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研究

2021-03-17 15:31:15龔強侯士兵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年6期
關鍵詞:對策大學生

龔強 侯士兵

摘 要: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大學生網絡化生存愈發凸顯,網絡思政的內涵越發豐富,網絡育人共識越發深刻,使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實踐性和協同性得到強化,為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機遇,但也同時面臨著大學生對網絡復雜環境的應對不足、思政工作者對線上角色的適配不足以及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舉措的延續性不足等多重挑戰。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在于提升大學生網絡素養、賦能思政工作者線上角色和創新網絡思政內容與模式。

關鍵詞:疫情防控常態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對策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6.028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21)06-0150-05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提高用網治網水平,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1]。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絡已成為信息傳播的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融入大學生的生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業的“最大變量”。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機遇的同時也存在重大挑戰,亟需理清新形勢下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從而推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緊抓機遇,直面挑戰,于變局中開新局。

一、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

1.大學生網絡化生存愈發凸顯

網絡化生存是指“以數字化信息網絡為主要內容的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或生活態度”[2]。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大學生學習、社交、娛樂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呈現出網絡化的趨勢。這種趨勢源自疫情防控措施帶來的空間與條件限制,而隨著網絡空間對大學生需求的承載和勝任,這一趨勢又得到進一步凸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大學生網絡化生存愈顯,這就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陣地向網絡空間拓展。對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來說,這既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發展機遇。

2.大學生網絡思政的內涵越發豐富

聶立清和王兆秦在研究中指出,研究討論多、實際行動少是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3]。教育實踐的不足使得大學生網絡思政的實踐內涵無法與其豐富的理論內涵相匹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高校把網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開展了涵蓋網絡思政課程、網絡課程思政、網絡黨團建設、網絡日常思政、網絡職涯規劃、網絡心理咨詢等在內的全方位的教育活動,例如思政名師通過網絡直播開展“思政大課”,輔導員通過網絡視頻連線與學生談心談話、對學生家庭“云家訪”,學生黨團組織開展網上主題黨日、團日活動等,極大豐富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內涵。不斷豐富的教育實踐內涵有助于高校深入總結探索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矛盾和新規律,有效地推動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革新。

3.網絡育人共識越發深刻

網絡育人是一項“涵蓋網絡技能培養、網絡發展輔導、網絡人格塑造、網絡人生提升等豐富內容的系統工程”[4],需要高校、家庭、社會的共同推動,然而在實際的教育實踐中往往是高校單方面推動網絡育人工作,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和參與十分有限。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網絡育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人心,全社會初步形成了網絡育人的共識。在高校層面,網絡成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高校更多地運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家庭層面,網絡成為子女接受教育、了解社會的重要渠道,許多家長對子女用網的態度逐漸由“堵”轉“疏”,開始積極引導子女科學地利用網絡提升自我;在社會層面,政府、媒體、企業和大眾越發意識到網絡環境是當下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維護清朗的網絡空間成為全社會共同擔起的責任。凝聚共識是形成合力的基礎,全社會凝聚起的網絡育人共識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帶來重要機遇。

二、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

1.大學生對網絡復雜環境的應對不足

第一,大學生在網絡謠言傳播中分辨力不足。隨著自媒體的發展,網絡信息傳播呈現出“去中心化”的特征,使得網絡謠言更易傳播。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各類網絡謠言甚囂塵上,其中不僅有發布者為博取眼球而編造的謠言,更有借疫情對我國制度進行抹黑和攻擊的謠言。大學生擁有較高的科學素養,能夠識破許多為博取眼球而編造的、與科學常識相悖的謠言,但當面對別有用心者精心編輯、可讀性強、隱含政治意圖的謠言時則缺乏足夠的分辨力。一方面,大學生缺乏社會閱歷、情緒易被調動,容易陷入謠言編織者的陷阱;另一方面,大學生在網絡中獲取信息具有“圈層化”的特征,容易不假思索地跟隨“圈子”中的流行觀點以及所在圈層推崇的“網絡大V”的觀點,從而喪失對謠言的分辨能力[5]。聽信網絡謠言不僅消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還會模糊理性認知,加速情緒失衡,甚至引發偏激行為。提高大學生對網絡謠言的分辨力是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破解的難題。

