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麗莉
【關鍵詞】讀后續寫;閱讀教學;情節;邏輯;語言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80-0067-02
高考英語寫作新題型“讀后續寫”的設計是這樣的:提供一段350詞以內的材料,要求學生根據短文內容,續寫一篇150詞左右的短文,所續寫短文和閱讀短文須邏輯銜接、結構完整、意義連貫,即學生不但要理解所給短文,而且在寫作時要注意上下文的銜接,做到新舊信息的融合。
筆者在指導學生答題的過程中發現,由于文本解讀不到位,不少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存在主題、情節、語言、人物邏輯與原文脫節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人物分析不到位;情節設置不合理;主題升華太牽強;邏輯銜接不合理;語言運用不協同;等等。
如何克服上述問題呢?筆者認為,既然是“讀后”續寫,那么續寫前的教學目標應落在教會學生“讀”上。因為讀后續寫用先讀后寫的方式考查學生的綜合語用能力和思維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五審”,即“審”人物、“審”情節、“審”主題、“審”邏輯、“審”語言,幫助學生有邏輯地分析和判斷文本,提高續寫短文與原文的融洽度,使得文章情節合理、語言協同、思路嚴謹。
1.巧借思維導圖,梳理人物角色。
讀后續寫的文章中,角色的設定是不可少的。故事是由人物支撐起來的,文章主題和思想是靠人物傳達的,在寫作前對文中的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以及他們在文中所起的作用都要有清晰的認識。例如:對南京市、鹽城市2021屆高三一模卷中讀后續寫的文章進行分析時,筆者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帶領學生梳理人物關系,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也為下文人物的動作、語言的續寫埋下了伏筆。
2.依托文章結構,明晰故事情節。
“讀”是讀后續寫的前提和基礎。在續寫的材料中,尤以記敘文為主,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從文章體裁特征入手,就記敘文的六要素展開分析,同時借助文章起承轉合的特點,使學生以原文情節作為支點找到續寫的生發點。例如:筆者分析南京市教研室統一編寫的“2022年高考模擬試卷六”中的讀后續寫試題。這篇名為Believe in Miracles的故事,主要情節是:作者和朋友Annette一起去加州參加一個會議,由于趕上情人節,她們決定早到一天在那里度假;在暴風雨到來的這一天,由于點不到午餐,她們打車出去吃漢堡;結果因為天氣原因餐館停電,不但漢堡沒有吃到,反而丟了手機。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呢?先讓學生明確各個段落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按照記敘文起承轉合的特點進行梳理,使學生掌握故事的發展脈絡,為下文的續寫埋下伏筆。
3.深度探尋主題,明確文章主旨。
文章中人物的關系、情節的發展都是圍繞主題而展開的,有些文章的主題可能是一條明線,但有些可能是明暗交織,需要讀者反復研讀才能參透。因此,教師要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解讀故事主旨,了解作者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對文本的深層解讀能力。例如:南京市2021屆高三學情調研卷的續寫試題,講述了少年阿爾伯特對電腦游戲非常癡迷,他可以花幾個小時的時間坐在電腦前,沉迷于收集烏龜的闖關游戲。他儼然已經成為專家,同時渴望收集更多的烏龜。一天,當他從學校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腦時,成百上千的烏龜沖破電腦屏幕來到了他的現實生活中,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呢?學生進行續寫并推斷出“少年花了大量的時間照顧烏龜,當他漸漸地忘記游戲時,烏龜便消失了”。此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篇章主旨:青少年應當遠離網絡,回歸到日常生活中來,真正美好的是現實中的生活而不是網絡。
4.明確段首邏輯,發展思維品質。
在學生續寫的情節中經常會出現邏輯性差、故事情節不銜接的情況,剖其根源,原因在于學生未重視段首句。段首句是續寫的重要提示,它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著整個故事發展的方向。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認真研讀文本的基礎上,對段首句進行分析和設問,用具體的語境再現文章的主題,使文章的首尾遙相呼應、渾然天成,這樣,學生的思維品質也在語篇布局和段落銜接中得到提升。例如:筆者教學南京市、鹽城市2021屆高三二模卷的讀后續寫試題時,首先讓學生從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理清文中Mrs. Burke、Mr. Simon、Mr. Grady、Mr. Trotta的關系,初步確定續寫文章中的人物設定,再根據續寫文中的段首句(提到“鄰居們準備提供信息”的情節)以及第二段的開頭(人們將報紙命名為《橡樹街新聞》)推斷出:正是人們凝心聚力才可以成功地將報紙辦下去,也正是辦報的成功給社區居民帶來了積極的影響。這樣的續寫因情節設計合理、語義連貫且升華了主題,因而是比較成功的。
5.積累語料素材,細審語言特色。
在讀后續寫的批改過程中,筆者發現,很多的學生由于未接受過英文原版閱讀訓練或學習詞匯、句型時不夠重視,導致續寫內容詞匯量小、句式結構單一,不能準確地把握原文的語言特點,從而未能達到續寫中的語言協同。
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出原文中體現作者語言風格的一些詞語和句式,并在續寫中進行模仿。此外,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加強對英語原版文章的閱讀,積累語料素材。例如:筆者在教學南京市、 鹽城市2021屆高三三模卷的讀后續寫中,引導學生品讀原文,感受“How did a robotic glove end up next to my dad’s vegetable garden?”“It was a kind of antigravity machine”“He’d feel like a superhero”等語句,從而知曉幽默、詼諧的語言是原文的基調,續寫的文章應沿襲這一風格并闡釋誠實品質的重要性。
(作者單位:南京市雨花臺中學)
3490500589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