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

【關鍵詞】課后服務;學生;身體素質;體育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80-0075-02
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各省市開始針對減輕學生負擔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具體如課后服務范圍、時間、課程內容、師資安排及具體的保障措施等,要求在校的5天時間均要開展課后服務,每次不少于2小時,即“5+2”模式,主要是增加學生的在校時間。那么,學生在校的這段時間里做什么,學校要安排什么內容,成為各校必須思考的問題。
“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尤為重要。現階段,學校里的“小胖墩”“小眼鏡”日益增多,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問題逐漸引起各方重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課后服務這一時間段,有效組織各種體育活動,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一、課后服務為學校體育發展提供新機遇
針對如何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學生在校的時間里安排什么內容的思考,筆者認為,只有教育理念的轉變,才能真正落實減負政策。在落實過程中,我們需要以教育教學規律為導向,按照“五育并舉”的素質教育目標,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追求,切實做好課后服務。筆者認為,課后服務時間為學校體育的發展創造了新機遇,學校可以利用課后服務時間,有效開展體育活動。
在課后服務時間開展體育活動,可以作為學生熟練運動技能、提升體質及學習健康知識的有力補充。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段要求,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分年級、分層次、系統性、個性化地統籌開展課后體育活動。例如,根據學生的興趣開展體育社團活動,針對學生的能力分層分組開展不同體育項目訓練,還可以組織一系列體育項目比賽等。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可以是體育教師、家長志愿者,也可以是外聘的專項教練。學校要做好一系列活動的配套管理,營造良好的體育活動氛圍,為提升學生體質創設條件。
二、課后服務開展體育活動的內容安排
1.鞏固運動技能,有力補充教學。
在課后服務時間開展體育活動是體育課堂的“二次”呈現。學生可以將在體育課上習得的體育動作與技能進行“二次”錘煉,通過反復練習,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在課后服務時間開展體育活動,內容的安排上要張弛有度,既要保障活動的效果又要注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2.設計運動“處方”,培養運動習慣。
在課后服務時間開展體育活動,也要精心設計教學目標,通過目標的引領,依據實際制定一定期限的體育鍛煉“處方”,讓學生在體育課內及課外活動中有意識地參加體育鍛煉。
例如,針對體育中考項目“投擲實心球”,筆者設計了以下的運動“處方”。(見表1)
3.開展體育比賽,豐富社會交往。
在課后服務時間開展體育活動可以促進學生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例如,為了更好地開展體育活動,學校在每月最后一周的課后服務時間進行年級“跳繩擂臺賽”:在體育教師的組織下,班主任的協同配合下,組織各年級學生進行跳繩比賽。通過這樣的“擂臺賽”,學生的運動技巧越發嫻熟,身體素質也顯著提高。同時,對每個班跳繩成績優秀的學生和每月的“班級運動之星”進行“私人定制展”,讓大家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以“賽”會友,能夠接觸更多的同學,擴大了交際圈,同時也培養了合作與競爭的意識。另外,學生通過參加體育活動還會加深對自我的認識,實現自我成長。
4.組織體育活動,形成體育文化。
在課后服務時間開展體育活動,以提升學生體質為目標,教師可以組織多種形式的技能與體能練習、體育活動比賽等。教師還要注意在校園中營造運動氛圍,可以進行體現體育文化的校園布置;積極組織體育節、健康周、運動會、陽光活動等,構建積極陽光的校園體育文化,營造積極融洽的體育氛圍。
三、課后服務開展體育活動的保障
在課后服務時間開展體育活動,學校應在政策法規指引下,轉變辦學理念,積極促成學校對體育相關政策的實施;應緊跟新時代體育發展的步伐,因地制宜地優化學校體育資源配置,因人而異地引進并創設校園特色運動項目,促進多種體育教學模式之間的融合;還可以給每個學生建立體質健康檔案,結合每年體質健康測試情況進行科學分析,并在今后體育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提升學生體質。
(作者單位:南京市棲霞區攝山初級中學)
3587500589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