第二,大學生在網絡多元思潮中思辨性不夠。網絡是當前國內外多元社會思潮傳播、碰撞的主要渠道,網絡中的社會思潮良莠不齊,歷史虛無主義、民粹主義、個人主義、消費主義、泛娛樂主義等思潮對大學生價值觀持續造成負面沖擊。全民抗疫時期,“社會思潮的演變傳播更趨分眾化、大眾化、草根化,現實指向性、政治指向性更強”[6]。在此期間各種社會思潮激烈碰撞,其中雖有積極、正確的思潮,如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空前加強、生態主義思潮促進社會反思人與自然關系,但消極、錯誤的思潮亦充斥著網絡輿論場。例如個人主義思潮利用民眾對生命健康的關切,放大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對立性,煽動極端情緒和行為;民粹主義思潮在抗疫期間呈現出反智性與反權威性,以嘲諷和戲謔對抗政府權威和知識權威,不斷突破主流文化和價值認同的底線[7]。大學生瀏覽網絡信息的行為趨于碎片化和娛樂化,缺乏深度思考和思辨,而這些錯誤思潮在網絡中的表現形式又往往具有隱蔽化、娛樂化和碎片化的特征,極易侵蝕大學生的思想。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網絡多元思潮仍將持續交鋒碰撞,大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意識亟待提升。

第三,大學生在網絡倫理中道德約束力不強。互聯網具有虛擬性和匿名性,在網絡空間中網絡暴力、網絡欺凌等倫理失范事件頻頻發生,對大學生的道德觀造成沖擊。在網絡倫理失范事件中,大學生往往被網絡群體力量所裹挾,未能堅決地發聲予以反對和制止,甚至成為網絡暴力的參與者。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與疫情防控相關網絡信息成為網絡倫理失范事件的高發區,例如“成都女孩事件”、“沈陽尹老太事件”等,體現出網絡匿名化背后道德感的缺失。長期處在網絡倫理失范環境中的大學生容易模糊倫理道德的底線,走向網絡失范甚至網絡犯罪。因此,加強大學生在網絡空間中的道德意識刻不容緩。

2.思政工作者對線上角色的適配不足

第一,思政工作者對網絡思政工作內涵的認識不全面。一是對網絡思政工作內容的認識不全面,例如部分思政工作者認為網絡思政工作就是簡單地運用網絡上思政課、發布網絡文章,而忽略了網絡日常思政、網絡黨團建設、網絡心理咨詢、網絡職涯規劃等重要內容,未能意識到要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貫穿到網絡思政工作的各個方面。二是對網絡思政工作的方法認識不全面,例如部分思政工作者認為網絡思政工作就是把現實思政工作遷移到網絡空間,仍然沿用線下的工作思維和方法,沒有意識到網絡思政工作需要遵循網絡傳播規律和網絡群體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三是對網絡思政工作的角色認識不全面。《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明確規定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輔導員的九大工作職責之一,但仍有部分輔導員認為網絡思政僅僅是高校網宣隊伍的工作,或把開展網絡思政工作視為業余時間的“兼職”,未能充分認識到當前形勢下積極運用網絡開展思政工作是全體思政工作者最重要的職責之一。

第二,思政工作者對學生網絡行為特點的掌握不充分。一是對大學生網絡信息獲取的特點掌握不充分,例如信息圈層化、碎片化等特征,導致思政工作者在網絡發布的信息不能適應大學生的要求,從而削弱網絡思政的傳播力。二是對大學生網絡文化的特點掌握不充分,例如二次元文化、粉絲文化等,這些文化圈子往往具有各自獨特的規則和術語,且具有隔離排外的特征。這導致思政工作者難以在網絡中運用大學生的共同語言,從而削弱網絡思政的親和力。三是對大學生網絡表達的特點掌握不充分,例如符號化、標簽化、“彈幕化”等特征,導致思政工作者難以與學生在網絡空間形成有效互動,從而削弱網絡思政的交互性[8]。四是對大學生網絡化生存的特點掌握不充分,未能意識到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的生存方式,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導致思政工作者難以從學生的角度理解和看待網絡,從而削弱網絡思政的針對性。

