主研究的學習內容,登臺宣講、互動交流,大大提高了自主探究能力,獲得了快樂體驗。
隨著時代的發展,“小主人教育”的內涵仍在不斷拓展,教育教學的整體架構越來越清晰,課程設置及教學方式不斷創新,“小主人教育”研究的推進也在促進學校不斷發展。在靜靜的瑯琊路上,這座快樂的園子延續著快樂,創造著快樂!
(三)符號——一種童話園里的印記
瑯小以“珍視生命”為教育基點,以愉快教育所倡導的教育理念影響著學校的辦學,在不斷創新變革的教育思潮中,學校也重視“小主人教育情境協創工程”,重在銳化、彰顯學校的文化建設,以瑯小味、序列化的文化符號潤澤童心。
1.一切景語皆情語。
瑯小是校園也是花園,是教育的場域,更是學生成長的樂園。漫步其間,可觀四季常青的雪松、香樟、梧桐;可賞四季嫣然的石榴、凌霄、迎春;可品四季飄香的桂花、梅花、玉蘭。一花一木皆有情,不僅匯成勃勃生機的微環境,也進入校園“寫生+”、校園里的節氣、植物名片秀等學科特色活動中。
本部校園有一棟老建筑,集瑯小周邊民國建筑之風格,和瑯小身處民國文化之情境,凝聚著濃厚的文化情結和文化情感,被師生親切地喚作“小白樓”。“小白樓”白墻紅瓦掩映在高大、茂密的梧桐樹下,隱秘著本土文化的合力與傳承,作為瑯小標志性的建筑,是學校高位思想的起錨地,是“小主人教育”理念的搖籃,見證了瑯小近百年的愉快教育征程。樓前有一池、池中有一石,橫看成“圖”側看成“畫”,似“魚躍龍門”,似“側影將士”,又似“雄雞中國”。石上有“鯤池”二字,寓意由鯤化鵬一飛千里,激勵著瑯小師生向下沉潛浸潤,向上飛揚翱翔,昭示著瑯小師生的“鯤鵬”之志。
校園中心還有一座漢白玉雕像——“小主人塑像”。“集體的小主人”“學習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三人”緊密相依,合力托舉飛鴿。整體雕像具有向上騰躍之勢,標志著瑯小“小主人教育”的興起與發展,塑造著瑯小人“快樂做主人”的精神與姿態,表達著鮮明的教育主張和教育理想。
2.一圖一像一視界。
瑯小LOGO主體部分由標志性建筑“小白樓”和“小主人塑像”構成,“1934”字樣是學校創建的年份。在構圖上,抽象安靜的“小白樓”重在寫景,具象生動的“小主人塑像”意在寫人,交相輝映,展現瑯小教育人動靜相生、情景交融的文化基調和教育情懷。中英文書寫校名,不僅莊重大氣,更表達著瑯小作為一所名校的中國胸懷和世界眼光。LOGO的顏色是學校設定的校本色系,以“光譜三原色”紅藍綠為校園基準色,加深變淺,形成深淺兩個方向的色系,以深色三原色體現瑯小的底蘊,以亮色三原色彰顯小主人的特質。此外,學校以三個校區所在路名而命名三色,分別是靈隱粉、玉泉藍、瑯琊青,并依次呼應著“集體、學習、生活”三個方面,不僅顯現出悠久的年代感,同時射出兒童的活力與朝氣。整個標志選取和諧、美觀的圓形構圖,具有瑯小獨特的文化意蘊和強烈的視覺沖擊。
活潑快樂、充滿朝氣的卡通形象“郎郎”“丫丫”由校名“瑯琊”二字生成,是瑯小小主人的縮影,并衍生出各種校園活動的剪影。甜美、含蓄的“小蘭芽”是瑯小對外宣傳溝通的代言人,將瑯小與學生、家長、社會緊密相連。
3.一言一曲三春暉。
校報《瑯瑯書聲》為瑯小小主人營造了濃厚的閱讀氛圍,陪伴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豐富知識,開闊視野;校刊《小主人》雜志表達了“快樂做主人”這一當下小學教育的基本命題,這也是瑯小的培養目標。這兩份刊物旨在促進師生“快樂做主人”,這樣的理念跳躍在校報、校刊的字里行間,培養快樂的兒童,成就快樂的教師。
《我的校園我的家》和《童年飛翔》是瑯小園最動聽響亮的本土音符,在瑯小“教育生活”的全域內,童心鏤刻快樂的節奏,童年書寫溫暖的篇章。
瑯小的教育文化符號系統,核心理念是“快樂做主人”,是這一理念的精神賦形和物化表達。每一個符號都是瑯小教育情境的“全息圖像”,荷載著瑯小教育的意蘊,有著濃濃的瑯小味。
300450190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