第三,思政工作者對新興網絡平臺工具的運用不及時。當前網絡媒體高速發展,新興網絡平臺工具層出不窮,這些新興平臺往往能迅速得到大學生的關注和使用,但部分思政工作者未及時獲悉和掌握這些網絡平臺工具,未能把握新興網絡陣地的主動權。一方面,部分思政工作者對于運用新興網絡平臺工具開展思政工作持觀望態度,其原因既有對新生事物的抵觸和畏難情緒,也有對運用新興平臺的必要性認識不足。另一方面,部分思政工作者雖已意識到運用新興網絡平臺開展網絡思政工作的必要性,但由于缺乏系統的培訓,他們未能掌握運用新興網絡平臺工具開展思政工作的方法和規律,進而阻礙了對于新興網絡平臺工具的有效運用。

3.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舉措的延續性不足

第一,新穎的教育內容有待補充完善。全民抗疫期間,宣傳思想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把抗擊疫情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挖掘了大量具有時代性、貼近生活的教育內容。例如醫務工作者“逆行出征”的故事詮釋了愛崗敬業的擔當精神;快遞小哥汪勇等普通人挺身而出,擔當抗疫志愿者的事跡詮釋了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等。這些教育內容不僅貼近生活、鮮活具體,而且具有情境性,容易被大學生所接受。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趨于回歸常態,新穎性和情境性不足,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所下降。如何持續挖掘和補充新穎的教育內容、提升傳統教育內容的吸引力是當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進重點之一。

第二,創新的教育形式尚待持續加強。為響應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的號召,思政工作者通過網絡直播、短視頻、慕課、網絡書信等方式創新網絡思政教育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專家通過網絡為千萬大學生共上“思政大課”、高校通過網絡直播舉行線上“開學第一課”等。這些教育形式充分發揮了網絡新媒體的傳播功能,與傳統形式相比具有教育資源整合的優勢,并且符合大學生群體網絡化生存的趨勢。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時期,隨著線下課堂重新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思政工作者對網絡渠道的運用明顯下降,網絡育人陣地有所弱化,與學生日趨凸顯的網絡化生存現狀不相匹配。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思政工作者如能持續加強和優化網絡直播、短視頻等創新的教育形式,與線下思政課堂形成優勢互補,則將大幅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第三,初現的教育合力亟待維系助力。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網絡成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高校領導、思政理論課教師、輔導員等思政工作力量同時向網絡傾斜,積極利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家庭和社會也意識到網絡育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實際行動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上網條件和網絡環境。網絡育人的合力在高校、家庭和社會之間初步形成。然而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力量又表現出離開網絡的趨勢,思政理論課教師回歸以線下課堂為主的教學常態,輔導員對網絡空間的關注大幅下降。與此同時,家庭和社會對于網絡育人的意識也有所淡化,抗疫期間初現的網絡育人合力亟待維系和助力。

三、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1.積極導網:提升大學生網絡素養

第一,教會信息甄別,有效遏制網絡謠言。遏制網絡謠言的前提是對網絡信息的有效甄別,思政工作者應通過多種方式教會學生甄別網絡信息、識破網絡謠言。尤其要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將網絡謠言的特征、趨勢與識別方法等內容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等思政課堂,增強學生對于網絡謠言的抵抗力。

第二,培養思辨精神,正確對待網絡思潮。在多元思潮激烈交鋒的網絡空間中,除了事實上的甄別,還需加強學生在思想上的辨別力,培養學生的思辨精神,學會正確對待各類網絡思潮。一方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網絡空間積極發聲,及時對網絡錯誤思潮予以揭示和批判;另一方面,要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通過主題黨日、主題團日活動,組織學生對網絡思潮展開討論,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加以分析,從而培育大學生的思辨精神。

第三,強化價值導向,積極傳遞網絡能量。科學、規范的網絡行為需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和強烈的道德觀作為支撐,思政工作者要把強化價值導向和道德意識作為大學生網絡素養培育的重要內容。其一,培育學生正確認識網絡的價值,充分認識到網絡具有“雙刃劍”的性質,從而引導學生將網絡用于服務自身的發展和提高,自覺遠離網絡“垃圾”。其二,培育學生對網絡行為和現象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道德評價,從而使學生能自覺抵制網絡暴力和各類網絡倫理失范現象,主動傳播網絡正能量。其三,通過網絡引導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網絡中的傳播方式和實踐載體,不斷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性認同、情感認同和行為自覺。

2.善于用網:賦能思政工作者線上角色

第一,明晰職責定位,全面厘清網絡思政工作內涵。一是明確理論課教師的網絡思政課程職責。云端授課,師生不再同處一個課堂,而是相隔千里,學生“開小差”的難度大大降低,如果不能提升課程內容的吸引力,思政課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想要在網絡空間把理論課講好,并不是簡單地把線下教育的內容照搬到線上就可以實現的。理論課教師應把網絡思政課程作為重要職責,做到教學內容講深度、教學形式拓廣度、教學互動增溫度,講好“云端思政課”。二是明確輔導員隊伍的網絡日常思政、網絡黨團建設、網絡心理咨詢、網絡職業生涯規劃等職責。時刻保持同學生的緊密聯系是輔導員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隨著大學生網絡化生存日益凸顯,輔導員隊伍需要積極入網,使思想教育工作依據網絡傳播規律和網絡群體特征加以針對性的優化和轉變。

第二,深入調查研究,準確掌握學生網絡行為特點。一線思政工作者應主動開展調查研究并加強信息互通,從而準確掌握學生網絡行為特點。一是要調查并掌握學生網絡信息獲取的特點。面對當前互聯網碎片化、零散化傳播不可避免的大趨勢,思政工作者必須順勢而為,調查研判當前受學生歡迎的信息傳播形式和載體,如在各短視頻平臺發布微視頻、微黨課,在微信公眾號進行政策圖解等。從而有針對性地傳播思政教育內容,提高信息為學生獲悉并應用的概率,增強網絡思政的傳播力。二是要調查并掌握大學生網絡文化的特點。網絡潮流瞬息萬變,今天還在學生群體中間流行的話語,可能一周后就會過時。因此,必須時刻保持對互聯網流行元素的敏感度,自覺成為大學生網絡文化的“弄潮兒”,從而擁有與大學生網絡交流的共同語言,增強網絡思政的親和力。三是要調查并掌握學生網絡表達的特點。有了屏幕的隔閡,平常在現實世界羞于表達的學生常常會借由彈幕、表情包等方式“放飛自我”。一線思政工作者如果能為大學生搭建符合他們表達特點的平臺,那么就能在網絡空間形成師生間的有效互動,從而加強對學生思想動態的了解,更好地與學生交流互動,增強網絡思政的交互性。四是要調查并掌握學生網絡化生存的特點。唯有教師自己也積極地進入網絡世界,化解師生之間的“網絡代溝”,才能深入理解學生的生活方式和對待網絡的態度,并據此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增強網絡思政的針對性。

第三,開展技能培訓,推廣運用新興網絡平臺工具。高校應推廣運用新興網絡平臺工具并開展相關的技能培訓。一是向思政工作者明確使用新興網絡平臺工具開展思政工作的重要意義,加強思政工作者運用新興網絡平臺工具的意識。二是樹立運用新興網絡平臺工具的工作典型,從而起到以點帶面、示范引領的作用,幫助其他教師克服畏難情緒,帶動更多教師積極運用新興網絡平臺工具開展思政工作。三是系統化地組織推進思政工作力量進駐新興網絡平臺,改變以往個別思政工作者在新興網絡平臺“單打獨斗”的現象。通過大規模培訓加強思政工作者運用新興網絡平臺工具的技術水平,幫助他們把握運用新興網絡平臺的教育方法和規律。同時根據教師特長有針對性地安排網絡角色,加強頂層設計與協調規劃,充分運用現有人才資源建強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力量。

3.持續優網:創新網絡思政的內容與模式

第一,變枯燥為生動,持續挖掘時代性的網絡思政教育內容。抗擊疫情這本思政“活教材”對優化網絡思政教育內容帶來重要啟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要以此為借鑒,持續挖掘高質量的網絡思政教育內容。一是要注重教育內容的時代性。例如從扶貧攻堅、科技強國建設、國際格局演變等富有時代性的題材中挖掘教育素材,從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對教育對象的吸引力。二是要注重教育內容的親和力。以援鄂醫生日記、抗疫志愿者微博等顯示出巨大的感染力的內容為借鑒,從普通人的視角、親歷者的角度挖掘網絡思政教育內容,加強教育內容的親和力。三是要注重教育內容的情境性。例如,要使大學生在中外疫情防控成效的對比中深切體會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這種具體情境產生的教育效果遠優于教條式的說教。因此,應充分挖掘情境性的隱性教育內容,從而減少教育對象與教育內容之間的距離感,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和自主思辨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轉被動為主動,持續沉淀創新型的網絡思政教育形式。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網絡思政教育形式迎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教育形式的創新與沉淀勢在必行。一是教育形式的創新與探索。抗疫期間“千萬人共上思政大課”、線上視頻談心談話、心理咨詢、職業發展輔導等一系列創新的網絡思政教育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時期應當持續探索并挖掘更多大學生樂于接受、適合教育目的的創新形式。二是教育形式的審視與篩選。教育形式的創新不能一味強調新,而必須注重質的提升。要加強對教育形式創新效果的調研,通過學生的實際口碑評判教育形式的創新是否更適合教育目標的實現、更易于教育對象的接受。通過審視與篩選機制淘汰不適合的形式創新,發展和創新高質量的形式。三是教育形式的協調與統籌。隨著教育形式的不斷豐富,傳統形式和創新形式之間、不同創新形式之間的協調與統籌尤為關鍵。高校應在對不同教育形式的優缺點分析、教育形式與隊伍力量的匹配分析的基礎上,出臺頂層設計,統籌協調不同教育形式,不斷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三,化共識為力量,持續凝聚多主體的網絡思政育人合力。在應對疫情沖擊的過程中,社會各界逐漸形成了網絡育人的共識,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網絡思政工作的挑戰和機遇,社會各界亟需化共識為力量,凝聚起多主體的網絡思政育人合力。其一,強化高校主導力。高校是網絡育人的主導力量,當前背景下,高校須加強主導育人合力的意識,明確網絡育人的工作方向、工作重點和工作規劃,積極推動育人共同體的構建。其二,激發學生自主力。學生是網絡育人的重要對象,各方應通過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此外,也要重視推動同輩教育和自我教育。其三,匯聚家庭支持力。家庭是網絡育人的支持力量,家長應當支持學生科學地利用網絡提升自我,支持高校通過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同時也努力樹立文明健康用網的典范。其四,營造社會環境力。社會是網絡育人的環境力量,廣大網民、媒體和企業等都應具備網絡育人的意識,認識到自身在網絡發布的信息對大學生健康成長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有重要影響,進而自覺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1.

[2] 孔繁玲,張勇,滿恩.網絡化生存[J].理論探討,2001(5):93-94.

[3] 聶立清,王兆秦.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9):63-64.

[4] 蔣廣學,張勇,徐鵬.高校網絡育人工作的系統思考與實踐探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3):119-123.

[5] 陳志勇. “圈層化”困境: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戰[J].思想教育研究,2016(5):70-74.

[6] 賈立政,王慧,王妍卓.全民抗疫時期主要社會思潮的動向及特征[J].人民論壇,2020(8):12-17.

[7] 范麗麗,林伯海.當前國內網絡民粹主義的基本樣態及糾治進路[J].思想教育研究,2020(12):83-87.

[8] 陳憶金,卓林鍇,趙一鳴.學習類視頻彈幕用戶的交互行為研究[J].圖書館論壇,2021(9):95-101,124.

[責任編輯:楊小揚]

3639501908221

猜你喜歡
對策大學生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關于職工隊伍穩定的認識和對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28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學生之歌
北方音樂(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中國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日韩专区欧美|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亚洲不卡网| 亚洲91在线精品| 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色图另类|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日韩高清欧美|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欧美www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免费可以看的无遮挡av无码 | 狠狠综合久久| 国产在线八区|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毛片免费网址|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亚洲乱码视频|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日本久久网站| 91网站国产|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 亚洲自拍另类| 手机看片1024久久精品你懂的| 欧美精品色视频|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女人天堂av免费|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苍井空| 操操操综合网|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欧美午夜网|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级毛片|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Ⅴ|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成人一区在线|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乱黄| 天天综合亚洲| 日本午夜网站|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无码内射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欧美久久网|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AV网站中文|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国产农村1级毛片|